他要是个普通人就好了,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至于擎王府,反正父王又不缺儿子,也不一定非得要他来继承。
到达皇宫,马车很快吐。
贵妇们自然有自己的交流场地,而小孩子就被安排到了一起。
柳芷晴这边以世子为首,带着来福和柳芷晴,身后还跟着擎王府的几位庶子。
柳芷晴也不是第一次见识到古代人的繁殖能力了,可是,当知道身后几位少年都是擎王的庶出子嗣的时候,柳芷晴还是狠狠的震惊了一把。
麻蛋,整整四个庶出儿子,怪不得当年擎王妃如此亚历山大。
不过也不对,世子是长子,也就是说,擎王妃当年换孩子的时候,身后这几个庶子还都没出生呢,她有个屁的压力!
想着,柳芷晴忽觉不对。
拉了下身旁的来福,柳芷晴悄悄问了一句,“今天怎么来的都是公子,咱们王府的小姐们呢?”
皇后寿诞,按理说,哪怕只是庶女,身为皇后娘娘的孙女儿也应该出现吧!
来釜过他那张并不算出色的脸,认真的看着柳芷晴,“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咱们王爷只有儿子没有闺女啊。”
柳芷晴:“……”
本姑娘就是不知道,不过也不奇怪,毕竟我是在京城长大的人!
长廊上,很多小孩子都在这里,其中夹杂着几个稍稍大些的少年。
不过,柳芷晴对于世子的地位也有些明了。
这些人,虽然对于世子表面恭敬,可是那眼里看不起的意味却很明显。
柳芷晴很不明白,顶着擎王世子的名头,他究竟是怎么把自己混到这个地步的?
作为小厮,也只能来皇宫长长见识,但是真正的大场面却是见识不到的。
比如说,世子带着几个庶弟去拜寿的时候,柳芷晴和来福就被留在了外面。
不过,这也方便了柳芷晴向来福打听擎王府的事情。
这小子年龄不大,却及其贪吃,脑子也不太聪明的样子,柳芷晴悄悄引诱,就套出了许多的话来。
比如说,擎王世子虽然地位稳固,毕竟是皇上亲封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轻易撤了,但是,其他方面就不太好了。
总之,柳芷晴总结出了几点,软弱无能,胆小怕事儿,又不够聪明。
擎王爷又是个暴跳如雷不能吃亏的性子,所以就越发的对这个世子看不上眼,至于擎王妃,看似对世子挺好的,可是,其他的谁又知道呢!
柳芷晴为世子咚一把同情泪。
或许,这样的世子真的更适合农家没有斗争的生活,要是当年没有被换,他有很大的可能成为另一个小叔。
有些天真,有些白板。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大殿里,众位东陵的肋骨之臣携家眷纷纷入坐。
世子和几位弟弟自然也坐在擎王和擎王妃身边。
只是,当擎王看到擎王妃身边的莫子乔之时,脸色瞬间就臭了下来,连带着看擎王妃的眼神也不善起来。
这要不是还是个孩子,擎王觉对能把人扔出去。
擎王妃被擎王看的一阵紧张,好在,并没有当众发火。
其实,擎王是在后悔。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招呢。
早知道,让柳芷晴扮什么小厮啊,直接装他儿子多好。
反正,谁也不会关注他擎王爷什么时候多出一个庶子来的于父皇母后,连自己有多少孙子恐怕都不知道,就更加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了。
开始,是皇子皇孙开头拜寿,紧接着,是众位大臣。
等这个环节过去,是给众位千金们露脸表演的时候。
上首,一名小太监对着老皇帝耳语几句,老皇帝在看擎王的时候脸色就有了几分不善。
等表演进行过半,老皇帝打了个哈欠开口,“到底年龄大了,体力也有些不支,众位爱卿今日吃好玩好,朕就先行一步了。”
同样已经不年轻的皇后当即起身,“到底比不上年轻人了,臣妾陪皇上也回吧。”
“也好。”老皇帝点头。
皇后的目光却透露着的,隐隐的看了一眼擎王所在的位置。
刚刚,老皇帝看擎王时的那一眼不善,可全都没逃过她的眼中,心里不免为这个小儿子又的了起来。
这段时间,真是诸事不顺,也不知道此次又是因为何事。
就在老皇帝和皇后走后没有多久,一位小太监悄悄走到擎王身边耳语了几句,然后擎王站起身随着小太监走了。
另一边,一位身着朝服的官员,看着擎王离开的身影勾唇笑了起来。
出了大殿,擎王开始打听,“公公可知道,父皇叫我是有何事儿?”
“呦,王爷赎罪,这个奴才还真不知道。”小公公讨好的笑了笑。
擎王虽最近运气不是太好,可毕竟是正统嫡出,这后宫还都捏在皇后娘娘手里呢,谁也不敢慢待了后宫之主的儿子不是。
御书房之内,擎王刚进门,就见一个砚台飞了过来,慌忙身影一躲,紧接着是砚台砸在门板上的声音。
“混账玩意儿,你还敢躲?”一声怒吼传出,让擎王身子哆嗦了一下。
但是,却不是被吓得。
又往前走了几步,擎王吊儿郎当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这才开口,“父皇还真是好狠的心,砚台这玩意儿也能随便扔的,要不是儿子还有几分身手,恐怕这会儿都应该传太医了。”
“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老皇帝又是一阵嫌弃。
擎王这才坐直身体,正了正神色,“又怎么了?我最近门都少出,好好的又怎么招惹您了?”
从小到大,在各位皇子都在争相表现的的时候,擎王已经独树一帜的闯祸捣蛋了。
有道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擎王爷从小就是典型的熊孩子。
能打能闹能跑能跳,自小就能让父母操心,操着操着就进了父母的心里。
所以,擎王爷不止是皇后的小心肝,更是老皇帝的心头肉。
别的皇子这么大把年纪了,还顶着一个皇子名头,就是为了留给太子登基的时候在行册封,也好显示新帝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