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宛勾了勾唇角,“今日三番五次的事情出来,都是针对本王妃来的。本王妃眼睛不瞎,不会看不出你们那些伎俩。但是本王妃也不得不提醒你们一句,现在我已经嫁给了四皇子,封了兖王妃,就和这皇亲国戚搭上了关系。你们要是再做出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本王妃不会帮你们在父皇母后那边隐瞒。”
威远夫人一听这句话,喜上眉梢了,“那这么说兖王妃是不会追究这件事情了?”就算有了四皇子做靠山又如何?她还不是一样蠢到被人卖了还不知道的地步?
“怎么可能呢?皇家威严不容亵渎。今日我要给同样怀有这种心思的人一个下马威才行。你们跪下,互扇巴掌,打到我满意为止。”苏宛笑着说道,她看起来仍然是一副温良无害的样子,可是在场的人无不感觉自己后背阴森森的。
白晚秋立刻尖叫起来,“凭什么要我们下跪?你真当你是谁?等到有一天你被四皇子给休了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苏宛直接一个巴掌扇了过去,那声音大得让在场许多人都不禁关心苏宛的手疼不疼。
“快要下雨了。我不跟你们说那么多,你们若是不按照我做的来,那我会把这件事情告诉皇上皇后,这两个后果你们自己选一个吧。”
白晚秋还想再骂,却被威远夫人给拉住跪了下来,她也直接扇了一巴掌过来,“你没有脑子吗?今日之事的确是你做得不够妥当,竟然还去怨兖王妃?于情于理,你都该听她的。”
“她是你的长姐,你却对她呼来喝去的,张口闭口都是她的名字,现在她可是兖王妃!你们是有身份只尊贵卑贱的!那么多年你所学到的教养都去哪里了?你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你对待长姐的吗?”威远夫人一边骂,一边扇白晚秋巴掌。
那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等到她骂完了,白晚秋的两边脸也完全肿了起来,威远夫人问苏宛:“不知道兖王妃现在气消了吗?”
没想到苏宛却慢悠悠说了句:“她还没有打你,这还不是我的要求。”当初春华秋月她们在乡下田庄受的苦和气可比这时候她们所受的气多得多了!“苏宛,你不要太过分!”白晚秋骂道。
“够了!刚才还与你说过不准对长姐呼来喝去的,这么快你又忘了吗?”威远夫人怒斥道,最后白晚秋再怎么不忍心还是扇了威远夫人几个巴掌。
“这天瞧起来像是快要下雨了,本王妃不多奉陪,先走一步。”苏宛冷冷道,说完之后她就带着春华秋月几人走了。
茗卉瞅着她的神色,觉得不对劲,“你难过?”
“难过什么?”苏宛反问道:“对了,凌国使者已经来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几日应该会到你的府上同你叙旧。你在凌国那边可有要好的朋友?”
她之前说过自己地位地上,在凌国并不受宠,苏宛也是怕这次凌国来的人会欺负她。
面前的这个姑娘却笑得眉眼弯弯的,“有两个很疼我的哥哥。希望这次他们也来了。”
“那我等一下让人去给你送药,你手上的伤该好好处理了。”苏宛心细,记起这一茬。
这个话题挑起,大家倒是沉默了。
梅雨时节来临了。最近这几天,雨一直下个不停。空气似都闷闷的。
苏宛带了利谣再去找那个郑嬷嬷,却得知她已经搬走的消息,苏宛问住持,“那你可知道她搬去哪儿了?”
住持摇了摇头,“老朽不知。女施主们还请回吧。”
唯一有关当年利家的线索到这里居然又断了,利谣有些泄气,当年的真相还没有查出来呢,却受阻如此大……自己是不是太过执着了?
苏宛按住她的肩膀,笑着对住持道了谢,出了寺外。
“不要丧气,有人在等着我们呢。”苏宛笑着说道。
刚才她就注意到了,自从她们进来,就一直有人偷偷摸摸在门外偷听着,住持应该也发现了,却无半分惊讶之情,看来应该知道来人是谁。
如果不是敌人的话,那就是来帮她们的人了。
“谁?”利谣赶紧调整情绪,问道。
苏宛看了一下四周,“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走,我们换一个地方。”她说话说的大声,也不知道是单纯说给利谣听的还是有意说给他人听的。
到了一处较为僻静的亭子,苏宛确认四周没有其他人外,才道:“出来吧,我知道你已经跟了我们一路了。”
哆哆嗦嗦出来的正是郑嬷嬷。
利谣差点没有尖叫出来,她有很多问题想问郑嬷嬷,苏宛却拦住了她,“慢慢来。你就在一旁,不要说话。”
郑嬷嬷朝她们跪下,“之前一次是我骗了你们,因为我不知道你们的身份。这么多年过去了,自称是利家后人的人也多了去,奴婢不得不留个心眼。”
“郑嬷嬷还请起来说话。第一次相见的确是我们的不对,没有及时说明身份。”苏宛亲和地说道。
郑嬷嬷由着她扶了自己起来,叹了口气,“十三年前的那场大火,那次抄家,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陷害。利大人是个再耿直不过的人,这点奴婢相信。他是绝对不可能会在饭菜里下毒的。”
利谣捕捉到了关键词,大火、下毒。手几次攥成拳头又松开。
记忆中的父亲总是一副和蔼的样子,他烧得一手好饭菜,总让人赞不绝口。父亲又怎么会做出下毒那样的事情来?
“当时负责这次案件的人是现在御史台的杨大人,听说他当初曾为利大人的事情据理力争,但是后来却不了了之了。十几年前的案件在他那里应该也能翻阅到所记载事情经过的史册。”她只是一个奴婢,知道得并不算多,当年利家被抄家,自己则是前几天因为母亲病重回了家而逃过一劫。
可是现在想来依然惊心动魄。
“那场大火又是怎么回事?”利谣急切地问道。
郑嬷嬷摇了摇头,“抄家的官吏去到的时候利家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后来他们说是因为利大人畏罪妄图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