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为杨志的案子奔走(上)
深山老幺2025-07-28 17:463,073

  “小可家在泰安之东,年后想着开矿要招一批矿丁。因为想着矿丁散漫,便准备用军纪制之。目前没有得手的管理人物,想到先生名声远扬,便前来认识一二、或能说动先生。”

  在说这一番时,王伦便打着如果能劝得其过去,便在半路劫上梁山。那时木已成舟,不怕他再作它想。

  可是闻焕章听完,莞尔一笑。他再也没想到王伦劝他出山会是管理一帮矿丁,如此抱负还是算了吧。

  “小官人果真是奇思妙想!以军纪制矿丁倒有几分才略,只是闻某志不在此,便只能感谢小官人错爱了!”

  王伦见他拒绝得甚是干脆,知道其没看上自己的橄榄枝,也不为甚,只是轻轻点他:“闻先生,矿丁好勇斗狠、浑不畏死,其实历来都是很好的兵源。只要训练得当,便不逊于禁军!

  时局不安,万一有不虞之事,有此矿丁足以保命;便是平日,看家护院足以胜任,便做一太平财主亦是有益。他日有缘,或能再请得动先生,那时且不必推辞。”

  闻焕章笑容可掬,心里却想着:只怕将来再没机会了罢?

  既识了门认了人,此事既已不谐,再逗留便没滋没味了。茶也喝了,话也说了,王伦便告辞。

  “小可此来,也未曾备得礼物。先生安贫,小可无以可赠,便胡乱拿些银两聊作见面之谊,万勿推辞!”

  来时便准备好了的,不管事成与否,总是结个善缘。他虽然长期不得志,却在朝堂有很广泛的人脉,能够刺探到朱富他们平日找不到的消息。而且拿人手短,将来如果把他强掳上山,冲着今日的感情,他也不好说什么吧?

  王伦这叫未雨绸缪。

  说是“胡乱拿的”,却是一封百两的大银。闻焕章见状吃了一惊,赶紧推辞。

  他在村中教书,每月束脩不过聊聊数贯,日常生活已是拮据。王伦只一面之缘,竟然奉上此等大礼,当然不敢接受。

  主要是王伦的语言行为有些让人捉摸不透,身份自然成谜。

  更主要的是交情不够。

  但是王伦是要攀交情的,送出去的礼物当然不会收回:“此是小可一片仰慕先生之意,若是拒绝,便是看不起小可…小可可是会生气的!”

  闻焕章莞尔,便不再推辞,坦然示意秀娘接着:“廖小官人之情,闻某怀着感激之情收下了。”

  俟王伦走后,秀娘一脸郑重:“官人,这位廖小官人到底是何意?平白送下恁般大礼!”

  闻焕章也是死也猜不透,想了一想缓缓道:“虽说礼下与人必有所求,但我看之,这个秀才本身便有恁大声望,并非如此眼浅之人。不管他想如何,我只遵循本心就是了。”

  那边阮小七也在奇怪,王伦送重金倒也罢了,这位寨主哥哥并不差钱,他如此做,自有深意。

  只是明明王伦对闻秀才很看中,为什么临门一脚却又不进?若是吩咐下来,便绑也把他绑上梁山去!

  对此,王伦笑道:“这种学究和我们江湖好汉不一样。我们讲究义气相投,为兄弟自然能水里来火里去。闻先生是读书人,通常便要瞻前顾后细细思量。

  但正因为如此,山寨既少不了兄弟们的勇武,又缺不得这等读书人的出谋划策。只是读书人都有傲骨,非心甘情愿投奔梁山便不能用,所以勉强不得,总得他心甘情愿上山为好。”

  阮小七看向王伦,只差一句话没说出来:哥哥你不也是读书人,为何第一个占据梁山立下基业?

  焦挺倒是对王伦迷之自信。他与阮小七道:“哥哥做事,必然深思熟虑。既然觉得闻先生可能看不上山寨,自然有其它办法。”

  王伦只能迷之微笑。对着崇拜自己的兄弟,总不能说自己不行!

  但是说实话,他真没想到什么好主意,毕竟梁山太小,根本容不下闻焕章这等大佛。其实但凡水浒好汉中有点文化的,只要有一线可能,对于上梁山之事都不是太情愿。

  现在区区几百人的喽罗,便是做匪人,闻焕章也不会放在眼里。

  只能留待将来了。

  这更增加了他发展壮大梁山的迫切心情。嗯,蜇伏了这么久,是该布些局了。

  行至东西大街上时,阮小七忽然想起一事,径直对王伦道:“哥哥,小弟听说杨志兄弟因为杀了个泼皮吃了官司。哥哥不是与那位梁太傅相熟?便施个人情,也是全了我等相识之义。”

  王伦自从知道这事之后,这几天一直避而不谈此事,便是不想改变其宿命。因为接下来如果历史没有变化,他大概能预料几分后来的局势发展,也尽可能在其中有所作为。

  如果现在杨志被放出来,会不会一切都乱了套…

  当然,就是阮小七不说,他也会试探杨志的心路历程。如果其愿意上山,好歹也会求梁师成救其一命,遂了心愿。

  阮小七既然说了,又有焦挺在此,当然更要表现得很有义气的样子,不然会寒了兄弟们之心。便点头道:“我何尝不想救他?这便去开封府走一遭,看看形势再决定如何应对!”

  有梁师成的小旗,再说开封府也和他们是老相识了,来接待的都是府里有名的李干办。

  王伦知道杀人的事可大可小,也不是李干办所能决定,便提也不提,只说杨志是他的旧友,听说他出了事,只是前来探望,担心他在牢里吃亏。

  这让李干办放了心。很多事情,该用律法来办的其实都不难,难的是如何违背律法来做见不得光的事。

  本来,对于杨志杀牛二之事,无论在官在民,都觉得杀得是好。

  开封府衙门对牛二其实也很头疼。因为这个牛二是个经常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的泼皮流氓,作恶多端,屡教不改,民怨极大。但由于都非特别重罪,开封府想重办他,却苦于没个由头。因为他没有家人,抓他坐牢还要供他吃饭。

  现在突然有人替他们把问题从根儿上给解决了,并且主动投案,省了不少事。他们表面上不说,心里其实特感激。

  据说就连牢房的节级看守,都敬杨志是条好汉,不去诈他钱财,对他格外照顾。

  而且杨志是为民除害,天汉州桥下被牛二祸害苦了的群众,都自发地行动起来,为杨志募捐银两,上下奔走维权。反观牛二,连个为他收尸的都没有。

  在这时候,顺应民情,是最妥善的方法:既维护了公平正义,又得到了民心,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从开封府尹,到具体审案的推官,都愿意替杨志开脱,想把案卷改轻些。

  无奈高衙内那边放出风来,一定要替那泼皮做主。碍于高太尉的身份,这事颇为难办。

  此前,高俅冤枉林冲,开封府并没有完全顺着他的意思把林冲害了,是因为开封府尹与高太尉平级,而且文武殊途,可以不鸟他。

  但是杨志杀人,事实俱在。开封府也怕判的轻了,高俅拿此事将他们一军,倒成为他们的不是。毕竟在这件事上,高衙内作为苦主代表,是占着理的。

  “官人放心,开封府上下对于杨志一案,没有不照顾的。只是高太尉的人插手其中,府里也不好办。”李干办道。

  王伦听了,便胡乱塞些银两,换得看视杨志的机会。

  如其所言,杨志虽然人在死牢,却并未受苦。见到王伦出现在眼前时,一时惭愧无地。

  口口声声不想做贼,现在混到和梁山人一样的地步,这个很打脸啊!

  王伦却一脸真诚地抱住他双手:“都是小可连累了制使!若非兄弟在大相国寺打抱不平得罪了那高衙内,此事必不会苦苦相逼!制使放心,但得王伦有一线办法,必不让制使受累!”

  因为死牢的利害干系,李干办只允许王伦一人进去,阮小七和焦挺都留在栅外。是以他可以自由发挥,反正杨志不可能知道外面的情况。

  杨志自从被打入死牢,生活条件反而好起来,甚至比在外头风餐露宿要好些。见牢子们都很客气,本来就很纳闷,现在见了王伦如此说,还以为是他的首尾,难免感动。

  “王兄弟休如此说!这都是命运使然,是杨志命中该有此劫!”

  王伦听了,难免有一丝丝惭愧。自从听说杨志出了事,他是真的没有参与这事,主浊心中犹豫不定。现在杨志如此说,让他觉得自己的渺小来。

  “小可也没做什么…”他实事求是地说。

  可是煞也作怪,人就是这样,他越这样说,杨志越认为王伦不居功、是个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王兄弟,杨志犯的这个事是杀人的案子,轻易轻不得。况且小人又听说高衙内在外面替牛二打抱不平,料想开封府里也不敢胡乱轻判了。王首领能与小人上下打点免受苦楚,杨志已经感激不尽了!”

  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作了阶下囚之后,杨志说话便少了那份锐气和决然,“洒家”、“某”便变成了“小人”。

  虽然是大冬天,王伦的汗都要出来了。果然是脸皮太薄,还做不到做亏心事能淡然。

继续阅读:第185章 为杨志的案子奔走(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