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归来(2)
锦衣夜行风之子2025-07-28 17:583,097

  在郭修平的坟前,一个素衣素衫的妇人,正在跪地祭拜,袅袅青烟随风飘散;一个穿着黑绸直缀,戴着瓜皮绸帽,身形清瘦的男人,恭敬的肃立在旁侍应;三四个随从模样的人,在东西两边不远处背向而立,四下警戒。

  这些人既不是郭修安认识的远亲旧眷,也不像是官袍加身的官老爷。郭修安心里更加的不高兴的挑理儿:

  “哪有这样上坟的?男人当甩手掌柜,女人上坟烧纸?”

  郭修安面色有点难看的走上前去,却被两个随从拦下盘问来路。

  “你问我是谁?我还问恁儿是哪来的?不年不节的不打招呼就来上坟?”郭修安压着火气质问。

  黑绸男子闻声转身,他打量了一下郭修安,示意随从不要阻拦,然后走上前去拱手示礼道:“请问您是……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我姓郭,大名郭修安,恁儿又是从哪里来?”郭修安不冷不热的回答。

  只问来路,不问姓名。

  “你和郭修平郭大人是——”

  “那是我大哥的坟!”

  郭修安见来人直呼郭修平的名讳,指着女子正在祭祀的坟冢回答说。

  黑绸男人突然握住郭修安的手说:“修安老弟——果然是你!我是周世平,三十年前在你家养过伤……”

  “周?世平?哦——不!周——大人!原来是你啊——”郭修安先被怔的结结巴巴。他满脸的不快和愠怒,顷刻间被满脸的尴尬一扫而光。

  郭修安赶紧就地跪拜,却被周世平阻止说:“快起来,快起来,这里不是行礼的地方!我穿便装而来祭拜你大哥,就是不想声张!等祭拜完了,咱儿回家再慢慢拍话儿(聊家常)!”

  正在祭拜的妇人,也转身含笑点头示礼。周世平介绍说这是自己的夫人,今天一同前来拜祭,不知道是否有违祭祀的礼法。

  郭修安赶紧回礼说:“没有,没有!自家人能有啥忌讳!”

  祭拜完毕后,郭修安带着周世平等人迎回郭家。在郭家大门口,郭修安赶紧上前,对出迎的郭敬祖附耳细语。

  一向持重的郭敬祖听完,神情激动的差点站立不稳。郭敬祖紧紧握着迎来搀扶的周世平的手,哆嗦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老汉一边重重的拍着周世平的手,一边细细的端详。好半天,郭敬祖才颤抖说:“快请!快请!咱儿里屋(内室)说话!”

  郭敬祖紧紧的攥着周世平的手,一直把他引进后院中堂。郭敬祖连座儿都没让,茶也没沏,便又开始细细的端详起周世平。

  郭敬祖语无伦次说:“贤侄大人啊,你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我日盼夜盼,盼着你回来看看呢!老天爷待我老汉真是不薄,我原想这辈子是等不到这一天了,今天却喜从天降!贤侄你显老了,头发都白了不少……”

  周世平也紧握着郭敬祖的手说:“二叔,你也老了!三十多年都没回来看您老人家,我也是日思夜想啊!”

  郭敬祖更加激动了!他扫了一眼进来的郭修安又继续说:“是呀,是呀!日子过的多快呀!你在咱儿家过年那会儿,修安还是个吸溜鼻涕的尿床娃娃!——今年他都快四十岁的人了!”

  两人的叙话引的一旁的周夫人悄悄拭泪。

  郭修安也是动容多于尴尬。他一边引座沏茶,一边责怪郭敬祖只顾着叙话,却怠慢了贵客。

  周世平和郭敬祖互相端详完毕,周世平便把周夫人给郭家人引荐。初次见面虽然免不了客套。但周夫人却小步走到郭敬祖面前,她没有行平常的躬身礼,而是跪地实实在在的跪地,给郭敬祖磕头!

  郭敬祖慌忙起身说使不得使不得。

  周世平却说:“二叔,于情于理你老儿今天都要受的下!于情,当年修平对微尘有救命之恩;于理,这也算是你的侄儿媳妇!”

  郭敬祖听完更加拘谨。他不待周夫人磕完头,就连连示意一旁的儿媳妇郭白氏,上前搀扶周夫人。

  周夫人刚行完礼,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也走到周世平跟前,扑通一声跪地,也给周世平磕头。

  郭敬祖解释说,磕头的孩子是郭修平的过继子,这几个头是代他叩谢周世平,移葬了郭修平遗骨的恩情。

  周世平说:”二叔,郭家和周家早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见面跪来拜去太见外,以后这些繁文缛节都免了吧!“

  郭敬祖连声说好。老汉当面给郭家人立下规矩:以后在家里的时候,就跟当年一样,对周世平以叔侄兄弟相称;当着外人的时候,还必须恭恭敬敬的叫“周大人”!

  给郭敬祖跪地磕头的周夫人,就是当年饿昏在汾安后衙的顾氏。顾微尘的名字,是传教士徐太摩给她取的。他寓意顾氏就算是人间的一粒微尘,也有生而平等的人权。只要顾氏不妄自菲薄,也能活出自己的色彩!

  顾氏不懂什么权不权的,她只是明白女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名字,就是不再依附男人的开始。她要努力的活下去,哪怕只是为了完成郭知县的托付!

  当年顾微尘悄悄离开县衙后,一路打听才找到徐太摩的驻地。当她走进驻地后才发现,这个传教兼赈灾的院落已经遇袭,张顺和徐太摩的随从,已死于非命!只有徐太摩,因恰好去了菜市口观斩,阴差阳错的逃过了这一劫。

  一向和善的徐太摩,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他第二天便带着顾微尘,奔赴省府陈情诉冤。到了巡抚衙门后,顾微尘将郭修平以命相托的证言证词,和盘托出。已成鼎沸之势的汾安灾情,到那时候才得以真正惊动陈巡抚。

  正是顾微尘在巡抚衙门前的敲响的冤鼓,才有了源源不断的赈灾银粮运抵汾安;更有了郭修平沉冤昭雪,平阳知府被罢官流放,贾有德人头落地故事。

  丁戊奇荒结束的第三年,周世平从边疆凯旋归来,他又回驻在了山西。得知自己离开汾安后这一连串的变故,周世平懊悔不已。他费尽周折,才找到一直跟随徐太摩传教的顾微尘,并娶了她做二房夫人。

  甲午年中日战事骤起,周世平随毅军兵出山海关。他眼睁睁的看见,庞大的北洋水师舰沉人亡;他和毅军兵勇,却只能无可奈何的望洋兴叹。

  甲午战事结束后,周世平激流勇退。他被授伏阳镇总兵,来到伏阳节度豫西和豫南地方军务。周世平到伏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悄悄派人将郭修平的遗骨,从汾安迁回伏阳。他想借此弥补对郭修平当年的愧疚,也了却顾微尘对郭修平救命之恩的感念。

  周世平到三家营祭拜郭修平,顾微尘再三要求一起来。她不但要到郭修平的坟前祭拜,还想来三家营跪谢郭敬祖。

  郭修安让李记酒家把最好的酒菜,送进了郭家。多年滴酒不沾的郭敬祖,硬是陪着周世平连喝了好几杯。

  酒过三巡,郭敬祖发现,周世平似乎对满桌的酒菜兴致不高。郭敬祖问他是酒不对口,还是菜不对味。

  顾微尘却说:“二叔,世平一直念叨当年婶娘熬的小米粥,听说粘稠的能立住筷子!”

  郭敬祖恍然大悟:“这事好办!现在修安媳妇熬的小米粥,比当年你婶子熬的还要好!”

  郭白氏熬好小米粥端上后,周世平连吃了两大碗。他边吃边对郭敬祖说:“还是当年那个味儿,我都想了三十多年了!”

  吃完饭,周夫人随郭白氏去灶间学熬小米粥,周世平便和郭敬祖聊起来家常。

  周世平首先问起郭修平的遗孀郭杨氏。郭敬祖说,郭修平上任时,郭杨氏因有身孕便留在三家营。杨氏生下儿子郭治晋后,正赶上疫病流行,郭治晋未满百天就夭折了!郭修平蒙难后,为了让郁郁寡欢的郭杨氏解开心结,郭敬祖便把郭修安的小儿子郭治远,过继到郭修平名下,由郭杨氏养育。

  但没过几年郭杨氏还是郁郁而终,郭治远便又由生母郭白氏抚养长大。郭治远作为郭修平的过继子,在郭修平遗骨迁葬仪式上,被伏阳知县宣布破例拔入了县学,等过了年就进城读书。

  周世平听完郭敬祖的叙述,把郭治远叫到跟前,递给他一个名帖说:“县学和镇台衙门就隔了两个街口,你将来进了县学,如果缺啥少啥,随时到镇衙找我跟你婶娘!”

  周世平说他一路走来,看到不少村子碾场上,都摆着刀枪剑戟的摆架,还有设坛焚香的高台。他问郭修安三家营的这些摆架,是团练还是香会的。郭修安说这些东西,既不是团练也不是香会的,是“神拳会”用来练拳和舍药的。

  去年春天的时候,三家营突然来了一伙儿安徽人。他们白天走村过镇,舞枪弄棒练拳卖艺;晚上在三家营设坛焚香,升黄表请神仙,兼舍“灵药”给百姓治病求安。每逢三六九日,神拳会的师兄们便光着膀子红巾裹头,在神台上念咒做法,焚香祈告,请天上的各路神仙轮番下凡附体。拳民们跪地叩首,逐一吞符诵咒后,神仙附体的大师兄,便说心诚的拳民,已经有了刀枪不入的神功护体,然后便带着他们练神拳、演神功。

继续阅读:第7章 归来(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尘埃如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