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二十四小时开工
烈火人龙2025-09-01 14:102,260

“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可就没地方买后悔药去了!”

“咱们徐厂长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啥时候让大伙儿吃过亏?”

“跟着徐厂长,绝对有肉吃!”

人群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钳工,是厂里的老师傅,姓王。

他挤到最前面,扯着嗓子喊。

“小肖,俺就问一句!”

“这钱交上去了,万一……万一厂子赔了,钱是不是就打水漂了?”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肖伟业身上。

肖伟业清了清嗓子,表情变得严肃。

“王师傅,您问得好。”

“我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做生意,没有百分之百稳赚不赔的。”

“是有风险。”

他的坦诚,让工人们的表情,又凝重了几分。

“但是!”

肖伟业再次加重了语气。

“咱们不搞这个股份制,资金不足,未来就换不了好的设备,长久下来,咱们红旗厂就只能等死!”

“现在,徐厂长带着咱们,是想从死路里,闯出一条活路来!”

“这钱,是咱们的救命钱!”

“也是咱们的希望!”

“我相信徐厂长,我也相信咱们红旗厂的未来!”

“我肖伟业,第一个认购!”

他从桌子上跳下来,从兜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重重地拍在负责登记的会计桌上。

“这里是三千块钱!”

“我背着老婆攒了半辈子的私房钱,全在这儿了!”

“给我全买了!”

人群,像是被点燃的干柴。

轰的一声,炸了。

“老王师傅,你还犹豫个啥?徐厂长啥时候骗过人?”

“就是!上次发奖金,比谁都大方!”

“拼了!大不了这几百块钱不要了!万一成了呢?”

“我买五百股!”

“我买一千!”

第一个带头认购的,不是别人,正是车间主任李河滨。

他默默地从人群里挤出来,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一层层打开。

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沓沓零钱。

有一块的,五块的,最大面额的,也只是十块。

“小肖,我这儿……有一千二百块。”

“是我全部的家当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砸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连李河滨这样的老滑头,都把全部身家拿出来了。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工人们的热情,被彻底引爆。

人们争先恐后地往会计室里挤。

狭小的房间,瞬间被塞得水泄不通。

有的人,直接从怀里掏出用手绢包了一层又一层的钱。

有的人,急匆匆地跑回家,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钞票。

场面热烈得,近乎疯狂。

徐牧野站在二楼的窗边,静静地看着楼下这沸腾的一幕。

徐河源站在他身边,眼神里充满了感慨与欣慰。

“牧野,你做到了。”

“爸,这只是第一步。”

徐牧野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群,望向远方。

那眼神,平静而深邃。

原计划,用一周的时间,募集一百万的启动资金。

可所有人都低估了工人们对徐牧野的信任,以及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仅仅一天。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会计室的桌子上,募集到的现金,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经过财务人员通宵达旦的清点。

最终的数字,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百八十万。

整整一百八十万。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当肖伟业拿着统计报表,冲进徐牧野办公室的时候,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厂……厂长……发了!咱们发了!”

徐牧野接过报表,看着上面那个惊人的数字,心里那块最重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有了这笔钱,改进设备的事情,就稳了。

剩下的缺口,他有的是办法解决。

“老肖,立刻发公告。”

徐牧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暂时停止内部股的认购。”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后,拿起电话,拨通了蒋行川办公室的内线。

“蒋师傅,你马上带人,把厂里闲置的那个旧仓库,给我清出来!”

“加大备料!把我们能用到的所有原材料,库存给我翻一倍!”

“钱不够,直接来找我批!”

电话那头,传来蒋行川同样兴奋的声音。

“明白!”

放下电话,徐牧野的目光,落在了墙上的那副地图上。

海阳。。。。还有河东。

红旗厂的灯火,开始彻夜通明。

早先那条从日本远道而来的德国生产线,在安装调试完毕后,立刻进入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运转状态。

崭新的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那声音,像是时代的心跳。

工人们三班倒,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打工人。

他们是股东。

机器每转动一圈,生产出来的每一个零件,都与他们自己的钱包,息息相关。

这种主人翁的意识,爆发出了一股惊人的生产力。

……

海阳工学院的图书馆里,安静得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一排排书架上,也洒在韩玲低垂的侧脸上。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头发简单地扎成一个马尾。

没有了过去那种刻意模仿成熟的浓妆艳抹。

清秀的脸庞,在阳光下,显得干净而恬静。

她正在做一份高数习题。

眉头微微蹙着,神情专注。

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

离开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家,离开了河东市的是是非非。

韩玲仿佛获得了新生。

沈青禾像个大姐姐一样,在生活上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带她去食堂,带她熟悉校园,甚至把自己的饭票分给她用。

徐牧野虽然忙,但每周都会给她打个电话,或者抽空来学校看她一次。

问问她的学习情况,鼓励她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那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关心,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她心底积攒多年的阴霾。

她开始变得开朗,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她努力学习,把过去落下的功课,一点点补回来。

她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她甚至在学校的迎新晚会上,报名单独演唱了一首歌。

当她站在舞台上,唱着那首《明天会更好》时,台下的徐牧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个女孩,正在一点点地,走出过去的阴影,拥抱属于自己的未来。

“这道题,解出来了。”

韩玲的笔尖,在作业本上,写下最后一个数字。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满足的微笑。

她抬起头,看向窗外。

校园里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

秋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

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继续阅读:第212章 改革的头啖汤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