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可就没地方买后悔药去了!”
“咱们徐厂长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啥时候让大伙儿吃过亏?”
“跟着徐厂长,绝对有肉吃!”
人群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钳工,是厂里的老师傅,姓王。
他挤到最前面,扯着嗓子喊。
“小肖,俺就问一句!”
“这钱交上去了,万一……万一厂子赔了,钱是不是就打水漂了?”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肖伟业身上。
肖伟业清了清嗓子,表情变得严肃。
“王师傅,您问得好。”
“我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做生意,没有百分之百稳赚不赔的。”
“是有风险。”
他的坦诚,让工人们的表情,又凝重了几分。
“但是!”
肖伟业再次加重了语气。
“咱们不搞这个股份制,资金不足,未来就换不了好的设备,长久下来,咱们红旗厂就只能等死!”
“现在,徐厂长带着咱们,是想从死路里,闯出一条活路来!”
“这钱,是咱们的救命钱!”
“也是咱们的希望!”
“我相信徐厂长,我也相信咱们红旗厂的未来!”
“我肖伟业,第一个认购!”
他从桌子上跳下来,从兜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重重地拍在负责登记的会计桌上。
“这里是三千块钱!”
“我背着老婆攒了半辈子的私房钱,全在这儿了!”
“给我全买了!”
人群,像是被点燃的干柴。
轰的一声,炸了。
“老王师傅,你还犹豫个啥?徐厂长啥时候骗过人?”
“就是!上次发奖金,比谁都大方!”
“拼了!大不了这几百块钱不要了!万一成了呢?”
“我买五百股!”
“我买一千!”
第一个带头认购的,不是别人,正是车间主任李河滨。
他默默地从人群里挤出来,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一层层打开。
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沓沓零钱。
有一块的,五块的,最大面额的,也只是十块。
“小肖,我这儿……有一千二百块。”
“是我全部的家当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砸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连李河滨这样的老滑头,都把全部身家拿出来了。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工人们的热情,被彻底引爆。
人们争先恐后地往会计室里挤。
狭小的房间,瞬间被塞得水泄不通。
有的人,直接从怀里掏出用手绢包了一层又一层的钱。
有的人,急匆匆地跑回家,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钞票。
场面热烈得,近乎疯狂。
徐牧野站在二楼的窗边,静静地看着楼下这沸腾的一幕。
徐河源站在他身边,眼神里充满了感慨与欣慰。
“牧野,你做到了。”
“爸,这只是第一步。”
徐牧野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群,望向远方。
那眼神,平静而深邃。
原计划,用一周的时间,募集一百万的启动资金。
可所有人都低估了工人们对徐牧野的信任,以及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仅仅一天。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会计室的桌子上,募集到的现金,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经过财务人员通宵达旦的清点。
最终的数字,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百八十万。
整整一百八十万。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当肖伟业拿着统计报表,冲进徐牧野办公室的时候,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厂……厂长……发了!咱们发了!”
徐牧野接过报表,看着上面那个惊人的数字,心里那块最重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有了这笔钱,改进设备的事情,就稳了。
剩下的缺口,他有的是办法解决。
“老肖,立刻发公告。”
徐牧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暂时停止内部股的认购。”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后,拿起电话,拨通了蒋行川办公室的内线。
“蒋师傅,你马上带人,把厂里闲置的那个旧仓库,给我清出来!”
“加大备料!把我们能用到的所有原材料,库存给我翻一倍!”
“钱不够,直接来找我批!”
电话那头,传来蒋行川同样兴奋的声音。
“明白!”
放下电话,徐牧野的目光,落在了墙上的那副地图上。
海阳。。。。还有河东。
红旗厂的灯火,开始彻夜通明。
早先那条从日本远道而来的德国生产线,在安装调试完毕后,立刻进入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运转状态。
崭新的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那声音,像是时代的心跳。
工人们三班倒,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打工人。
他们是股东。
机器每转动一圈,生产出来的每一个零件,都与他们自己的钱包,息息相关。
这种主人翁的意识,爆发出了一股惊人的生产力。
……
海阳工学院的图书馆里,安静得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一排排书架上,也洒在韩玲低垂的侧脸上。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头发简单地扎成一个马尾。
没有了过去那种刻意模仿成熟的浓妆艳抹。
清秀的脸庞,在阳光下,显得干净而恬静。
她正在做一份高数习题。
眉头微微蹙着,神情专注。
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
离开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家,离开了河东市的是是非非。
韩玲仿佛获得了新生。
沈青禾像个大姐姐一样,在生活上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带她去食堂,带她熟悉校园,甚至把自己的饭票分给她用。
徐牧野虽然忙,但每周都会给她打个电话,或者抽空来学校看她一次。
问问她的学习情况,鼓励她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那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关心,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她心底积攒多年的阴霾。
她开始变得开朗,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她努力学习,把过去落下的功课,一点点补回来。
她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她甚至在学校的迎新晚会上,报名单独演唱了一首歌。
当她站在舞台上,唱着那首《明天会更好》时,台下的徐牧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个女孩,正在一点点地,走出过去的阴影,拥抱属于自己的未来。
“这道题,解出来了。”
韩玲的笔尖,在作业本上,写下最后一个数字。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满足的微笑。
她抬起头,看向窗外。
校园里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
秋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
一切,都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