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年,京城外隆安寺
一个端着斋饭,年约四十几岁的和尚,缓步来到寺内一间由两名士兵把守的僧房,躬身说道:“两位军爷,贫僧行痴,来给半缘师兄送斋饭。”那两个士兵简单查看了一下饭菜,便挥手示意行痴进去。
房内,一个大约二十七、八岁的和尚,正半卧在床上怔怔的看着手中的一枚珠子出神。行痴将手中的斋饭放于桌上说道:“师兄,你又在看缘梦珠啊?”
闻言,那年纪轻的和尚,赶忙起身说道:“您不必如此称呼小僧,小僧……。”一语未完便已经咳成一团,本来苍白着的脸现在倒有些潮红。见状,行痴赶忙上前扶他坐于床榻边,轻轻的拍着半缘的背帮他顺气。
半响,行痴见半缘略好转才开口笑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死守着那些过去的身份不放,我即晚于你入师门,叫你声师兄也是应该啊?你呀,还真让师父说中了,参不透红尘,悟道仅有半份缘!”
“是呀,不只是学佛仅有半份缘,与她又何尝不是?”半缘眼角的惆怅渐渐显露出来。
行痴安慰道:“苦了你了,爱新觉罗家总是出情痴,伤了别人的同时也伤了自己,不过,总有一天他会想明白成全你们的。”
半缘苦涩一笑,遂拿出绢帕包裹起缘梦珠,行痴见状笑问:“要不要我找人把这珠子带给她?”
“多谢您了,不过不用了,这就是她还回来的。”半缘神色黯然的将缘梦珠揣进怀里,起身站在窗前,慢慢的推开窗子,一阵清风吹了进来,惹得半缘的白色僧袍翻卷拂动,此僧房地处二楼,窗前是一棵参天大树,现下正映入满眼的碧绿,半缘浓黑的眉毛为之渐渐舒缓,似陷入回忆中。
“在想什么?”行痴淡笑着问道。
半缘声音极轻的说道:“在想,那一年我要是没有随师父来京城,一切就应该不会发生了吧?”
“瑟瑟”,树上的叶儿彼此交错的发出声响,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
顺治十七年,京城外树林
一队由士兵护卫的车马缓缓前进着,马车里一个八、九岁的小和尚探头探脑的看着车窗外,忽见远处林外若隐若现的皇宫一角,遂兴奋的喊道:“师父,师父,我看见皇宫了,我们就要到了。”
他身侧,坐着一位已经年过花甲,慈眉善目的老和尚,那老和尚正眼带笑意的看着他说道:“半缘,你这么高兴?”
“当然啦,师父,那可是皇宫啊,我们能见到皇上啦!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呢!”小和尚半缘一脸不可抑制的亢奋。
老和尚却深深叹了口气道:“朝圣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半缘悻悻的看着老和尚说道:“师父,为什么啊?”
老和尚闭上双眼打坐,不再言语。半缘只得乖乖坐好,但是又忍不住偷偷的看了一眼那逐渐显露出的红墙金瓦,脸上洋溢着孩童天真的喜悦。
傍晚,养心殿
“老衲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