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帝是宣武帝纪渊的父皇。
明文帝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太子妃是叶氏。
明文帝登基称帝前夕,太子妃叶氏不幸突发恶疾。
大渊上下随之出现异象,百姓议论纷纷,说太子妃叶氏是妖孽转世,当不起国母之位。
于氏一族,在朝中一手遮天。
在于氏一族的运作下,明文帝的原配正妻叶氏,被逼贬为妃妾。
而正宫皇后之位,便落入太子侧妃于氏手中。
明文帝登基,立后大典上,太子侧妃于氏被扶正。
她满身明黄,接受朝臣百官朝拜。
而从前的太子正妃叶氏,穿着妃妾的朝服。
跪倒在侧妃于氏脚下,参拜新后。
明文帝愧对正妃叶氏,可他没有足够的权势与权臣抗衡。
终究无法扭转局面,只能愧对正妻。
后来,叶娴妃有孕,明文帝大喜,欲夺回权柄,返还本该属于叶氏的皇后之位。
可于皇后已经尝到了做国母的甜头,怎么可能舍得放弃中宫之位。
明文帝赈灾回宫后,见到的,就是一副冷冰冰的棺椁。
“叶娴妃不到生产之日,因何早产!”
“谁动过手脚不成?”
叶娴妃生下小皇子之后,便身死了。
明文帝怒火中烧,差了许久,处死不少宫侍,闹得宫中人心惶惶,还是没有查出幕后黑手。
好像,叶娴妃就是因为自己没福气,才因早产而死。
自此之后,明文帝性子越发冷漠。
他只恨自己无能,护不住想护的女子。
至于叶娴妃留下的小皇子,自然是由于皇后把持。
帝王不与她敦伦,她便要叶氏的皇子!
纪渊小时候,养在于皇后膝下。
他由宫人侍候,长大后被立为太子,得明文帝亲自教导文治武功。
纪渊立太子妃的时候,于皇后想要为他指婚于氏一族的女子。
好让于家的荣光,能代代延续,永远屹立不倒!
可天不遂人愿,太子纪渊,在明文帝面前长跪不起,想求娶一个小门小户的陈家女。
明文帝没有反对,下圣旨赐婚。
陈倾羽被指婚为纪渊的太子正妃。
她和太子纪渊举案齐眉,恩恩爱爱。
只不过,于皇后不喜欢这个儿媳。
明文帝登基之后,便一直想要打压于氏一族。
于皇后想让母族的于氏女子,做纪渊的正妃,好延续下一代家族荣光。
可纪渊不愧是叶氏那个会魅惑人心的贱人生的,简直和明文帝爱重正妻样子,如出一辙!
他为了陈倾羽,东宫连一个侧妃侍妾都没有纳。
很快,陈倾羽便有了身孕。
纪渊把陈倾羽看得严严实实,不许她接近。
她用尽手段,也没把陈倾羽肚子里的孩子弄掉。
陈倾羽还是生了个男孩。
纪渊继位,于皇后做了太后。
明文帝退位之前的那几日,还把于氏一族身居高职的男子,不少都治了罪!
她这个皇后,也没能反抗得过明文帝。
确实,这几年,明文帝一直怀疑她的用心。
打压于氏一族的事,这些年,老皇帝做了不少呢。
没了于家的阻拦,皇后之位,还是给了陈倾羽。
宣武帝纪渊对于家的威压,依旧还在。
但没了于家,还有宁国公府在。
“父皇便受制于于氏一族,朕这一朝,绝对不能再做个傀儡!”
宣武帝牵着陈皇后的手,亲自把小儿子纪思明,立为储君太子。
于氏一族的权势,确实越来越小。
可与此同时,宁国公府又凸显了出来。
纪渊让两方相斗,自己坐收渔利。
可他一时不察,还是让宁家人钻了空子。
宴会后,帝王醉酒,宁雪薇混迹在宫女中,想要服侍帝王。
那一晚,其实二人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宁雪薇扯乱了醉酒帝王的衣裳,哭哭啼啼。
第二天晨起,宣武帝和宁雪薇共处一室的事,还是被宁老国公抓了个正着!
此后,宁雪薇进宫。
陈皇后怅然若失,听着纪渊那些“一时不察”的解释,终究伤了心。
“皇上用膳吧。”
陈皇后不愿多说。
纪渊怕惹人生气,也没再敢提及此事,老老实实用膳。
宁雪薇进宫后,不久便被太医确定有了身孕。
朝臣在这个时候,又提议让帝王选秀。
纪渊为难之时,陈皇后把自己打扮得端庄大气,为纪渊选了几个世家女进宫。
“皇上觉得,臣妾做的如何?”
陈皇后很想从帝王的口中,听到哪怕一句在意的话。
可纪渊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切由着皇后安排。
选就选嘛,他不去睡就好了。
可宣武帝这样的沉默,让陈皇后觉得,纪渊就是在等她操办选妃大典。
“我以为我们终究是不一样的。”
“可纪渊做了皇帝,他已经是帝王了,他和别的帝王没有两样。”
“是我痴心妄想,想要得到不可能得到的情爱。”
皇后娘娘默默哭了一整日后,就在晚间,让宣武帝吃了闭门羹。
“左右妃子已经选好了,你自去做你的皇帝,幸你的妃妾,本宫不伺候。”
宣武帝捂着疼痛的鼻子,欲哭无泪。
“唉……”
宣武帝长叹一声,等在凤仪宫内殿门口,想等陈皇后开门。
可是,整整一晚上,他都没有等到那扇门开。
倾羽真的……不理他了。
纪渊不记得和宁雪薇的事,也没心思去查宁雪薇腹中之子的真假。
可怜这位皇帝,日日在凤仪宫内室外边的小榻上,凑合着睡觉。
陈皇后看在眼里,也没有多理会。
白天,宣武帝没事就在陈皇后面前晃悠,可陈皇后不理他。
晚上,皇帝就自觉的去凤仪宫内殿门外那张小榻上睡觉。
选进来的几个小才人,帝王没有理会过,皇后也没有理会过。
几个小才人在后宫里,白天打打闹闹、插画品茶,晚上吃吃睡睡,不用去向任何人请安,过得竟出奇的滋润。
这选妃大典,办了又好像没办,选了又好像没选。
陈皇后不去理会新人,是因为做不到亲眼看着宣武帝,去和别的妃子行周公之礼。
她不去看敬事房的彤史,只希望自己能眼不见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