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要官
深山老幺2025-07-28 17:453,062

  “兄弟,宋老汉一家且不上梁山,未来巨野的砖窑便交给他来办。先在那边安顿下来,山上派几个得力的帮衬着----这些人要安全可靠,对外便以宋家的名义。”临行前,王伦叮嘱杜迁道。

  此是应有之义,此前便商讨过,杜迁知道其中的厉害。但凡与梁山泊有半分瓜葛,巨野县里知道后还不反天?只一个交接贼寇的罪行,便能抄家灭户。

  建造砖窑是王伦的第一个产业计划,在梁山创业初期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

  首先是宋朝的烧砖制瓦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就地取土也很方便;

  其次是投入成本不高,并可按需求随时变化。只要第一炉成功,增加产量只是复制粘贴的过程,只要适当地增加资本和人力就行。梁山虽不富裕,投资一个砖窑还是没问题的;

  此外砖瓦这种东西是民间所用,不会被人往军事用途上想,所需量也是极大,经营得好至少不会亏本。

  而为什么是首要计划,是因为在王伦对梁山未来建设的规划中,砖瓦是基础的材料。三关、军营、道路、水寨、房屋…无不用到,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有了砖窑成功的例子,有更重要的东西也能排上日程,比如水泥。不过这东西比较复杂,由于产业计划目前都在腹中,王伦一时也顾不上,且看眼前。

  把他们平安送到城门口,看得车辆迄逦走了,王伦这才回转去梁师成那。

  他对梁府已经轻车熟路了,而且门子见了是他,知道是太傅现在看中的人,便让进来。

  此时梁师成已经从宫里回来了。元宵又是三天大假,宫里也没什么事,他也就给自己放了假,只早晚入宫问安便是。见了王伦,免不了高兴。

  “小官人,昨晚亏了你!若是让那伙人劫持帝姬,此事不知如何收场!”

  王伦免不了一顿客气,渐渐提到:“若不是小可仗着有兄弟能打,岂敢出头?实不敢居功!”

  焦挺和阮小七就在偏房等待,梁师成便把两人召过来见了。见了两人模样,称赞了一番道:“果然是个强壮的,不然怎敢和贼人争斗!”

  焦挺和阮小七忠心护主的神勇,昨晚在灯光下可是觑得极清。对此等人,梁师成也是喜欢的。

  话说,高俅、梁师成等人虽然祸国殃民,却有一点甚好,那便是喜欢讲义气的人。不为别的,只因为徽宗皇帝是这样的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个是有证据的。

  比如关羽,可以说没有宋徽宗,就没有桃园三结义,就没有如今五洲四海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火的关二爷。

  关羽是三国人,活着的时候是汉寿亭侯,死后被封为壮缪侯。此后的一千年里,没有人再加封他,也没人盖庙祭拜他,虽然他的故事在民间悄悄流传,但从来没有经官方确认。

  直到宋徽宗把他发掘了出来,发扬光大,连续加封了他四次,由侯到公,再到王,最后一次封为“义勇武安王”。

  咱这块土地,从下到上很崎岖,从上到下四通八达。在徽宗皇帝的感召下,对关二爷的信仰开始燃烧,此后的一千年里越烧越旺,直到现在摆满了世界各地。

  可以说,没有宋徽宗,就没有如今的关二爷。这份知遇之恩,比刘皇叔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问题来了,宋徽宗为什么如此看重关二爷?那是因为他缺,用句老中医的话,“缺什么补什么”。徽宗皇帝最缺的,就是关二爷那种义薄云天,两肋插刀,桃园里认下的大哥,走遍天涯也得跟着。

  焦挺和阮小七昨晚的行为和关二爷不差多少,完全是刀斧加身也不放弃王伦啊。梁师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财富积成山却又少了根东西没处花,门下溜须拍马的何止万千却根本没有朋友,所以是什么都不缺,缺的便是这份义气。

  本来是话赶话的那么一说,王伦却等着了。

  便听他一叹:“我这两位兄弟力气是有,却不擅长厮打,若是小可的另一位兄弟在时,定不让贼人走掉!”

  梁师成便好奇起来。王伦身边的人,其实他早已知道:一个栾(阮)小七是能打的,一个焦挺是新招的,一个朱贵是不行的。他以为王伦说的是朱贵,便有些不以为意:“贼人能打,添得一个朱贵又有何用?”

  王伦听了便小小地吃一惊:这厮连朱贵都知道了?果然是有人盯着我的!

  不过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却不是朱贵兄弟,小可说的这位兄弟却是在武学里。”

  武学么,里面的学生是按照战阵的要求培养军官的,招的人也都是有底子的,武功自然不差,这点梁师成也相信,便没在意,随口道:“哦,却是为何未见在小官人身边?”

  昨晚元宵佳节,武学也是按照规定连放三天小长假的。既然王伦呼朋结友出来玩,总是该聚聚的吧。

  王伦特意提到武学,便是有意把话题往那上面引。见梁师成问及,正合心意,便笑道:“小可的这位兄弟却是碰到一件烦恼事,便没心情出来游玩。”

  梁师成是何等样人?明里暗里虚的实的直的曲的话他听过何止万千?听王伦如此说,便有些懂了他的意思,呵呵。

  左右无事,而且王伦昨晚把崔小娘子夸赞了一番,成功地引起了徽宗皇帝的好奇心,这让梁师成心情很好。

  “小官人有话便直说。”

  王伦便有些讪讪,果然是老奸巨滑,听话知音,这份见识果然不凡。能做奸臣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却是忘了,能在皇帝身边混得风生水起,怎么会差了?那可是天底下最尔虞我诈的地方,周围的人可都是惯能察颜观色的,一个不小心,失宠是很容易的,连死都不知道死在谁手里。梁师成能脱颖而出,怎么会弱?

  王伦再有后世的见识,在这方面却远远不如。

  “不瞒太傅,我的这位兄弟即将毕业,想着回乡在地方上做个巡检,却无门路,因此烦恼。”

  梁师成诧异道:“这如何难了?”

  按道理,武学生毕业,一般都会获授巡检、监押等职务。他以为王伦特意早晨到自己身边说,是要为其兄弟谋个职务比较高的缺呢,哪知道竟是这个。

  巡检是个不入流的官,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县里的地方检查站站长,不过是武装的。宋时为正九品,为最低一级武官,约等于后世的连级。

  王伦便答道:“却是他要回本乡任职。”

  这就要说下古人的智慧了。各朝各代都有的官员回避制度,它是我国古代在任用官员时,为防止徇私舞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措施。宋代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熟,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回避制度: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诉讼回避。

  王伦说的便是第一种:地区回避。

  唐朝时,就不许官员在原籍及邻县任官职。宋代更严格,规定地方官员不仅须回避原籍任官,甚至只要有产业的地方也要回避,一般情况下回避的范围要求在千里之外。

  巡检的官职虽然小,却总是官。试想一个掌握一定数量朝廷武装力量的人,在皇权不下乡的古代,完全是可以横着走的节奏。扈成为了能与实力强大的祝家庄抗衡,期望的一个职务便是巡检。

  扈家庄是王伦计划中的梁山外围重要据点之一,哪怕将来再有一次三打祝家庄,提前分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必要。想让扈成担着干系,不给点好处怎么行,好歹也是大舅哥。

  这种原则性的事情对别人是原则,但对梁师成来说屁都不算一个,哪怕他不管着军中的事。无它,实在是这个职务太小了。

  “既然让小官人烦恼,咱家便帮你一回,等下便差人去取一份空白官告,小官人自填去吧。”

  官告是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北周时已有此物,称之为“告身”。唐时以后,官爵冗滥,有空白告身,随时可填人名。

  宋告身视所授官职高低,以各色绫约书写,盛以锦囊,由官告院授给。用织成花绫,以品次有差。梁师成要给王伦的,应该就是这样的一张空白纸。

  虽是一张薄纸,却是有效力的。不过梁师成卖官成性,无数人走他的门路,估计这是他发送的千百份官告中职级最低的吧?

  事情办得如此轻松,王伦索性把心一横,又央求另一件事来。他笑起来道:“小可承太傅的情!只是小可另有一事,再三犹豫不敢言,怕太傅谓小可得陇望蜀!”

  别人求梁师成做事都是大礼奉上、谀词如潮,哪有王伦这样见缝插针、不知客气为何物的?见王伦说的有趣,梁师成也笑起来道:“小官人有事便请,跟咱家还要客气什么?”

  他是决定礼贤下士给人看的。王伦诗名已彰,拍他的马屁已经拍到京城人尽皆知了,甚至连徽宗皇帝都上了心。这样的一个人,对梁师成来说绝对有大用。

  至少也能做个吉祥物。

继续阅读:第207章 交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