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沉睡的刑十二,做了一个梦!
自己变成了一个不认识的人!
夏天的午后,天气炎热,裴月和梁易坐在院子的银杏树下乘凉。
裴月手里拿一根木棍,把它当做话筒,引吭高歌。
梁易在一旁鼓掌。
那时候只觉得笑便是开心,从来不知道有的笑不是开心。
王林推开裴月家的门,抱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
裴月和梁易都看向王林。
黑黝黝的脸,在黑色衬衣和裤子的衬托下,显得整个人都是黑色的。
王林低声的说:“这里是刑十二家吗?”
裴月不知道刑十二是谁,摇了摇头。
梁易朝里屋大喊了一声:“妈,王林知道刑十二家在哪儿吗?”
妈妈从里屋走了出来说:“就是隔壁王阿姨家。”
裴月顺势接过妈妈的话,指了指王阿姨家的位置说:“在隔壁。”
王林微微点了点头,微笑且礼貌的说:“谢谢。”王林的微笑很好看,但很不真实。
王林走了之后,妈妈问:“这是谁啊?”
裴月和梁易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又开始继续唱歌。
那时候想得不多,看的也不多,在裴月和梁易的世界里,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
后来和王林认识了才发现,王林和裴月们不一样,王林只会笑,尽管笑得不真实,但在裴月们面前,从来没哭过,王林也从来不提过往。
裴月无法现象,都是11岁,为何王林可以是毅力顽强的苍松,任凭风吹雨打,而裴月却只能待在温室里,做被人呵护的花朵。
诗韵小学在离裴月家几百米的地方。
裴月和梁易每天打闹着上学,妈妈也从不送裴月们。有一天,王林背着一个破旧的书包,走在裴月们前面。
裴月们追上了王林。
裴月说:“王林也在裴月们学校?”
王林微笑的点了点头。
裴月看着王林的脸,像是饱经沧桑一般,很是疲惫。脸上挤出的笑容依旧不真实,很不自然。
梁易说:“王林在哪个班啊?”
王林指着裴月说:“跟她一个班。”
裴月很吃惊,裴月完全不知道裴月们班有王林这号人物。
是到了学校之后裴月才知道,王林是那天才去上学的。
王林好像每天都很开心。
与朋友说话时,讨论问题时,或是课间吵闹时,王林的脸上都是满满的笑容。
裴月记得刚见王林时,王林还带了一个小女孩。有一次闲聊时问到王林才知道,那女孩是王林的妹妹,再问王林妹妹去了何处,王林只是摇摇头不说话。
裴月们也相处得很好。上下学经常一起。
不知道为什么,王林对裴月格外的好,喜欢陪裴月玩,喜欢听裴月唱歌,喜欢听裴月说话,有时候王林就算不知道回答什么,也会静静的听着。
不管裴月和梁易什么要求,王林都会答应裴月们。
王林也都护着裴月和梁易,从来都不让裴月们受委屈。
裴月们喜欢胡闹,王林也陪着裴月们胡闹,若出了事儿,也像大哥哥一般,替裴月和梁易背着。
那时候,裴月总觉得,有王林真好,那么温暖。
裴月们经常一起到诗韵村的水稻田里捉鱼。
梁易怕水,每次捉鱼,她都在一旁给裴月们拿拿衣服、鞋子,而裴月和王林,就像拍档一样,配合得很好,自然捉的鱼就很多。
梁易总说裴月们是最佳拍档,裴月也觉得裴月们是最佳拍档。
要是诗韵村还在,要是王林还在,裴月多想再去田里捉一次鱼,裴月想裴月们的默契应该都还在。
一直到上高中,裴月们都是一个班。
很多人都羡慕裴月们的友谊,但在裴月的内心深处,总会萌生其他的想法,总觉得王林对裴月的好,不止是朋友之间的情谊。
到后来裴月才知道,这真的只是裴月的想法罢了。
某个星期二的早晨,王林的座位空了。
王林没去上学。
高中的课很多,作业也很多。
那时的高中在云海城里,离诗韵村有十多公里的车程,裴月一直到周末才回家。
裴月很少去王林家。
是啊,回想起来是这样,王林也很少邀请裴月们去王林家。
都是裴月们邀请王林来家里,或者一起去诗韵村的稻田边、河边捉鱼戏水。
裴月小心翼翼的走到王林们家门口。
裴月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小心翼翼。
裴月从门缝里看到了王林的身影,王林穿着黑色的背心,手上有几处伤痕,王林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粒。
王阿姨杵着柺杖从屋里走出来,王林说:“妈,您躺着休息就是了,怎么出来了。”
王阿姨一瘸一拐的说:“在屋里觉着今天的太阳暖,想出来晒晒。”
王林去抬了靠椅,放在了阳光下,王阿姨躺在靠椅上。
王林说:“妈,您坐着,裴月去把地里的玉米都收了,只差一点儿了。”
裴月以为王林要出门了,打算转身离开。
不曾想王阿姨叫住了王林,王阿姨似乎病得很重,说话都是气喘吁吁的。
王阿姨说:“王林都好几天没去学校了,不要耽误了学习。差不多就去学校了。”
王林盘腿坐在了地上,给王阿姨捶起了腿。
王林说:“学校放假,您不信等安荣回来了问问她。您就不用担心了,裴月会好好学习的。”
王阿姨轻轻的摸了摸王林的头,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后来裴月总在想,王阿姨那时候一定是知道的,她知道王林做的一切,只是都不说。
裴月很快逃离了王林家。回到家的时候,妈妈正在院子里剥玉米。
妈妈说:“回来了,厨房里给王林留了蒸鸡蛋,还有王林最爱的五花肉,梁易在房间里等王林一起吃饭,记得叫她。”
裴月点了点头,魂不守舍的走进了房间。
吃饭的时候,梁易不停地说学校发生的事,裴月却心不在焉的只是应应声,点点头。
吃了午饭,裴月换了衣服,和妈妈一起剥玉米。
妈妈说:“安荣,最近学习怎么样,都还好吧!”
裴月点了点头:“都还好。”
妈妈接着说:“王林王阿姨身体越来越差了,裴月看小禾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周二就回来了。”
裴月点了点头,“嗯”的应了一声。
妈妈接着说:“待会儿把小禾叫到家里来,把布置的作业告诉人家。再把厨房里装在篮子里的鸡蛋都拿给他,王林王阿姨和小禾两个人,无依无靠的,也不容易。”
裴月点了点头。
下午,裴月和梁易来到王林家。
推开门的时候,王林在剥玉米。
裴月和梁易没看到王阿姨。
王林的脸色有些苍白,好像很疲惫,仿佛是初见时的样子,满脸的沧桑,但还是一直微笑,尽管笑得不自然。
裴月把作业递给王林,裴月说:“言禾,王林这样突然不去上课,真是挺吓人的。”
王林一边儿剥玉米,一边儿说:“裴月和老师请过假了,老师也批了裴月的假,只是忘记跟王林说了,待会要是裴月妈问了,王林就说放假了,王林留在城里玩所以今天才回来啊。”
裴月点了点头没说话。其实王阿姨都没问过裴月,裴月们心里都明白,王阿姨心里也明白。
裴月们和王林把玉米都剥了,之后带着王林去了裴月家。
那天晚上在裴月家,王林还是笑得很开心。
裴月把鸡蛋给王林的时候,起初王林不收,后来裴月妈妈说了几句,王林才收了。
从那以后,王林再也没去过学校。
老师说王林休学一年。
裴月信了。
每次周末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王林。
后来,期末考的时候,作业太多了、太累了,便一直没回家,一直过了一个月,期末考之后才回家。
回到诗韵村,裴月第一时间跑到了王林家。
王林们家的门联换成了白色的。
裴月推开门。
王林正在院子里剥玉米。
王林说:“裴月以为裴月们家的玉米全收完了,今天出去看了看才知道,还有一点,闲着也是闲着,就收回来一起剥了。”
裴月没放下书包,坐在旁边和王林一起剥玉米。
王林说:“裴月妈说裴月们家今年玉米最好,比往年的都好。”
裴月点了点头:“是挺好的,颗粒都比裴月们家的大好多。”
王林仿佛没听到裴月说话,王林接着说:“裴月妈就希望玉米好一点,玉米要是好了,卖的价钱就好,明年裴月的学费就不用愁了。”
裴月点了点头。
王林说:“裴月妈最喜欢玉米和水稻了,她总说,收成好了,就什么都不愁了。”
裴月看到王林哭了,但很快王林抹去了眼泪,好似没有发生过,朝裴月笑了笑。
那是裴月第一次见王林到哭,也是唯一一次。
裴月好奇王林的过往,好奇王林的妹妹去了哪,好奇王林为什么来裴月们诗韵村,好奇王林为什么喊王阿姨妈妈,好奇王林的所有……
但王林从不说,裴月和梁易也从不问。
后来裴月听妈妈说,梁易是王阿姨的孩子。
梁易11岁那年是想念妈妈了,才带着妹妹回到诗韵村的。
梁易那时以为,梁易和妹妹是同一个妈妈。
不久之后,梁易的爸爸想要带走梁易和妹妹,梁易哭着喊着不愿意,才留在了妈妈身边。
但他们带走了梁易的妹妹。
梁易从来不提,在裴月们面前,梁易也从来都不说。
妈妈还告诉裴月。
梁易很孝顺。
每次到裴月们家吃饭,都会想着王阿姨,梁易不说,裴月妈妈都知道。
裴月妈妈很喜欢梁易,不仅因为裴月们是朋友,更因为梁易孝顺。
他总希望裴月们过得好,也希望梁易过得好,因此,给裴月们买东西时,总会给梁易也买一份。
他也不管梁易收不收,总给梁易买,总往梁易家里送。
裴月知道,梁易一直都不喜欢裴月妈妈这般对梁易,梁易总觉得这与施舍一个样,梁易不喜欢这种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