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初夏服侍林慕琦起床的时候,看到她眼下一圈乌青,就知道这一次,即便是足智多谋的小姐,恐怕也是很伤脑筋。
林慕琦坐到梳妆台前,第一句话就是,“派人去叫麦秋了吗?”
“一大早就去了,这会儿差不多也该过来了。”初夏梳头的动作一顿,接着又淡定的道。
正说着话,麦秋从门口进来了,“奴婢给小姐请安。”
初夏偷偷松了一口气,其实昨夜回去的时候,她也在一阵后怕。
她根本不知道魏王找过麦秋的事情,生怕麦秋今天就找个理由不来了。
以小姐多疑的性子,肯定会怀疑自己提前给麦秋报信了。
“快来让我看看,这要当新娘子的人,果然都变好看了。”
林慕琦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依旧是往日那般主仆情深,热情的朝麦秋招手。
“小姐,”麦秋一脸的害羞,“您就不要取笑奴婢了,大成哥那边日子定得急,我这几天没日没夜的绣嫁衣,脸色都不能看了。”
“我倒是没瞧出什么憔悴来,怎么日子定得这么急?”林慕琦状似无意的问道。
“大成哥她娘去算了日子,说是按照我俩的生辰八字最好的时辰就是这次了,错过了就要再等两年。”
“而且大成哥年纪也不小了,他娘就催得比较急。”
“所以这几天,都没来给小姐请安,还请小姐恕罪。”
“这么说来,你是没空再回来了?”
听着林慕琦轻飘飘的语气,麦秋背后出了一层冷汗,“如果小姐不嫌弃,奴婢可以晚上来训练那几个小丫鬟,正好晚上也不容易被人看到。”
这是麦秋想了大半个晚上,能想出来最好的主意了。
魏王要来府里,肯定也是白天,只能是希望他没有见到人,不会想起她这个微不足道的丫鬟了。
林慕琦也是听出来了,麦秋是不想再陪嫁了,她心中还有份傲气在,不想连个丫鬟都强迫,就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只要你自己不觉得累,就按你说的吧,把人教好就好,教不好我可是要找你的。”
“多谢小姐。”这一次麦秋是真心实意朝林慕琦磕了一个头。
麦秋临走前冲初夏使了个眼色,希望她也要早点为自己考虑考虑。
不过麦秋离开林慕琦的地方之后,并没有直接离开,反而是找到了老夫人的院子。
麦秋给小丫鬟塞了一个荷包,“你去喊一下秦嬷嬷,不准告诉其他人我来过,知道吗?”
小丫鬟还做不了什么事,根本没有月利银子,一摸荷包里有几个铜板,高兴的连连点头。
麦秋平时嘴甜会做人,秦嬷嬷倒也没有刁难她,“没想到你这个丫头,平时看着挺忠心的,现在偷偷摸摸来赎身。”
麦秋哪里不知道这个老货是什么意思,塞了一个荷包到秦嬷嬷手里,“嬷嬷就别埋汰我了,我未来夫家虽然是个佃农,但是也嫌弃我当奴婢,非逼着我在成婚前赎身。”
“你这在二小姐身边,还有个小丫鬟伺候,你真的要去当个农妇?”秦嬷嬷满脸的不相信。
“但是大成哥是对我最好的人了。”麦秋故意一副被男人蒙蔽了心的模样。
秦嬷嬷也不过是随口问问,她才不关心这些人为什么要赎身,她只要有银子拿就可以了。
秦嬷嬷捏了捏荷包里的银子,一脸为难的看着麦秋,“现在可不是这个价了。”
“秦嬷嬷,这里足足有二两银子,上次不是才要一两半吗?”
“一两半是上上次的价,你现在要想赎身,就得这个价。”
麦秋看着秦嬷嬷张开的,五根粗短的手指头,“秦嬷嬷,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我哪里有这么多银子,五两银子都可以买一个小丫鬟了。”
“就这个价,你爱赎不赎。”秦嬷嬷说着就想要转身离开。
麦秋连忙拉住秦嬷嬷的衣袖,“秦嬷嬷就当我求你了,能不能再少点,老夫人那边的赎身银子也不少,我真的没这么多钱。”
“没钱找你家汉子去啊。”
麦秋悔得肠子都青了,怎么不早点赎身,现在被秦嬷嬷坐地起价,她肯定也是听到了魏王的消息。
最后麦秋还是咬了咬牙,“四两,我最多只有这么多了。”
秦嬷嬷咧嘴露出一口黄牙,“行,看你这丫头平时还挺不错的份上,嬷嬷我就给你通融通融。”
“多谢嬷嬷,多谢嬷嬷。”嘴上说着道谢的话,麦秋心里已经在滴血了。
其实现在说起来,麦秋觉得自己最佩服的人,竟然是这个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老夫人。
老夫人从来不管家,但是如果不是这次闹得事情,恐怕她们谁都不知道,府里所有下人的卖身契都在老夫人手里。
太太平时看着厉害,实际上却不过是外强中干。
***
寿王府。
“王爷,现在满街都在传林小姐被掳的事情。”
罗拾跪在祁珏面前,满头的冷汗。
毕竟这件事他也有责任,当初石鹿说他自己来跟王爷说,而他也因为王爷毒发的事情,就这么忘记了。
“源头呢?”
“还没查到。”
回答这话的时候,罗拾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王爷已经事先预料了,今天可能会有人传播流言,让他们连夜警惕。
结果对方似乎是早就准备好的,他们昨晚根本没有发现任何动静,今天却已经是流言满天了。
“你的鞭子先留着,事情解决之后,自己去领。”
罗拾想到石鹿挨打之后的模样,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但是也知道这件事是他们没做好,还伤害了林小姐,这根本就是触及了王爷的逆鳞。
“王爷现在怎么办?”
“昨天她们不是逛到花园,说花园不好看,就让她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花园上,你安排一下人手。”
“是,奴才绝对不让流言传到林小姐耳朵里。”
“外祖母那边可以先跟她说,万一有什么纰漏,她老人家可以帮忙弥补一下。”
终于外面的流言,俗话虽然说流言止于智者,但是百姓都是从众的,有多少人真的能够从中分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