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知事,乡团总,玩罢雀牌窑姐蹂;民不睬,匪不铲,大洋天天往家搂!
——民国土匪民谣
灯盏窝的大架杆吴麻子死了!
他的脑袋被割下来送进了伏阳城,挂着城门头上“望城圈”!
这年的立春恰逢大年初一,按照传统说法这是名副其实的三元齐聚的“春节”!
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祥瑞之年,也有人说这是霉运当头的“寡妇年”(整个农历年没有立春节气,没有“立春”就没有阳气来临,俗称寡妇年)!
对老百姓来说,这几年日子都过成了筛子眼,好坏都无所谓,只要能活着就行!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河开,八九燕归来!
正月还没过完,春天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农人们早就荷锄下地锄二遍草了。
在三家营村头,蒯着蒸馍和火纸去祖坟烧祭罢的李长盛,缩在老槐树稀疏的树荫下,一坐就是老半天!
营里人问他在树下等谁,李长盛头也不抬的回答:“俺娃儿存仁和存义今儿回来,我搁这儿迎迎他俩儿……”
村民们听完李长盛的回答,一开始还会紧张的走开;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这是李长盛魔怔了,在说胡话。
胆大的村民也会故意接着问:“他们是骑马还是坐轿?带回来的是军爷还是土匪?”
李长盛还是不抬头,继续喃喃自语:“等会儿回来恁儿就知道了……”
这天快晌午的时候,下完地的郭修安扛着短锄走到槐树下,他拍拍李长盛说:“长盛,快晌午了,该回家吃饭了!”
郭修安看了看李长盛篮子里的蒸馍,早已出醭(发霉)长毛了。
郭修安转头对郭治清说:“今儿晌午先把你长盛叔搀到咱家去,让你妈晌午多添瓢儿水,加双筷子!”
李长盛一边被郭治清搀着往回走,一边回头往官道上望。
到了寨门口,李长盛突然叫到:“存仁回来了!存仁回来了!”
郭家父子不以为然,倒是回头看的韩六,也突然对郭修安说:“东家,还真有军爷过来了!”
郭修安根本就没回头——最近剿匪的队伍天天在官道上来往,有军爷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直到他们跨进寨门,李长盛还在扭着脖子扯嗓子喊:“哎——存仁!哎——存义!”
郭修安还担心李长盛的喊声会把军爷招进营。他一边制止一边回头看,才发现军爷们真的下了官道朝三家营来了!
郭郭家父子顾不上李长盛,便手忙脚乱的关寨门。
而李长盛却早已爬上寨墙,拼命的对着郭修安喊:“修安哥,真的是存仁回来了!不信你看!不信你看呢!”
郭家父子心里七上八下,他们顾不上责怪李长盛多事儿,用身体死死的抵住寨门!队伍终于来到寨门外,一个士兵有模有样的在寨外叫门:
“北洋五师四旅三团二营李营长驾到!开门!”
李长盛两眼放光的跑下了寨围,他一边拉扯郭修安,一边说:“修安哥,真是存仁回来了,你赶紧开门呐!”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声音:“修安伯,我是存仁,您开门吧!”
郭修安父子面面相觑,果真是李存仁回来了!
一袋烟的功夫,李存仁带着队伍回来的消息,便传遍了三家营。
郭修安把李存仁带到自己家,一路上李长盛哭着说:
“存仁呢,你咋才回来啊——人都死完了!家都让人祸祸完了你才回来,我生你养你有啥用啊!”
李长盛哭完又笑着说:
“回来的好啊!你先把吴麻子崩了,这龟孙儿抢了你姐!
再把牛六指儿敲了,这熊货杀人不眨眼!
还有韩老么那鳖儿,祸祸李家都是他带人干的!”
最后李长盛又摇摇头说:“不能崩了老么,要崩就崩姓韩的——咋就养出来这个夜里兽啊!”
郭修安看着脸上白一阵红一阵的李存仁,摇摇头说:“自从年前家里遭了难,你爹就魔怔了!你回来的正好,有空带他去城里找个先生瞧瞧病吧!”
李存仁刚一落座,李家族人连搀带背将李泰喜弄来了。
李泰喜还没说话,眼泪就先流了下来!
李家族人七嘴八舌的聒噪着,个个抢着请李存仁去自己家吃饭。
李存仁看了一眼李长盛,然后让队伍里的李家子弟回家团聚,他跟李长盛在郭家随便吃一口就行!
李家族人刚走,包继德就赶了过来。他一进院子,就大声的嚷嚷着要为李存仁接风洗尘。
李存仁不客气的拿出一纸文书,递给包继德说:
“包乡董你既然来了,那我就不去公所通知了!三天后你带着东乡民团随我去剿匪,武器干粮自备!——这是镇守使的公函,你先收着吧!”
包继德看完公函,然后问跟他去哪儿剿匪?
李存仁冷冷的说:“哪里有土匪,就去哪里剿!”
包继德碰了一通软钉子后,说要回去准备准备。
李存仁说:“包乡董既然要接风洗尘,那就招待一下副官和剩下的弟兄们吧!”
李存仁这次回来的确是剿匪的!
一起来的还有他的顶头上司、团长赵晨初!
假洋人死后,豫西匪患更加猖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上海和天津的报纸,本来就跟胡英煜不对付,他们甚至把豫省称作“土匪世界”,经常拿豫省匪患的新闻,添油加醋的给胡英煜上眼药儿!
坦率的讲,津沪的报人说的也是实情!就在不久前,一杆不着调的土匪自己作死,竟然在胡英煜的眼皮底下耍大刀!他们趁夜摸到嵩山脚下北洋五师的学兵团,纵火烧了草料场!
胡英煜火冒三丈,他责令北洋五师亲赴豫西剿匪,务必斩草除根!
就这样,赵晨初和李存仁就被派到伏阳!
三团一开进伏阳地界,赵晨初就告诫李存仁先公后私,等剿灭了灯架山的杆匪后,再回三家营清算!
李存仁回到三家营,赵晨初的大队人马也进驻了伏阳城。安顿好队伍,赵团长便亲自去十家镇,拜会他曾经的老师郭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