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德气得脸色胀红,恨不得拔出大刀,冲出去把李云潜大卸八块。
李云潜那家伙实在是太可恨了!
吴平章同样脸色难看:“殿下,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更改。”
李云德气急败坏的说道:“可有既不用得罪大臣,又能拿到钱的方法?”
吴平章摇摇头。
既想得到钱,又不想得罪人,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他叹一口气:“这是阳谋,只要我们中计,就只能按对方想的去办。”
要把赈灾的事情办好,就必须得罪大臣,若是不想得罪大臣,就肯定办不了赈灾的事。
李云德气的眉头直皱,来回踱步:“肯定还有破局的方法,只是我没有想到。”
吴平章十分的无奈,他倒是希望此事能两全,但很可惜,不管他怎么考虑,都是死路一条。
就在这时候,李云德眼睛一亮:“我想到了!”
吴平章愕然:“殿下有什么好办法?”
只听李云德兴高采烈的说道:“我们之所以会得罪大臣,就是因为我们需要从他们手上拿钱去赈灾,但如果我们不从大臣手上拿钱呢?”
吴平章皱眉:“可若是没钱,我们如何赈灾?”
李云德得意洋洋的说道:“赈灾和问大臣们要钱是两码事,咱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方法弄钱。”
“殿下的意思是?”
李云德脸上露出个阴森的笑容:“那些商人不就很有钱吗?当年李云潜能用商人,本太子为何用不得?”
“商人身份卑贱,本宫给他们机会,让帮我办事,是他们的荣幸。”
吴平章仔细思索,忽然一拍手掌:“殿下可真是个天才,居然想到了那么好的主意,不过下官觉得,这要钱的方法还是得改一改。”
“怎么说?”李云德被追捧得飘飘然,忙不迭的询问。
吴平章说道:“殿下可还记得,当初的南屏县县令,现在的扬城主事徐峰?”
李云德立刻点头:“当然记得。”
那个小人物十分的识相,当时请求庇护,送来三十万两银子,弥补了他的亏空。
“一个县令为了买官,都能拿出那么多银两,那些商户只会拿出更多,用一个华而不实的官位换银子,十分划算。”吴平章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云德眼睛发亮:“平章,你当真是卧龙在世,此事办成本宫绝对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殿下谬赞,能想出这个方法都是因为殿下的聪慧,臣不过是稍作补充。”吴平章提醒道,“殿下一定要记住,能够换出去的,只能是县丞一类没有品级的官位。”
“本宫当然清楚。”太子不以为然的摆手。
他根本没把提醒当一回事,在他看来,庆国迟早是他的,下面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他的奴才。
他想安排个奴才,哪用考虑那么多?
他已经打定主意,谁出的钱多,就把官位给谁。
想清楚以后,他就立刻让下面的人悄悄把消息放出去,很快就有人送钱上门。
李云德凑到钱,立刻购买大批粮食,开始赈灾。
丞相府,丞相现在气得脑壳疼。
丞相是太子的人,自然不能欠钱,他一口气拿出五十万两银子,气得几乎要吐血。
可是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手上的这点钱,而是得挽回丞相府的名声。
他气得踹了吴平海一脚:“臭小子,要不是你在外面炫富,我们一家又怎么会被拖累?”
吴平海十分委屈:“儿子并不是有意的,都怪李云潜那家伙,他故意设局坑我!”
他一开始拿到独一无二的翡翠佛像时,十分得意,但过不久就听说梁国公过寿宴时,得到了一尊更加华贵的雕像。
他当时就气的差点拿到杀到梁国公府去。
经历此事,再加上这段时间的仔细琢磨,他终于想明白,当初胡现一直加价,就是在给他设套。
胡现脑子不好使,绝对想不出那么好的主意,所以坑他的必定是李云潜。
丞相恼怒:“不管他是不是坑你,你掉入他的陷阱已经是事实,本来维护打算给你谋个禁军职位,然后想办法混个勋爵。”
“可现在陛下对你不喜,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吴平海顿时就急了:“怎么会这样?父亲,你可得帮儿子想个办法!”
别人老是骂他纨绔,他心中也很不爽,一直等着父亲给他谋个职位,让他耍耍威风。
现在知晓,因为逞一时义气,害得家里拿出许多银两,还失去了即将到手的职位,他是又气又怒。
丞相也为小儿子发愁。
大儿子跟着太子办事,虽然官职不高,但稳扎稳打,未来有机会接他的班。
但小儿子完全相反,文不成武不就,根本没有实力,只能趁自己在位,多替对方谋划谋划。
丞相思来想去,说道:“为今之计,只能多做合适打出名声,今年冬季,家族施粥的事情由你负责。”
国庆出现灾害,世家富豪就会免费施粥送衣。
富人花钱赚名声,灾民们也得到好处,是双赢。
丞相便打算让吴平海负责救济灾民,赚取名声。
吴平海并不乐意做这件事,外面又湿又冷,还要对那些臭烘烘的灾民露出笑脸,并不是个好差事。
但看着丞相满是怒火的脸,他根本不敢拒绝。
丞相一甩袖子:“这段时间老老实实办事,回头你爱怎么玩怎么玩,去账面上支银子吧,记得把事情办漂亮点。”
吴平海不愿意再被念叨,立刻跑出去。
走出大堂,他忽然觉得施粥也不是坏事,因为他可以拿到银子。
要知道,自从一个月前他花了十万两银子以后,他就没有办法再从府里拿到一文钱。
使得他这段时间一穷二白,只能被好友嘲笑。
现在有了银子,还不是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至于那些灾民,就跟狗一样,随便发点水,分两张烂叶子就能活。
他说干就干,取了一万两银子,却只拿出一百两交给身边的小厮,让对方去置办救济棚,而他自己则乐滋滋的喝花酒去了。
另一边。
李云潜也在准备救灾的事情。
他在农庄外面设了棚子,免费提供热水,同时给每人发一个大饼。
不过他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并不是为了名声,而是为了人。
这是招兵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