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轮到苏姒薇诧异了。
苏家被抄家流放,这事远在她意料之外。
她不过随口一提,没想到竟歪打正着了?
还有,苏易这些年,竟背地里做了这么多见不得人的事?
这些事,她也是第一次知道。
见苏姒薇面露错愕,采枝便知道,她家小姐肯定事先不知道这些事。
她大眼睛滴流转了转,恍然大悟:“奴婢知道了!定是王爷为了给小姐出气报仇,这才趁机抓住苏家的把柄,把他们抄家流放了!”
苏姒薇顿时一怔。
她想到那日,阿瑾神神秘秘的与她说,有个惊喜要送给她。
那时她忍不住追问是什么惊喜,阿瑾却不肯说。
原来,这便是他口中所说的惊喜。
他知道自己这些年在苏家受的委屈。
亦将苏家人对她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他没有急着替她出气。
而是在她亲手替自己讨回公道后,再出手,给苏家沉痛一击,替她报仇解恨。
想到这里,苏姒薇心中不禁一柔。
她想到阿瑾曾经对她说的那句话。
他说:“薇儿,有些事,你不能做,但本王可以。”
原来,他当初说的那句话,竟是这个意思。
“小姐,王爷真的好爱你啊!事事都替你着想!”
采枝捧着脸,一脸磕到了表情:“这次,王爷下令抄了尚书府和三老爷的家,却唯独放过了您二叔一家,因为王爷知道,二爷一家,从未伤过您,甚至还帮过您!”
苏姒薇回过神,抬手点了点她额心,笑道:“你才多大,就知道什么是爱了?”
采枝嘟囔着嘴:“小姐,奴婢明年开了春就十四岁啦!”
苏姒薇挑眉,揶揄笑道:“十四岁了,是时候给你找个好人家了。”
采枝一听,顿时急了:“小姐怎么又打趣奴婢!奴婢想一辈子陪着小姐,一辈子不嫁人!”
苏姒薇打趣道:“你若不嫁人,那初一怎么办?”
采枝不解:“奴婢不嫁人,关初一什么事?”
说完,小声嘀咕道:“那小子最近脾气越来越古怪了,每次见了奴婢都躲着,就好像奴婢欠了他几百两银子一样,讨厌的很!”
苏姒薇闻言,顿时哭笑不得。
采枝这丫头,哪都好,就是情窍始终不通。
都快十四岁的人了,竟还没发现初一喜欢她。
不过,对于初一来说,这也是件好事。
他本就比采枝小两岁,年纪尚小。
采枝情窍未开,等初一长大几岁,再和她表明心意,时间正好。
眼下,她身边危机尽除,母亲身边也加派了人手保护,也是时候把初一调回来了。
“别苑那边情况如何了?”苏姒薇温声问道。
采枝从嘀咕中回神,忙道:“回小姐,周叔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小姐明日把夫人接回顾府啦!”
苏姒薇轻轻点头:“那好,你今日去别苑一趟,让初一搬回郡主府来吧。”
“左右明日过后,母亲就要来郡主府和我一起住了,初一提前回府,才不至于引人注目。”
采枝噘着嘴,不情不愿道:“是。”
她不明白,为什么一提到初一,小姐就要派她去。
上次她听了小姐的话,亲手给初一做了一件棉袄送过去。
结果那小子红着脸收了她的衣服后,竟连话都不会说了。
从那以后,每次见她,都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最近这次更是过分,见到她,竟然还躲着她走!
气死她了!
亏她为了给他做棉衣,把手指头都扎破了!
本来还想着再给他做一对保暖的护膝的。
现在想想,还是算了叭!
“还愣着做什么?”苏姒薇笑着点了点她眉心:“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把初一接回来吧。”
“哦。”采枝撅着嘴,不情不愿起身:“那奴婢先去了。”
说完,委屈唧唧的走了。
福娘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抿唇轻笑:“采枝这孩子,小孩心性,若是没人提醒,怕是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发现初一喜欢她。”
“看他们的造化吧,左右初一年纪还小,再等两年也不迟。”
说完,又戏谑的看着福娘:“你和夜统领如何了?我可是听管事说,夜统领最近来郡主府的次数,都快比得上他去王爷身边当差的次数了。”
“他整日变着法子给你送好吃的,你可瞧出他的心思了?”
福娘红了脸,娇嗔道:“姑娘刚打趣了采枝,又来打趣奴婢,若是无聊,不如奴婢去找两尺红绸布来,让姑娘绣嫁衣,也好打发这无趣的时光。”
苏姒薇打趣不成,反被福娘戏弄,不禁叹了口气:“哎,我家两个大丫鬟,一个比一个七窍玲珑,论嘴皮子,我竟一个都说不过,哎,有点小小的伤心。”
福娘捂着嘴轻笑:“姑娘的伶牙俐齿,无人能及,您还是别自谦了。”
苏姒薇很是受用,娇憨的眯了眯眼睛,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将脚丫往见雪肚皮底下钻了钻。
一不小心,就蹭掉了见雪肚皮上的几根软毛。
见雪不爽的‘喵呜~’了一声,却乖巧的没有反抗。
苏姒薇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俯身将见雪抱了过来。
“抱歉啊见雪,我不是故意的,今晚给你多加一条鸡腿补偿你,好不好呀?”
见雪娇娇的‘喵呜’了一声,将毛茸茸的猫猫头,在她怀里蹭了蹭。
苏姒薇忍不住勾起唇,轻轻剐蹭着它下巴:“你不说话,那我当你默认了哦。”
福娘看着这一幕,没忍住捂唇笑了笑。
姑娘虽看似行事稳重,但私下里,却时不时会露出几分小孩儿心性。
她是亲眼看着姑娘,从最初的忧郁于心,满腹心事。
变成如今这个,开心快乐,无忧无虑,偶尔会露出几分小孩心性的姑娘。
真好。
“姑娘饿不饿?”福娘温声道:“奴婢去厨房,让人给姑娘熬碗红枣莲子粥喝。”
苏姒薇摸着见雪的头,淡笑看着她:“记得多加点冰糖,顺便给你自己和采枝留一碗。”
福娘闻言,心中一暖。
她是南方人,自幼喜甜。
姑娘竟连这个细节都记得。
福娘出了门,去厨房,亲自熬了一锅红枣莲子粥。
等粥熬好后,她又亲自盛了粥,端着粥往雀铜院赶。
路过后花园时,一道黑影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在福娘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