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众人顿时反应过来,原来李云潜的办法是让众人捐赠,这分明就是要他们从兜里拿钱出来!
李默炎也是一愣,怎么也没想到,这就是李云潜给出的办法。
更何况西凉贫瘠,哪来那么多粮食?
李云潜继续满脸严肃的说道:“儿臣本来为了酿造酒精,准备了五千斤粮食,酒精可以之后再制作,流民却等不得。”
“儿臣愿意帮天下百姓一把,把五千斤粮食全部捐出去!”
李默炎顿时反应过来,好家伙,李云潜的这五千斤粮食,原来是自己前天许诺要送给李云潜的那部分。
这家伙还真是个滑头,用没到手的粮食当好人。
但他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李云潜虽然没有粮食,但是宗室以及公卿手中肯定有存粮,而且还不少。
要是他们都愿意拿一部分出来,荆州的粮食困境马上能解决。
他大为赞许:“不错,西凉土地贫瘠,粮食不丰,西凉王都愿意拿出五千斤粮食,诸位爱卿,你们看?”
臣子们十分郁闷。
看个屁,真要说实话,他们肯定不愿意捐粮。
可是李云潜都已经发话的,要是他们再装傻,皇帝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李云潜这家伙还真是损人不利己,为了名声,居然不顾西凉百姓的死活!
李云治却在心中暗叹,李云潜这招不错,只用一点点粮食就赚取了美名,他刚才怎么没有想到那么好的办法?
不过他不能通过这个建议赚取美名,也不会因此招致群臣厌恶。
他附和道:“父皇,儿臣这里也没有多少存粮,但是可以发动全府节衣缩食,给荆州送去一千斤粮食。”
两个皇子都发话了,大臣们再也不敢装死,纷纷开始捐粮。
你捐几百斤,我捐几百斤,没过多久,就凑出上万斤粮食来。
李默炎的心情好了很多,看着李云潜的神情也顺眼了不少。
这么多臣子全是草包,还好李云潜能替他分忧解难。
而且李云潜这次提议捐粮,得罪了不少臣子,虽然是一个孤臣,可用。
他当即拍板说道:“这些粮食要在两日内凑齐,并且送往荆州。”
粮食只是本该由户部尚书处理,李默炎却越过他,直接交给了兵部尚书。
说明李默炎已经把这批粮食看成跟粮草同样重要的存在,谁要是敢不交粮,或者在这事上面捣乱,全都得倒霉。
一众大臣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赞同皇帝的做法。
所有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默炎感兴趣的看着李云潜:“小九,你刚才说出了三个问题,想必都有解决方案,如今第一个问题已经勉强解决,这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
民心是重中之重,现在百姓们流离失所,已经不信任朝廷,就算把粮食运过去,要是被有心人鼓动,他们一样可能掀起动乱。
毕竟赈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成的事情,要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全部处理完毕,至少要花一年时间。
以往的每一次赈灾中,这段过度期间,都会发生一些事。
莫非李云潜有办法解决?
众臣全都看向李云潜,后者浑然不惧,神情平静,侃侃而谈:“儿臣确实有个办法,那就是在这期间内不要让他们闲着,而是要让他们去干活。”
这个想法可谓是颠覆了众人的认知,他们无比错愕地看着李云潜。
李云潜这建议哪里是让百姓们不造反,分明就是期盼着他们赶紧造反!
李云治本来觉得今天将会是他表现出众,彻底取代李云德地位的一天,没有想到被李云潜抢先一步,现在只能憋屈的看着李云潜大说特说。
抓到李云潜的问题,他立刻斥责:“小九,你可真是胡闹,难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正是情绪最大的时候,你让他们去干活,就不怕他们当场变反了吗?”
其他臣子也纷纷斥责。
“三皇子说的有道理,陛下,这政策不可取啊!”
李默炎也觉得李云潜是在胡闹,不过想到李云潜刚才提出的好方法,他顿时有些犹豫:“小九,你这提议可有什么说法?”
李云潜说道:“纵观前朝历史,百姓们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没吃的了。”
“如今把粮食运过去,他们虽然吃得不算好,但也不至于饿死,这个时候还造反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想的太多,又被人煽动。”
“我们就要杜绝这个可能,让他们去干活,有事做,就没有人会想东想西,同时可以通过干活把人隔绝开来,让他们没有办法串联在一起。”
“我这方法也不单纯是叫他们去干活,而是叫做以工代赈,干活的人吃好喝好,甚至可以吃点肉,不干活的嘛,就每天喝点稀粥,保证饿不死就行了,干不干活让他们自己选。”
“以工代赈?这可真是个新鲜说辞。”
众人顿时就陷入了沉思,他们必须承认,那这提出的还真的是个好方法。
朝廷提供食物,饿不死灾民,愿意干活的人就可以吃得更好。
这样一来,朝廷既没有逼迫他们,还可以用这些人工建房耕地,恢复生产,方便后续的建设。
不管怎么想,按照李云潜说的去做,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丞相皱眉道:“王爷的想法不错,但这毕竟是新想法,可行性有多高?”
“本王在西凉时已经做过验证,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安置了两千难民,将十亩荒地变成良田。”李云潜淡淡道。
这话却像是给众人喂了一颗定心丸,有成功的案例,那后面的事情就十分好办。
李默炎大为赞许:“此法非常不错,就是有个缺点,如果派去监督的人中饱私囊,或者下面的人阳奉阴违,都有可能会出事。”
李云治马上说道:“父皇,赈灾的事情可以交给儿臣去处理,儿臣保证将此事完成的漂漂亮亮,绝不会出差错!”
李云潜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解决了百姓们可能动乱的问题。
负责赈灾的人,啥都不用干,对着答案照抄即可,这简直就是送上门来的刷功绩的好办法,他绝不可能会错过!
太 子党大惊失色,赈灾的事情可坚决不能让李云治去办。
他们跟李云治势同水火,荆州刺史又是太 子党的人,让李云治去处理荆州刺史,小罪都要变成大罪,大罪那更是要抄家灭族。
到时候太子的位置哪还保得住!
有人马上站出来说道:“三皇子正在修缮史书,分 身乏术,臣以为,此事可以交给太子处理。”
许多臣子附议。
两党卯足劲,要把事情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