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现听闻李云潜居然暗戳戳的发明了那么好的东西,兴奋的叫道:“我就知道西凉王有本事,哪怕在西凉也能半晌庆国!”
李云德才被李云潜摆一道,不仅拿不到钱,还要眼睁睁的看着李云潜获得更高的成就。
他气愤不已,冷声说道:“我不相信,一个外行发明的农具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的效用?!
工部尚书以为太子过于激动,才有所怀疑,连忙说道:“微臣一开始也不信,所以多做了好几遍实验,微臣可以用项上的脑袋担保,我之前所说全部为真,没有一句虚假,西凉王这次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
李云德气的脸色都有点扭曲,他要听的根本就不是这番话。
他不在意那份新农具有多好用。
他只在意一件事,这个功劳绝对不能安在李云潜的头上!
本来李云潜不愿意给他送钱,就已经有些脱离掌控,如今献上一份新农具,李云潜的名声将会更加响亮。
到那时,天下人只知李云潜,哪会知道他这个的太子?
丞相同样面色难看,但他强行压下去并给李云德使了个眼色。
此时皇帝正在兴头上,如果跟皇帝对着干,对太子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他立刻说道:“陛下,九皇子远在西凉都能发明如此重要的农具,当真是心系庆国,必须要大肆嘉奖。”
李云德根本无法 理解丞相的苦心,反而气得肺都要炸。
莫非是他刚刚没有帮丞相的儿子讲话,让丞相心中不快,才在此时背叛?
他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他只有保全自身,才能让丞相一家地位稳固。
丞相这老匹夫,居然连那么简单的事都弄不明白。
他立刻开口说道:“九弟在西凉都不忘为国办事,我们也不能让他寒心,很多事情太远,我们管不到,但他留在帝都的店铺,却不该出问题。”
这话说的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十分深明大义,可是众人看着太子的目光都十分的古怪。
因为胡现在状告丞相,而丞相是太子的人。
关照店铺的事,谁说都可以,但从太子口中说出来,却显得无比古怪。
只会让人觉得太子天性凉薄,没有人敢为他死心塌地的做事。
丞相也觉得十分意外,怎么也没有想到,跟他同一个阵营的太子会在这时候戳他一刀。
他的心都冷了。
可是家族已经跟太子绑定到一块,太子不懂事,他却不能再拖后腿。
他苦笑着说道:“太子说的对,不管犬子是怎么想的,都影响到西凉王店铺中的生意,臣甘愿受罚!”
胡现低着头,一句话不说,心中却对李云潜的高 瞻远瞩,叹为观止。
他之所以没有状告太子,就是因为李云潜在信里吩咐他,让他不要直接跟太子起冲突。
本来他还觉得不服,现在终于看明白了。
李云潜这是挑拨离间,杀人不见血,一点点剥夺太子的助力。
太子的身份虽然高,可是没人帮忙,一样干不成事。
李默炎觉得两人说的都有道理,李云潜做出那么大贡献,此时如果放任别人在店里闹事,只会让其他人寒心。
他说道:“丞相,你的长子也老大不小了,这半年就在家中好好读书,胡现,朕赐你金牌一块,谁敢在店里闹事,你可以直接驱逐!”
“谢皇上!”胡现大喜过望。
有金牌坐镇,看谁还敢在店里闹事!
李默炎让人送来金牌,便挥手让胡现出去。
等到殿中只剩下信任之人,李默炎才说道:“小九发明的农具十分好用,于情于理都该嘉奖,就会觉得该赏什么?”
丞相说道:“微臣觉得,九皇子贡献如此巨大,完全可以给九皇子换一个封地,毕竟西凉太过荒芜,实在不是个好的地方。”
众人全都愕然,丞相刚刚才被斥责,现在居然再次帮李云潜讲话,而且还要给对方换个好封地,完全出乎意料。
李云德更是气得眼睛发红,恨不得扑上去是扇丞相的巴掌。
李默炎的面色微沉:“那你觉得换到哪里比较好?”
丞相仿佛没有听出皇帝情绪变化,不疾不徐地说道:“我看江南就很不错,或者豫州那边也很好。”
“这两个地点都是我们大庆的粮仓,九皇子在那里,也许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天分,设计出更多如果有利的物件,就算做不出来,在那边养老也很不错。”
养老这两个字仿佛触及到李默炎的逆鳞,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发听不得老字。
他的儿子个个都正值壮年,人人都想把他从皇位上拉下去。
把皇子们放去盛产粮食的地方,不是养老,而是给那些人机会夺取他的位置。
他看着丞相的目光也逐渐不善起来,丞相以前都是替太子说话,为什么开始站在李云潜那边,其中莫非有些猫腻?
他本就厌恶李云潜,如今更是开始阴谋论。
李默炎脸色越发阴沉,冷冷说道:“小九是庆国的王爷,理应为百姓着想,发明农具是他应该做的,若是奖励过高,让他太过得意,江郎才尽,反而不美。”
“就先口头嘉奖一番,日后再次给他合适的奖励。”
李云德的手心一直捏着一把汗,就怕皇帝赞同丞相的建议,真的将李云潜调去江南地区。
若是如此,他绝对会被气死。
没有想到,短短几句话的功夫,李默炎居然就改变了主意,
他不由得松一口气。
周围的大臣们个个都是人精,一开始确实诧异,但现在全都反应过来。
丞相一开始就不打算帮李云潜说话,这一招是以退为进,看似替李云潜讨要封赏,实则触及到皇帝的逆鳞,使得皇帝不仅没有给出嘉奖,反而直接略过此事。
一个足以封侯的功绩,却只获得口头表扬,若非亲眼所见,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这一结果。
姜还是老的辣,丞相这一招可真是够毒的。
李默炎继续说道:“朕有意建立千古霸业,明年粮食充足,便可以兴兵北下,诸位以为如何?”
丞相等人都是主战党,闻言立刻赞同:“陛下圣明,应当解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将他们并入庆国!”
只是如今接壤的北边国家,只有齐国。
在场的大臣仿佛完全忘记齐国和庆国刚刚签下和平盟约,并且将齐国公主与李云潜的婚约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