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皇太子李治即位,年号“永徽”,改明年为永徽元年,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后,李世民的15位妻妾中明确还在世的只有5位。
即纪王李慎母韦贵妃,越王李贞、江王李嚣母燕德妃,徐贤妃,韦昭容,武才人。
他修改了父皇在位时候的规则,打算开启更为善民的时代。
比方说,将唐太宗当初三日一朝,更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随后亲自下诏书命令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各进封事,极言阙咎”。
为了可以及时解决各种随时能遇到的问题,每天都坚持上朝,风雨无阻。
同时每天都召见十几个地方刺史,向他们询问民间的情况,并把这件事作为一项制度,每天执行。
另外,在官员选举制度方面,唐高宗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科举制度,并对这个国家首要的官员选举制进行了彻底改造。
他还敕令修订了《永徽律》,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在经济方面,唐高宗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还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了部分成功。
而接着,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来袭。
李治本计划派兵镇守,但转念一想。
与其让人族的将士前去镇守边疆,浪费兵力。
毕竟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兵力强盛,带领的士兵个个都是精锐。
凭借唐朝将士的实力,前去镇守,必将引发牺牲。
李治并不想看到任何将士的牺牲,用以换取大唐的安定。
再者,登基后,除去朝政,他似乎都没有机会再展示一下云明仙人所赠与的法宝。
斩仙飞刀。
这么好的宝贝不拿出来用一用,实在是太浪费了。
而且,当初扶持他上位的长孙无忌,此时正窥视着他的皇位。
打算将自己当做傀儡皇帝的想法,那是逐渐的开始显露头角。
经常在朝政之上,急于表现自己的存在感,各种干扰参与朝政决策。
这行为实在是让李治烦躁不安。
与其留在朝政上看着长孙无忌表演,倒不如前去边疆好好展示身手,让那些在朝政不服自己管教的某些‘臣子’好好看看,他真正的实力。
于是,李治便亲自带兵,前往西域,镇守边疆。
此举在坐下决定之前,必然会引发朝政大臣的不满。
你说你一个皇帝,不好好的坐在龙位上,却想着亲自带兵出去镇守边疆。
这不是置唐朝安危不管不顾吗?
要知道,皇帝不坐镇朝廷,群臣无主,这朝廷必然大乱。
然而李治信心满满表示,“被你们誉为最麻烦的突厥,朕三日之内即可让其臣服大唐!”
臣子们闻言,纷纷心中偷笑。
突厥兵力强盛,游历野外,那是养尊处优的唐朝士兵能搞定的?
若不然,为何当初唐太宗在世时候,为保唐朝,竟然与之商议安平共处?
当李治上位之后,西突厥再次贼心四起。
认为李治方才继位,必然不能应对他们的突然反叛。
到时候必将唐朝拿下,成为他们西突厥的领地。
正因如此,李治才打算亲自带兵前往。
你觉得我不如父皇?那你恐怕是没有见识过当初我在平定叛乱时候的可怕战力。
一把斩仙飞刀,出手直接团灭对方,三日平定唐太宗头疼已久的边疆叛乱!
你这阿史那贺鲁,不就是上任了西突厥的可汗大将一职,就自以为了不起打算来搞我?
李治心中对阿史那贺鲁,可谓是十分的不满。
这小子在父皇在任的时候,给予了不少宽慰用以维持唐和突厥之间的和平共处环境。
可没想到唐太宗一死,他就贼心再起,居然想趁自己方才登基啥也不会,就对唐朝出手?
对于这种违反约定之人,不弄死他,还真难以平复心中的不满。
李治当即带兵出征。
为何李治能做到如此果断?很简单。
他从云明口中听闻西突厥后来来犯,借着强大的实力作恶多端,不断入侵唐朝领地。
而跟唐朝之间的实力差距过大,致使李治后期即便不断派兵,也是难以收服此人。
特别是阿史那贺鲁后来还跟别的叛贼合作,势力不断的壮大,以至于唐朝跟他们之间的战争,持续的更为艰苦。
与其放任这么一位‘强敌’不管,让他发展壮大,倒不如直接在他刚有反叛之心的时候,就让他人头落地。
杜绝他发展的任何机会,那么大唐也不至于浪费如此诸多的兵力,时间在上方。
而他,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带领大唐走上更为壮大的盛世。
与此同时。
神庙。
云明通过神识看到李治带兵出征,准备将阿史那贺鲁彻底剿灭。
心中那叫一个欣慰。
这小子悟性不错,知道把这麻烦虐杀在摇篮之中。
不过……阿史那贺鲁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剧情的人,毕竟他后期可是结盟了不少盟友,给大唐带来了不少麻烦。
甚至进攻唐朝的领土,入侵庭州,打败几县,杀掠几千人。
虽然此人作恶多端,可是再坏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丝善意。
让其前来神庙上香,给自己带来香火值。
然后将其善化,作为自己日后对抗天道的一名大将。
毕竟……佛门那边的势力,也是不弱。
再者,这战役发展起来到最后可能发展到需要人族也参与。
而自己即使身为仙人,实力早已超越了人族,挥手就能将人族清剿,可他并不想杀生。
阿史那贺鲁虽为反叛,但带领将士的头脑十分的优秀,且本身也英勇好战,实力强劲。
倘若日后能将其发展为自己的助手,并且看他的表现,看看日后要不要让其修仙。
到时候对抗天道的时候,也有个英勇好战的战士在前排打工。
就凭借阿史那贺鲁一个人,对付天道或者天庭的小兵小将,应该是没什么毛病的。
加上他那精锐的部队,为己所用。
日后可能还可以相助唐朝势力图发展更为壮大。
嗯,此人必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