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儿还没说话,房门就被打开,孟倾城从里面走了出来。
“大哥要来,怎么不着人通报一声?”她神色有些冷。
孟长清推门的手僵在原地,随即冷傲的扬首,“你是本公子的亲妹妹,本公子要见妹妹,难道还要通报?”
孟倾城挑眉道,“大哥要见我,直接吩咐就是了。至于通报,不是大哥想不想的问题,孟氏是簪缨世家,总要全了礼数,倾城虽是小地方来,却也动这个道理,还望大哥不要怪罪。”
古代男女七岁不同席,东陵虽说没有那么刻板,但也讲究男女大防的,亲妹妹关系好也就罢了,他们兄妹之间除了称呼不同以外,并没有血缘关系,这样冒冒失失闯女子闺房视为不尊重。
孟长清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明显就是故意为之。
这是要给她下马威?
孟长清表情微僵,却有无从反驳,只觉得这个妹妹没有先前认为的那般好拿捏了。
“大哥找我有什么事吗?”
孟倾城并没有像邀请他进屋坐坐的意思,站在门口淡漠问道。
有些不悦的孟长清这才想起来意,抵唇轻咳了一声,收了情绪道,“咳咳,为兄听说你这些日子常去宝郡王府上?”
原来是为了这个。
孟倾城从善如流的点点头,“是,大哥有什么问题吗?”
她以前去谢沉舟的府上都要偷偷摸摸的去,自从喻子琪上次来邀请她以后,她倒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去了。
见她这般坦然的承认,倒让孟长清不知道怎么接,“你……你去宝郡王府做什么?那地方是你随便能去的!”
京中贵族谁不知道谢沉舟性格乖张,宝郡王府的府邸怕是比皇宫还难踏入,莫说自己一次没去过,就算是秦府的公子们也鲜少被邀请到府中去。
下人禀报孟倾城今日常被请去宝郡王府,孟长清都吓出一身汗来,迫不急待跑过来询问。
孟倾城扬眉,好笑道,“谁说我是随便去的了?大哥放心,宝郡王府不是菜市场,我想进就能进,自然是府里有人邀请我。”
她本想说与府中一位姑娘研讨医术,但见孟长清不问,索性也省了。
“邀请你?”
“是啊!”
孟长清深吸了一口气,府里有人邀请,还能是谁?自然是王府的主人宝郡王谢沉舟了。
谢沉舟何时邀请过女人过府?还是个身在闺中的姑娘?这可是连太尉府的闻小姐都没有过的待遇!
他往深里一想,觉得更不得了!
谢沉舟清隽凛然,不及弱冠还未婚配,孟倾城又是倾国倾城,待字闺中,这两人……
孟长清心中咯噔了一下,怎么有一种天上掉下馅饼砸在他的脑袋上,不,是他旁边人的脑袋上的错觉。
他舔了舔嘴唇,有点莫名紧张和兴奋,如果宝郡王真能看上她这妹子,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自己若是变成宝郡王的大舅哥,还用得着讨好秦家?
秦家还算个屁!
孟长清越想越兴奋,好像被宝郡王看上的不是她妹妹,反而是他一样,整张脸都飞扬起来。
孟倾城被自己这哥哥脸上丰富多彩的表情震撼了。
不过孟长清在打什么歪主意她可没空想,有这工夫她还不如琢磨琢磨待会怎么向张明海开口。
“大哥还有事?”
“没事没事,”孟长清意味深长的看着她,从头到脚的扫视了一遍,“你出门的时候打扮打扮,为兄会提醒母亲多给你添些新衣。”
“啊?”孟倾城懵逼的看着眉飞色舞的孟长清。
这货有病吧!
“霜儿,还不快给你家小姐梳妆!”孟长清对霜儿吩咐,而后笑着说,“妹妹,那为兄先不打扰你了。”
说完,像中了五百万一般昂首挺胸的迈步离开。
孟倾城看着他的背影,“霜儿,我不在的时候,孟长清掉到池塘里,脑子进水了?”
霜儿也无比蒙圈的摇摇头,“没有吧。”
“行了,别管他了。”
孟倾城挥挥手,刚要进屋,谁曾想孟长清又折返回来。
“对了,妹妹,方才还有件事忘了说,你无事的时候,可以多请你表兄常来府中坐坐,为兄会替你好好招待他。”
顿了顿,又没头没脑的跟了一句,“倾城啊,你入府时间也不短了,父亲母亲待你不薄吧,现在该是你报答的时候了。”这次的话说完,才真的走了出去。
孟倾城:“……”
什么跟什么?
她严重怀疑孟长清这是钻研权势把脑袋给钻研坏了!
当然,这也跟她没啥关系,她火速出了府门,从敬安侯府带出陈子珠赶往京兆尹报案,当然这是宋城的身份。
孟倾城觉得自己在两种角色中来回转换,迟早得精神分裂!
得知宋城到访,眸光清明的张明海大老远的迎了出来,“宋长史,上次云台寺一别好久不见了。”
孟倾城拱了拱手,笑道,“是啊,张大人,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张明海精明的目光扫过一旁的陈子珠,又不动声色的移开,笑呵呵的问道,“宋长史此次来是?”
这就是明知故问了!
孟倾城也不绕子,“近些日子京城传闻的五城兵马司朱总兵杀害未婚妻父母的事,张大人可听说过?”
“略有耳闻。”
“这位就是朱湛的未婚妻陈小姐。”孟倾城先对张明海介绍。
“哦?”张明海精明的眼眸在陈子珠身上梭巡了一周,似乎恍然大悟。
孟倾城又对哭哭啼啼的陈子珠说,“陈小姐,这位就是京兆尹张大人,你要状告朱湛,有什么委屈尽管对张大人讲,你虽是广陵人士,但朱湛在京城为官,也归属京兆尹的管辖,可以派人到广陵当地联合查案。”
陈子珠点点头,依旧哭的梨花带雨,好像被风摧残的花骨朵,“多谢宋大人。”转身,对张明海行礼,“妾身陈子珠见过张大人。”
“行吧,这案子相隔甚久了,许多取证似乎有些难度,我受人之托将人带到了,先办正事要紧。”
‘受人之托’一词用的甚是巧妙。
张明海又是一番顿悟,宝郡王府的长史能受谁之托,十有八九是宝郡王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