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众人看着霍明抱头一脸不服的反应,个个忍俊不禁。
霍灵也朝她二哥做了个鬼脸以表嫌弃,然后屁颠屁颠跑到林楚楚身前,崇拜地拉着林楚楚的手晃悠道:“嫂子,我也想学英语。”
这会儿小学生是没有英语这门课的,霍灵想学无非是觉得嫂子讲英语的样子太耀眼了,她也想成为嫂子这样的人。
林楚楚一向不会拒绝她,满口应了下来。
霍母见状,笑着感慨道:“好好好,你们俩夫妻都是聪明的,团团跟圆圆以后肯定也都是个顶个的聪明。”
说着,她忽然扭头看向旁边还没想明白老天爷为何如此不公的霍明,眉头就这么突兀的皱了起来,“也不知道以后两个孩子知道自己有个这么不爱学习好贪玩的叔叔会是什么反应。”
霍灵冷不丁接话道:“可能以后二哥还得让团团跟圆圆教他学习了吧。”
“......”
惨遭一家人无情调侃的霍明彻底笑不出来了,一脸幽怨地看向面前这一个个,然后将目光转向躺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两个小家伙。
团团跟圆圆正是龙凤胎的名字。
一想到日后自己二十多岁时,还要两个小豆丁教自己学习,霍明不由一阵恶寒,赶紧摇了摇头,将这可怕的画面甩出脑袋。
同时,他的心底也默默下了个决定——不就是学习嘛!学就学!
...
霍明会开始学习,这是霍家人完全没料想到的。
但这毕竟是好事,大家自然不会嘲笑,反而对霍明有了更多的关心跟鼓励。
林楚楚有模有样将所有的英语课本自学完后,就开始以跟霍铖一起学习的名头,帮他辅导英语。
一开始是只辅导霍铖,然后偶尔教霍灵26个字母,再一些简单的交流词汇,接着李婶得知她还会英语后,二话不说就回去让李云茹有什么英语不会的去请教林楚楚。
林楚楚谦虚之余,自是能帮就帮。
只是不知道她会英语的这事儿怎么传着传着,就大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英语,那可是洋文啊!
在农村人的眼里,会讲洋文的那都是资本家小姐,或者是大城市里的人。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林楚楚身上令人震惊的改变太多了,村子里的人对于林楚楚会讲洋文这个事情,竟都见怪不怪。
无非是分成两类人。
一类是吃瓜的,甚至他们在听到消息时,还说:“你们说林楚楚会讲洋文了啊?那不是很正常嘛,还有什么事情是她林楚楚做不来的吗?”
而另一类则是大部分的知青以及一小部分与霍家不对付的人。
知青们是不信林楚楚一个村妇会讲英语的,觉得是霍家人说大话,只有陈飞虹知道,林楚楚是真的会英语,甚至还很流利,不过她也不屑与这些井底之蛙去解释。
那些跟霍家不对付的,则是各种阴阳怪气。
“这霍家真是什么大话都说的出来,洋文那是我们农村人能看懂的?”
“就是,真把我当傻子了,什么牛逼都敢吹。”
“我听说那林楚楚还教别人呢,别误人子弟就好咯!”
“管他们呢,我们等着看笑话就好了!”
......
外面的流言蜚语并没有影响到霍家这一大家子。
而对于林楚楚会英语这个事情,不管是霍铖还是李云茹,都没有很大的反应。
林楚楚因为大家没有什么反应,而觉得奇怪,在某天晚上没忍住问了霍铖一嘴,问他对于自己会英语这个事情什么看法。
哪知霍铖一把抱住她,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媳妇会英语那不是很正常嘛?如果换你去读书的话,我觉得肯定比我更厉害,要不...媳妇你也去王爷爷那...”
当时这个话题还没说完,就被林楚楚打断了。
她很感动霍铖这样无条件的相信自己,但这不代表她愿意读书,上辈子她已经读了13年的书了,这辈子可一点也不想再去学校。
日子一天天过去,霍家一到晚饭后的点,学习气氛就很足。
从一开始只有霍家几个聚在一起学习,到后来李云茹加入进来,再到最后陈飞虹也拿着书本过来一起。
几个年长的互补互助,长此以往,霍铖在英语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陈飞虹也感觉自己对知识点又有了新的掌握,这是她自学所达不到。
如此日复一日之下,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眼就到了各个村子秋收的日子。
而家里的团团圆圆也在家人的呵护下,健康的成长着,有母乳跟现代奶粉的双重喂养,他俩长得比村里任何一个小孩都圆润可爱,皮肤又白白嫩嫩,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谁见了都想抱。
可惜才五个月大,两个小团子就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
姐姐团团对外性子有点高冷,除了霍家人之外,有时候李婶她们来抱都会扭头拒绝,更别说村子其他人了。
弟弟圆圆倒是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脾气,但是一旦被自己不喜欢的人抱着,他立马就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霍母或者林楚楚,直把两人看得心软,不得不抱回来。
见过这俩小崽子的人都说这是俩小人精,跟她娘林楚楚一个德行。
这话有点半骂人的。
林楚楚听到后自然不惯着,直接把那些嘴臭家里带孩子的全都骂了遍。
骂完,她还毫不自谦地夸起自家孩子。
“我家团团圆圆分明就是聪明可爱,有本事把你们孩子先养的圆润再来说我们家!”
这种话没人真跟她当真,毕竟当下秋收,家家户户都很忙碌,这会儿村里给的工分也比往常多了快一倍,家里能上工的基本都去挣工分了。
知青们在秋收的时候为了年底能多分点粮食,也会更加努力干活。
大队长柳大锤以为今年知青还会是满员,却在登记时,意外发现好几个知青请假,到知青宿舍一看,哪有什么生病不舒服,请假的一个个全都捧着书,一脸的急色。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其他人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