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大殿一共有两层,在李太平看来是一座正宗的中式建筑。
大承殿是文庙主殿,门框上挂着一副匾额,上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边上是一圈青沙岩建筑的月台,周围雕刻着各式精美图案,生动传神。
李太平在一幅荷花石雕面前停下脚步,一米多长宽的雕栏上花朵含苞待放,亭亭玉立。
这些文人墨客总喜欢自比于荷花,标榜自身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可有些人的脑子里却装着一些肮脏玩意儿,比如当初那个盗取李太平五行联的上官砚。
希望今天要找的郭德光能争气一点。
吱呀……
于妙戈推开门,昏暗的大殿中一片狼藉,桌子被打翻,地上满是散落的书卷。
看来当初逃跑的时候十分慌乱。
“有人吗?”于妙戈大声喊了一句。
李太平无奈的摇摇头。
这地方空的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怎么可能有人在?
殿内正中是一尊巨大的铜像,看上去是一名青襟老者,李太平猜测这一定是国子监之前的某位圣人,类似前世孔子在儒家中的地位,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子。
铜像前的香案上只摆放着一座铜制香炉,里面满是香灰。
李太平凑近一看,一截短香正好散尽。
于妙戈看了李太平一眼,“你不是说没有人吗,这截香是怎么回事?”
李太平眉头一皱,不应该呀,朝廷中有这么尽职的公务员吗?
于是开始一顿翻找,终于在角落的帷布下发现了两个人影。
“什么人鬼鬼祟祟的,出来!”嗡的一声破仙出鞘。
“别杀我们,我们只是普通人,什么坏事也没做过……”
两个人连滚带爬的从阴影下爬了出来,脑袋不住的磕在地面上。
李太平看了看二人有些落魄的穿着,应该都是国子监的人。
但奇怪的是二人一个金发碧眼,鼻梁高耸,一个是个皮肤黝黑的光头大汉,怎么看着也不像九州人氏,一看就是标准的外国友人。
“你们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于妙戈眼神有些错愕,对这二人的扮相很是奇怪。
一白一黑二人不敢搭话,看着李太平手中的破仙瑟瑟发抖。
“放心,外面危机已经解除了,我们不是坏人,今日过来是要找国子监祭酒郭先生的。”李太平把刀收了回去,换上一副友善的表情说道。
二人松了口气,光头黑人小声说道:“郭先生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就跑路了,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活着,至于我们乃是国子监的学子,这几天一直躲在这里。”
听这口音完全没有一丝外国腔,说起话来字正腔圆。
不过李太平却担心郭得光万一被发狂的黄枭杀了该怎么办?
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于妙戈,见她也眉头紧皱,看来也是想到了这个可能性。
“你们叫什么名字?”李太平看着二人问道。
“我叫艾斯比,他叫雷迪克。”黑人男子指着身边的金发碧眼说道。
李太平疑惑的看向光头,“艾斯比在我们这里可不是什么好话呀……”
雷迪克也好像想到了什么,噗嗤笑出声来。
“你笑个屁,你名字的后两个字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艾斯比看着身边人不忿道。
“听你们刚才说这几天你们二人是一直躲藏在这大殿中,那这些天你们吃什么?”李太平好奇的看着二人。
艾斯比摸了摸光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平日里大家都会将很多食物放在铜像前供奉祖师,我俩就凭借着这些吃的东西度过了最难熬的几天……”
于妙戈听着几人闲聊,却迟迟等不到郭得光的到来,心情有些烦躁,在旁边不停的走来走去。
但李太平也没有办法,现在只能慢慢等,既然郑阖的话她不相信,就只能找谦儿哥以前的同事问了。
不到一会儿,国子监外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可大多数都是些年轻的学子。
不少人看到李太平的到来都露出了异样的目光,当初他们当中许多人都见识过上官砚给李太平磕头拜师的场景,这次在国子监见到他心中难免以为李太平是来找麻烦的。
十几个人站在门外的月台上对着里面的李太平指指点点。
李太平撇撇嘴,看了看光头,“你们这里不是有个叫上官砚的博士吗?现在怎么样了?”
大老黑艾斯比微微叹息道:“上官老师前阵子辞官还乡了,听说是抄袭了别人的对联,还被作者当众拆穿,之后大家都不太服他,所以便走了。”
李太平点了点头,这老头也算识时务,有胆子抄袭就要准备好承受相应的后果。
不过正因为上官砚辞官空出个位置,吴良才有机会顶了这个空缺。
说起来三人还真是有着莫名的缘分。
一些学子开始大着胆子进入大殿中收拾起凌乱的场地,也有不少人拿起书卷坐在门外读起书来,总的来说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
要让吴良每天待在这里,恐怕用不了两天就会被憋疯,但谁让他非要腆着脸问顺德帝要官呢?
“祭酒大人来了!”
不知谁在外面喊了一嗓子。
于妙戈听到后连忙跑了出去,只见人群拥簇着一个瘦瘦高高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时不时还有人在他耳边指着李太平二人说着什么。
见到郭得光的长相后,李太平有些失望,原以为叫这名字的应该也是一个自带笑点的小黑胖子,可这人的气质却与李太平的想象截然相反。
身上带着文人自有的书卷气息,昂首阔步一身正气。
薄薄的嘴唇上挂着两撇八字胡,塌鼻梁,可能是因为太瘦的原因,脸显得有些长,眼睛不大却带着不一样的神采,一看就比身边的学子出众不少。
郭得光走了进来,先是问候了雷迪克和艾斯比一番,然后朝着李太平二人走了过来。
于妙戈率先开口,“郭先生,我是……”
郭得光摆手打断,“我知道你,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随我来吧。”
李太平和于妙戈对视一眼,看来郑阖应该是事先打过招呼了。
二人随着郭得光漫步来到一处偏殿,这里似乎是国子监官员公办的地方,里面摆放着七八张书案,已经有人坐在桌旁低着头写着什么。
而郭得光径直走向里面的一间书房,等二人也跟着走了进去小心翼翼的关上了门。
然后默不作声走到一处书柜旁,当着二人的面打开了柜门。
李太平和于妙戈惊讶的发现,这书柜中存放的竟然不是书,而是七块木质牌位!
牌位下方还有一座小小的香炉,以及一些发霉的水果点心。
而左边第二块的牌位上赫然写着“于公是之之灵位”!
李太平听于妙戈提起过,她父亲名谦字是之。
想不到这郭得光也是个胆大包天之人,竟然私自供奉被顺德帝定为反贼的人。
不过也能看出这几人在郭得光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于妙戈看到父亲的牌位后,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爹……”
“这一天我等了好久,他们的后人当初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至今也只有你一人来这里找我。”郭得光声音有些颤抖,看着于妙戈说道。
“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郑国公要检举他们?”李太平问道。
于妙戈用衣袖擦了擦泪水,哽咽道:“郭先生你尽管说,我今天就要一个解释,如果真是郑阖干的,我拼死也要杀了他!”
郭得光叹了口气,说道:“虽然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当初郑国公检举他们七人确实是为了保下国子监,而且这个主意还是你爹亲自提出来的!”
“不可能,我爹怎么会往自己的头上安罪名,这搞不好便是杀头的大罪!”于妙戈不信道。
“当初新朝初立局势动荡,陛下早已动了杀鸡儆猴的念头,你也知道,因为郑国公的原因,国子监才能在改换新朝时没有一人被定为前朝遗患,但国子监想要独善其身却没那么容易。”
“郭先生是什么意思,除了青书案以外,国子监还摊上其他事情了吗?”李太平疑惑道。
郭得光嗯了一声,“国子监当时与天府书院是最大的两个为朝廷输送官员的机构,朝中不少大员都是出身于国子监,但陛下显然是更加相信一直支持他的天府书院,加上当时九州各地发生叛乱,我们前朝旧臣的身份更是得不到陛下的信任。”
“所以陛下想拿你们开刀?而青书案只是一个借口,对吧?”李太平说道。
“没错,陛下当初不止一次在朝中提出要废除国子监,而如果没了这层身份的庇护,我们这些前朝旧臣的死活便不再重要。”
李太平也能想到,顺德帝当初在被祁拓疆胁迫后,肯定对身边所有有可能发生的危机十分敏感,这在他之前杀伊秋时也能看得出来,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才是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