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风云人物专栏的威力
刀笔梨2025-09-03 10:574,652

  正在《环球纪实》报社董事长办公室训斥下属的马修·路德维希根本不知道摩根家族为首的国民城市银行早就查到有一群‘小老鼠’在场外市场操纵国民城市银行的股价来牟利。

  “FUCK!你们就是一群蠢猪!”

  “埃德加·湖佛是一个明显的人物,你们也能跟丢了?”

  “你们知不知道——为了拿到埃德加·湖佛的行踪情报,我花了多少钱?!”

  “整整20万美元!”

  “BOSS,这——这不能怪我们,埃德加·湖佛就是一位资深的情报工作者,他敏锐的直觉让我们反过来好像被一条毒蛇盯上,所以我们不得不稍微放宽了监视的距离!”

  “闭嘴!”

  “你们也清楚埃德加·湖佛是一个资深的情报工作者,为什么不懂得利用其他的情报工作者来跟踪埃德加·湖佛?难道是我没有给你们足够的经费吗?”

  “不要再为你们糟糕的工作表现狡辩了,现在——跟我滚出去!”

  马修·路德维希气得浑身颤抖,指着办公室的大门让负责跟踪调查埃德加·湖佛跟男性下属‘谈恋爱’以及贪污受贿的实质证据的采访部A级记者杰夫利·弗兰克等下属,办公室外的助理处员工看到老板像一只暴怒的狮子,也不敢招惹,等采访部A级记者杰夫利·弗兰克等同事离开后蹑手蹑脚地关上门办公室的大门,让老板一人在办公室继续发泄怒火。

  埃德加·湖佛确实是一位搞情报工作的好手,反侦察意识和摆脱跟踪的手段都让马修感到震惊,发火不只是因为杰夫利·弗兰克等人没做好工作,也因为他担心湖佛会躲起来!

  “再狡猾的狐狸,总是斗不过狮子的!”

  坐在那张宽大、柔软的真皮沙发上,马修·路德维希的怒火也渐渐消散了,眼神中折射出一抹锐利,很快又消失不见,脸上流露出一股沉思的表情,把玩着手中那一份刚从家里带过来的‘爱心早餐’…..也不是在思考有关埃德加·湖佛的跟踪调查后续该如何展开,而是在思考之前父亲迈克尔与母亲莉莉儿提到过跟所在社区的街坊们共同出资开办一家餐厅的想法,而开办这家餐厅的主要目的是给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破产农民提供一份爱心餐。

  一开始,马修·路德维希听说纽约各区街头出现了许多从中西部、南部迁移过来的农民后,顿时就犯迷糊了,心想这一时期的美利坚农业可还没有出现产业化、集中化、规模机械化的趋势,对于南部农场主来说,廉价充沛的佃(黑)农(奴)是维持农场运作的主力军!

  可是后来随着马修·路德维希透过《环球纪实》在南部地区的采编员工的汇报,这才突然想起来,某本历史书上面描述过在1919年到1940年间国外市场的丧失给美利坚的农业带来了灾难,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中小农场主破产,或是直接消失、或是被大农场吞并,类似瓦格纳农场、国王农场、草莓农场等全美著名的大农场基本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土地扩张。

  农民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就大量购买机器,由此又陷进了生产过剩这个难以摆脱的困境。但是,购买农用机械需要更大的投入,不只是购买农用机械需要资金、还要重新培养能够正常使用农用机械的专业农民,可是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意给中小农场主提供贷款,在这其中最主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低,二是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过重,非常容易出现‘血本无归’的悲惨下场。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大量中小农场主停产、破产,促使大量人身依附极强的佃农从土地里解脱出来,为了生存,只能涌向城镇谋求工作;然而,城镇的工作岗位也有限,这些外来的破产佃农涌向城镇后已经是侵占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空间,如果还让这些破产佃农把城镇居民的工作也‘抢了’,那么城镇居民一定会‘造反’的,届时头疼的又是各级政府!

  但是,农业集中机械化、专业化是大势所趋,联邦政府也好、各个州政府也罢,不可能逼着那些有实力、有底气向银行开口申请信贷来购买农用机械、从而扩大生产规模的大农场主放弃购买农用机械吧?别说大农场主不能答应这种天真的想法,就连全美各级农业组织也不会固守原来的农业生产方式,迟早也要大规模采用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

  从办公室的玻璃窗往下看去,西45街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对‘干净’的流浪者在向路过的行人乞讨,脸上满是卑微和无助;更有一些妇女在某些花枝招展的‘站街前辈’的引导下向来往男性兜售自己的脸蛋和身材,可始终显得忸忸怩怩,气得‘前辈们’牙痒痒!

  “光鲜和腐臭同存的纽约街头,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啊!”

  那些流浪妇女经过一番清洗和精心打扮,原本的容貌倒是被清晰地呈现给每一位‘客人’,其中面容姣好的妇女当场就被好几个‘客人’看中,这个时候就需要那些‘站街前辈’出面来谈价还价。但是,掌控着纽约街头第一首资讯的马修·路德维希很是清楚,除非是雏儿,否则首次‘接客’的妇女的佣金不会太高,平均市价在10~15美元不等。

  在此之前,曾有上进心十足的员工私下里‘暗示’马修·路德维希这位老板——其实他们《环球纪实》也能报道这类‘街头新闻’,而且这一类新闻的受众还不少!

  结果显而易见!

  马修·路德维希通过弟弟尼克将这一名上进心十足的员工开除了,同时,《环球纪实》外联部及时向其他同行报纸通告这一名员工是由于‘出卖本公司商业机密’才被开除的,如此一来,全美境内的报业公司都知道了这个员工是一个‘反骨仔’,很难继续从事报纸行业。

  身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马修·路德维希不敢保证自己是一个‘好人’,但他也不想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正常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不是被残酷的生活折磨着,又有哪个女性愿意‘站街’呢?难道她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吗?

  作为一家报业公司的发行人,马修·路德维希对这些下三滥新闻没有太多兴趣,也不会允许自己公司的报纸刊登报道这类新闻——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环球纪实》的‘清高’姿态却是惹来了赫斯特集团的‘嘲讽’,后者虽然非常眼红《环球纪实》拥有联邦政府司法部的独家新闻使用权,但是,对于《环球纪实》主动放弃街边新闻的行为大为不解的同时又在加速抢占这一块业务,更是趁机拿到了好几家美利坚大型企业的独家广告代理,在某次全美报业联络晚会上,作为赫斯特集团的发行人——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还主动跟马修·路德维希打招呼,前者也没有当着众多同行的面让后者难堪,反倒是前者的一些下属似乎瞧不起《环球纪实》跟马修·路德维希,话语间满是轻蔑、诋毁。

  赫斯特集团突然展现出来的‘敌意’,让马修·路德维希引以为戒!

  等到晚会结束后,第二天回到报社,马修·路德维希召集各部门的正副主管开了一个通风会,在会上他再次申明禁止在没有他的允许下私自刊登报道不入流且未经确认的街边新闻的规定,而违反该规定的员工立即卷铺盖走人,并且《环球纪实》永不录用这类员工!

  这项规定一经落实下去,《环球纪实》的员工们没有太多发出‘杂音’,目前《环球纪实》从司法部那里拿到的独家新闻,每天平均下来也有20条,光是处理这20天新闻就已经让《环球纪实》半负荷运转,况且还有一大批从美联社购买的‘二手国际新闻’等着处理呢!

  接管改组《环球纪实》两个多月了,马修·路德维希发现《环球纪实》的‘新生之旅’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当前在纽约大都会地区内,《环球纪实》已经成为可以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世界报》等传统大报媲美的大报纸——仅限发行量!

  回过头来,马修·路德维希发现司法部挑中《环球纪实》作为独家新闻代理人,目的也不太单纯,首先司法部提供的独家新闻都是关于全美各地的犯罪集团,或是今天某位‘家族’的首脑被抓了,或是明天哪两个‘家族’在某个地区火拼了、双方使用的武器等,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安排《环球纪实》对某些已经被关进监狱里的‘黑道大佬’进行独家专访,特别提醒《环球纪实》的采访人员要把这些‘黑道大佬’悔过自新、泪流满面的场景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完整地刊登在新一期《环球纪实》上面,以此来警醒全国民众不要以身试法!

  效果很显然的!

  有着司法部提供的独家新闻,《环球纪实》在大多数读者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客观、公正,连带着销量也节节升高,目前日均发行量为18万份,主要发行地区是纽约大都会城市群,每份售价1美元,超出行业平均85美分/份的基准,引起了其他同行报纸的嫉妒与仇视!

  在广告价值方面,《环球纪实》也通过为西尔斯公司制作的独家专访与定制广告宣传证明了自身已经拥有了全美一线大报的广告价值!

  从1928年3月下旬开始,西尔斯公司的独家专访报道连续一周在《环球纪实》的‘风云人物专栏’进行轰炸式报道。

  最先在《环球纪实》‘风云人物专栏’亮相的罗伯特·伍德,切身感受到了独家专访对自己与西尔斯公司带来的名气加持,然后鼓动西尔斯公司董事会成员和自己的恩师罗森·沃尔德接受《环球纪实》的独家采访。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和苦口婆心的劝解,西尔斯公司董事会成员于罗森·沃尔德答应了罗伯特·伍德的提议,成为了《环球纪实》‘风云人物专栏’的‘嘉宾’!

  成功者都是互相成就的!

  西尔斯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罗森·沃尔德一开始不清楚登上《环球纪实》‘风云人物专栏’的效果有多么出众,但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在他们接受了《环球纪实》‘风云人物专栏’之后,西尔斯公司地股价从30.07美元一路飙升至88.94美元,目前已经无限逼近百元大关!

  为什么《环球纪实》‘风云人物专栏’会有这样的‘巨大威力’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专栏首次向全美公众揭露了大企业高官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制造了大量的热点话题;二是该专栏专访风格显得非常‘诡异’,那就是用尽各种华丽的辞藻来描述该专栏首批被采访‘风云人物’……‘天降神人’、‘百年难得一遇的商业奇才’、‘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化身’之类的词汇让读者看了都觉得《环球纪实》毫无底线可言!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这么一番充满中二风格的采访报道,《环球纪实》的许多读者被西尔斯公司高管呈现出来的强烈反差形象所吸引。

  在西尔斯公司纽约购物中心的开幕仪式上,一些胆子大的读者拿着一张《环球纪实》怼着西尔斯公司董事会一众成员的脸来追问《环球纪实》上面的有关采访内容是否真实,这一幕恰好又被在场的《环球纪实》摄影师拍了下来,成为新一期《环球纪实》的‘头条照片’!

  《环球纪实》‘风云人物专栏’的访问报道文笔好不好呢?

  10个《环球纪实》的读者里面,有九个半都认为这个问题在侮辱他们的智商,剩下半个就是眼睛瞎了的!

  关键在于这一个专栏给《环球纪实》与西尔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热度,最直接的表现是前者的股价一路上扬、后者的销量节节高升。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大型邮购零售商的西尔斯公司正在积极转型,争取成为全国连锁百货商店零售商的‘王者’,搭配上《环球纪实》这样一家日均发行12万份的全美一线报纸…..

  西尔斯公司拥有完善稳定的零售供应链,而这一套供应链覆盖了全美城镇与农村两大消费市场,这无疑是为《环球纪实》开辟了新的增量市场——广袤的农村地区;《环球纪实》日益增长的媒体传播力与报纸公信力又为西尔斯公司的转型战略提供了舆论支持,诱使以纽约、费城、芝加哥与华盛顿为核心的东部城市群的民众继续投入西尔斯公司的连锁百货商店!

  这是一种运动性的广告循环,有些时候西尔斯公司与《环球纪实》的角色会对调,比如前者为后者提供舆论支持、后者为前者创造新兴市场,在未来的一年里,这一对‘奇葩组合’或许会让其它的连锁百货商店零售商与报业公司非常难受,然而,作为西尔斯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伍德与《环球纪实》发行人马修·路德维希感到非常开心,他们实现双赢了啊!

  随着‘风云人物专栏’日渐深入读者内心,《环球纪实》通过西尔斯公司的关系跟其它大企业也搭上了关系,开始对其它大企业的高管人员进行独家专访,抢先在其它报业公司没有反应过来前夺占这一片‘蓝海’,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与接受独家专访的大企业高管之间的交流、接触,目的是拿下这些大企业未来的独家或半独家广告代言!

  【作者题外话】:创作不易,请多支持!

  求收藏、求追读、求推荐、求金银票!!!

继续阅读:第21章 合理的商业行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28:我在美利坚卖报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