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张校尉
白紫瞳2024-11-27 08:563,076

西北返京的官道上,今日一早就能看到三匹骏马神采飞扬地奔跑着。

马背上,是三个不大的少年,其中一个不过十四五岁,大的也就十七八岁,都是正少年的年纪。

但是,这三人当中,全无稚气的脸,都是一副小大人模样,其中尤以年纪最小的那名少年最甚。

那名少年并非别人,正是接到圣旨便开始往回赶的张二山。

此时的张二山,与在村里没有经历世面的张二山判若两人。

沉稳、犀利,隐隐中还带着股看不透的深沉。

当然,张二山会演变成这般,倒不是偶然的。

自从那日接到圣旨开始,张二山的心境便开始有了巨大的变化,加之离开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迅速成长了起来。

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狐狸军师与司徒云岚二人精心从里到外、从上至下的各种恐吓威胁和叮咛嘱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张二山就算想不脱胎换骨,怕是也难。

今日是张二山赶路进京的第三天。

西北距离帝都有好几百公里呢,按照日行八百来算,单纯只是白天赶路的话,军营到达帝都大概时半月可至,若是日夜快马加鞭赶路,大概十天左右便会到达。

不过,张二山出发的时间略晚,所以,张二山还在赶路的时候,黄牛岭那边的张大山和张梨花等人却早已到了帝都,只不过张二山一开始并不知情,直到张大山进京被谢家所擒,消息传来了,张二山才晓得家人都已经在帝都了,这也是张二山如今死命赶路的原因。

因为他收到的信息是,张大山被谢家所擒,至于因何事,结果如何了,都不知情。

“张校尉,再过五里地,哪儿是西北贼匪的地头,我们不能这般冒冒失失地贸然冲过去,否则是会有危险的。”其中一个少年突然开口说道。

他喊的自然是张二山,不过,校尉一职却是司徒云岚临别时加封给他的,算是奖励他制盐成功的功劳。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原因是,司徒云岚担心张二山没有官职在身,进京后办事困难。

虽然校尉一职也不是什么大官,可是有官职与无官职还是有区别的,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司徒云岚既然将张二山纳为自己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然要将一切安排妥当。

对此,张二山虽然感觉愧受,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因为他正需要这一层身份庇护……

至于少年提醒的这件事,张二山来时便听汉王提起过,只是当初仗着过往人多,并没有瞧见真正的山匪截道,不过,越是这种时候,张二山就越不能放松,更不会逞能,哪怕他现在着急赶路,但他更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所以,张二山只是点点头,朝那名开口的少年说:“扬子,那你觉得我们该如何是好?军师说了,这西北是你的地头,让我一路听你的,这事就交由你来负责了。”

“诺。”

被张二山称呼为扬子的少年,马背上朝张二山拱了拱手以示礼貌,随后又道:“这附近的山匪虽然猖獗,但是人多的时候,山匪们基本上不会轻易冒头的,所以,我们可以等明日午时路过的行商一起走,待过了此地,再将错过的时间追回来。”

“也好,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便这样安排了,我知道附近一里地左右还有个面积不大的小镇,晚上可以到那边找个客栈过夜,顺便补充一下我们的干粮和水。”

张二山接着说:“想必有商队要路过,大多也会选择在那边过夜以后,第二日再整装出发的。”

“张校尉所言甚至,不知张校尉是如何晓得这里?”那名被称为扬子的小兵听到张二山这么说,一开始还吃惊不已,不过,想到张二山在军中的名声,后面也就不惊讶了,只是随口问了问。

张二山闻言,又见旁边的那名小兵正要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一时间虚荣心上来,便也来了兴趣。

他对二人解释说:“来时凑巧得了汉王的庇护,还在这边住了一宿,而且时间不算太长,所以知晓。”

“汉王?原来如此!”两名小兵听到张二山解释,这才想起当初张二山未进军营之前,确实是汉王的小跟班,只是机缘巧合地被他们将军收归账下。

现如今,因缘际会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虽然过去的时间也不算太久,但是小兵们在面对张二山时,都下意识地换上了恭敬的神色。

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并非忌惮张二山身后站了谁,他们只是纯粹想要表达一下自己对张二山的敬仰之情,因为只有他们西北军营的人才会晓得,张二山带来的制盐技术与他们而言究竟有多珍贵。

没错,这事说是拯救了整个西北军都不为过,因为没有盐吃,军队就会慢慢涣散,最终沦为纸糊的老虎……若真到了那个时候,万一戎敌攻打过来,西北军不仅仅是损失惨重,更有甚者,战败或是灭亡都不过须臾间而已!

所以,扬子拱手行起了大礼,“校尉,说起这事,我等西北的兄弟都欠你一句谢,今日便在这里给你行一礼算作谢仪,还望校尉莫要推辞,这是我们西北的兄弟,也是我自己发自肺腑之言,谢谢您,真的谢谢!”

张二山见状,赶紧摆摆手说:“不敢当,不敢担,你们不必如此,这制盐一事说来话长,朝凤将军和军师大人都出了不少力,而我仅仅是凭借祖宗余荫得了这虚名,实则愧受大家一片玉壶冰心才对。”

扬子听后,却一脸不认同。

“校尉,此言不妥,如何叫仅仅是凭借祖宗余荫得了这虚名,本就是您的功劳啊!”

待扬子说罢,另一名一直不吭声的小兵也道了句,“没错,校尉,属下我虽然不如扬子通晓人情世事,但我却也知道,没有校尉您,咱西北的日子还苦哈哈着呢!”

说罢,他又看了看张二山,见他没有反驳的意思,才接着往下道:“如今,缺盐一事已然解决,整个西北军营都安稳了下来,将士们每日有条不紊地按照规矩严格训练,循规蹈,就等着上战场杀敌了,你说说,这里头谁敢说一句没有您的功劳?”

张二山:……

诚然,两名士兵都说的没错,但当时的情形大家都不知,所以,张二山总觉得这功劳自己愧受了,这本该是妹妹张梨花的荣耀,不过,梨花身为女儿身,纵然要了这份功劳也没多大用处,何况大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梨花暴露出去……

“罢了,既然都认了一次了,此事便一直这般隐瞒下去吧!就当是为了妹妹日后的安宁,我这个当哥哥的恬不知耻地贸认了一回妹妹的功劳……”

张二山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把事情真相道了出来,两名士兵因为不知情,看到张二山一直沉默,便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吹嘘自己的功劳,心里面暗暗称赞的同时,也尽量收敛些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让张二山感到为难!

就这样,一行三人,骑着三匹马来到了一里之外的卡邦小镇。

卡邦小镇是一个面积并不是特别宽广的小镇,除了一百多户本地人口,几乎都是过路的行商。

但尽管它并不显眼,却一直都是西北地区过往客商最给力的一处补给点和中转站,用现代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交通枢纽”。

此地虽然不甚繁华,但是作为交通枢纽中心,中转站,客商的补给点,南来北往的活物不少见不说,其他一些吃喝玩乐的东西也应有尽有,而最具特色的便是此地原汁原味的客栈了。

张二山和扬子都不是第一次来,所以知道此处的规矩,进入小镇后,很快就找到了落脚处,并将自己需要的补充齐,然后才去探听关于客商的信息。

也是他们运气好,没多久就遇到了一个商队,正巧他们要将西北收购的毛皮运往帝都去。

因为帝都那边兴这个,走一趟下来,商队能赚不少钱,所以,即便西北偏远、荒芜,行商们毅然不怕吃苦。

何况每年只需走上一两趟,收获就够一个中等人家两年消费了,这可是暴利的行当,自然吸引了不少商人的眼球。

不过,近日收到消息,说是西北的山匪最近越发猖狂了,先前有一支小商队,二十多号人都被山匪劫了去,近两日在不远的地方也频频出事,弄得行商们都人心惶惶,毕竟钱再好,赚得再多,倘若没有命来享受,那都是扯谈!

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保障,原先一些小商队,自发地联合了起来,组团之后,再一起出发,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将伤亡降到最小。

但不管是联合也好,组团也罢,都是需要时间来磨合的,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商队被迫延期了。

因为凑不够人数,商队也不敢出发啊。

好在张二山他们运气好,一出门就找到了一支小商队,但他们出发的时间却是在两日后,这还是最早出发的时间了,因为要等另外几个商队一起,人多些,安全也更有保障。

继续阅读:第八十二章 错怪他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张梨花的古代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