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穿越者,张梨花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引进外来高产作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是稳定的强有力保障。
因为粮食从来都是国家安稳的先决条件,只有让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才不会有谋反事件发生。
原本这些并非张梨花需要考虑的事情,但是,她既然选择要支持司徒佩笙,为了帮助对方巩固政权,这些力所能及之事,她还是格外上心的,这也是当她听到胡商贩卖的种子竟然是玉米时,她反应如此怪异的原因。
“慢着,这些玉米我都要了,他说得没错,这的确是一种特别好吃的食物,而且不管是煮着吃,煲汤吃,碾碎做馒头吃……都可以!”张梨花说着,又将玉米的种植习性道了出来。
然而,旁听的人群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她的话,甚至有人怀疑张梨花是胡商请来的托。
“你这小娘子怎么会知晓这些,该不会是这胡商请来的托吧?想以此糊弄我们?”
“是啊,小娘子,你怎么会知晓这些,话可不能随便乱说!”
“就是啊,要是有这么好,怎么就没人买?”
“没错,你不能因为好心可怜这胡商就帮着他说话,我们大家也不是傻子……”
……
胡商听到一众人的议论,赶紧否认说:“不,不,不是,我没有让她帮我说话,但是这位小姑娘说得没错,这玉米真的好吃……”
“哼,你说好就是好,反正别让我再看见你拿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糊弄别人,否则见你一次打你一次,我们走!”之前怀疑胡商骗人的那名顾客说罢,便领着他的人离开了。
本来他确实动了打人的心思,不过,看在张梨花一个小姑娘替他说清的份上,最终才决定放弃。
当然,他不怀疑张梨花,是因为这位顾客曾经在晋阳侯府门外见过张梨花,他相信晋阳侯府的人不会跟胡商同流合污,不过,愿意相信归愿意相信,但是要让他帮着解释,他却做不到。
所以,放了狠话之后,他便直接转身走了!
看热闹的群众,看到当事人走了一方,还剩下胡商和张梨花这个不重要的角色,便知道这热闹到此为止了,也开始慢慢散开。最后,只剩下卖玉米的胡商和张梨花一行……
胡商打从心底里面其实就十分感念张梨花刚刚仗义出言,否则,他现在早就被揍趴下了,因此,对待张梨花的态度也显得十分和善。
而张梨花则是因为心里惦记着胡商手上的玉米,所以,待人群散去后,她还留在原地,为的就是从胡商手上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此之前,张梨花一直以为,经过自己的一通解说,这下肯定会有人跟自己抢玉米种子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人群散开了,就散了,并没有所谓的识货之人。
这一刻,张梨花暗暗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存了小许激动。
张梨花惋惜是因为帝都这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看出来玉米的好处!
而激动,则是因为她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玉米将会成为她献给大玄的又一份大礼。
实话说,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大玄王朝的粮食供应问题一直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尤其是大西北一带,可谓年年都在闹饥荒,只因大玄皇室先前想到了一个法子像国内和国外调粮,这才将危机暂且压下来。
然而,这样做并非是十分保险的。
粮食虽然可以调配,但那也是在有粮食的情况下,一旦缺粮了,这种做法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一样道理,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张梨花也算是活了两世的人了,虽然还是有很多东西都一知半解,但她估计是整个大玄王朝最清醒的人,而且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引进玉米种植的好处!
高产出的玉米,可以快速充满大玄王朝空荡荡的粮仓,这一点,张梨花一直坚信着。另外,拥有两世记忆的她心里也明白,种植玉米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此,还有很多很多。
其中一项,也是最为特别的一项,是它不需要水土肥沃的好地,即便是贫瘠的旱地上,玉米也能茁壮成长……
就像大西北这样的地质地貌,玉米也能扎根其中,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引进玉米种植,并不会影响其他作物的耕种。
也就是说,种植玉米不仅不会妨碍其他作物的收成,还可以为大玄增加不少耕地,可谓一举两得!
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还犹豫什么?
张梨花赶紧走到那名胡商跟前,准备跟他商量买卖一事,而且尽量用温和的态度开口。
“大叔,您的玉米可否卖与我?价格由您定,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高产种子,可以到那边寻我……”张梨花说着,还不忘报上地址,好让胡商下次能找到自己。
不过,胡商显然是被刚刚的阵仗吓坏了,说什么也不肯再做这种生意,若非张梨花一直缠着他,估计都想丢下东西跑了。
但张梨花好歹也是他的救命恩人,此刻跟他说话,胡商也不好不回应,唯有硬着头皮回答。
“姑娘,也就是你,旁人如果再让我带这些种子之类的东西,我决计是不会再同意了,这一次就差点要了我的老命,若是下回再倒霉一些,我都不知该怎么办呢!”
张梨花闻言,自是理解对方的心态,不过,为了大玄的未来,也是为了自己和张家兄妹等人的未来,张梨花绝计不能让对方这般灰溜溜地回去。
“阿纳史那勒!”
这是胡商的名字,张梨花刚刚从别人那里打听到,此刻一脸郑重地唤了一声。
待看到胡商抬头望向自己,张梨花这才接着说:“我十分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但是,也请您好好想想,自己跑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钱财,为了有肉吃……”胡商虽然不知道张梨花这么发问是何用意,但还是配合着回应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