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觉得许平说得有道理,他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许平:“你要帮我留意,府上出现过哪些男人,告诉我另有重赏。”
十两银子,让许平这个奸夫去抓奸夫?
许平感觉事情荒唐得很,可他还得办。
“你放心,我回头多加注意。驸马,你也看开点,毕竟那是公主,是吧。”
沈文低吼:“我堂堂郑国公世子,被戴了绿帽子,你让我看开点?”
“我就是安慰一下,你要是看不开,那就当我刚才什么都没说。”
吼完,沈文觉得自己怪罪许平没道理,这家伙名义上是公主府管事,实际上是陛下的人,是绝对不能得罪的那种。
“方才我的话说重了,你莫要往心里去,男人被戴绿帽子这种事情你无法,理解的,幸好你一辈子不用经历这种事。”
“是是,我真是幸运。”
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跟郑国公学的,求人家帮你办事,扣扣索索不说,还阴阳怪气一番,今晚再给你戴个绿帽。
有郑国公镇压,沈文总算强笑着将公主们全部送走,没有闹出幺蛾子。
许平也松了一口气。
郑国公临走前将许平拉到一旁问:“刚才小文叫你出去说了什么?”
“他问我府上有没有出现男人。”
能看出郑国公想笑,但忍住了。
许平趁机问道:“他的身体,怎么会变成那样?”
“出生的时候就发现了,问过一些大夫,无药可治,只好这么养着他了。”
能听出来,郑国公对这个儿子没什么感情,毕竟要是有感情,也不会让自己私生子去勾搭嫂子。
“这件事情,你多加小心,莫要泄露出去,我带他先走了。怀孕期间,就莫要和公主玩闹,免得伤了孩子。”
这种事都要提醒一句,郑国公对这个孩子有些太关心了。
把客人都送走后,许平回到朱清玉身边。
朱清玉捶了他一下:“都是你,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怀孕了。”
许平这个冤啊,我给你配了避孕药你不喝,现在来埋怨我?这种话还是憋在心里的好,说出来怕是要挨揍。
“既然都知道了,那就好生养胎,莫要胡思乱想。我去看看老丈人送了什么东西过来。”
“不要脸。”
许平嘿嘿一笑,翻看皇帝老丈人送来的贺礼,都是些皇家日常所用,要是拿到后世拍卖肯定之前,但现在除了皇帝上次,就算卖出去也没人敢用。
“你要是有事就去忙吧,我还没那么矫情,要你贴身伺候。”
“那本老公就去了。”
“去去去。”
朱清玉羞红了脸把许平赶出去,许平到玻璃厂监工他们将剩下的左轮枪造出来,自己也抓紧配置子弹。
这个活需要保密,经手人必须得是自己人,许平连杨千步都没用,只让王五在旁边给自己打下手。
干活的时候,王五问了这个问题,许平对他没有隐瞒:“杨千步虽然是我的人,但也是陛下的人。”
王五紧张地四处查看:“大人,您防着陛下?”
“也不能说是防,毕竟他是老板,我是给他干活的,总之留着点东西的好。而且这个东西不宜大量制造,不然会影响正常的部门运转。
以陛下的性格,我怕他拿到完整的制作办法,会挪用国库,大量制造武器,现在大乾没那么多闲钱。”
“大人英明。”
“我要是英明,就不会在这里干活了。”
连着几天,许平制造完第一批子弹,有一千发,足够他使用的。
锁匠们的左轮手枪也造好了,许平顺便让他们根据之前的火铳研究下长枪,这三个锁匠也正式被许平任用在玻璃厂。
真元派的所有弟子也被抓了过来,搜身后和他们掌门关在一起戒毒。
有了他们,武器研究院的雏形算是建好了。
高精尖的东西,许平没想法,根据大乾的水平制造一些初级的火器产品还是没问题的。
天气越来越冷,据朱清玉所说,今年的冬天比往年的格外冷一些。
许平已经不去后院住了,整天躲在朱清玉温暖的闺房若取暖,看着她肚子慢慢大起来,偶尔还能体验下烫头的感觉,他感觉自己充满了成就感。
终于在过年前半个月,八公主生了,诞下一位龙子,皇帝当天就赐了姓和名字,朱载年。
朱清玉看望回来后对许平说:“父皇果真赐了朱姓,看来我们的孩子也会姓朱。孩子的名字我想自己起,你觉得叫什么好?”
皇帝的辈分是元,朱清玉这一代的字本来是玉,生下七公主后,宫中相师卜了一卦,玉字换成了清,从七公主往后开始用清字。
一直用到十五公主,相师又说芷字好,十六公主往后用芷字。去年二十二公主出生,相师又说芸好。
朱清玉这一辈目前为止24位公主,一共有四个字,玉清芷芸。
下一辈的字是太,祖定下的载,朱清玉的孩子得在朱载后面加个字。
听完朱清玉的介绍,许平忍不住笑了出来:“咱们的儿子得叫猪仔什么,这个姓实在有些搞人心态。”
朱清玉恼怒地锤了许平一拳:“皇家的姓都敢调侃,打死你。”
“公主饶命,小的知罪。大名没有想好,小名我倒是想到一个,猪仔,猪猡,小名叫啰啰怎么样。”
朱清玉一脚把许平踹下床:“有你这么当爹的吗?给儿子起这么个名字。”
“贱名好养活,再说啰啰也不难听啊,小名就叫啰啰了。”
朱清玉有些不情愿,却没反驳许平。
许平坐到床边,抚摸着朱清宇逐渐隆起的肚子,轻声哼着童谣:“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
轻柔上口的旋律连朱清玉都听入迷了。
“这首歌真好听,是你家乡的歌曲吗?”
“我记得是一首儿歌,清玉,你会唱的话,经常给孩子唱歌,在我们那这叫胎教,有用的。”
朱清玉忽然慌张起来:“我不会唱歌。”
“我教你,门前大桥下……”
许平的幸福日子逐渐逼近,但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降温,老百姓的生活越发艰难,冻死饿死的折子不断上奏,搞得朝堂上的气氛一直很压抑。
每年都是这般,尽管皇帝和众大臣们已经有些习惯,可还是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