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七月(华夏历,西洋历是8月),秋收的季节。
今年的汉中郡,田间地头,处处欢声笑语不绝。
打谷场上,成捆成捆的稻草,被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包。
这些稻草,是制作生物饲料的主要原料;
在打谷场的另外一侧,一老一小,正跟着一名头戴鹖冠、身着朱色深衣的武官,大步流星地向堆积如山的糙米堆走去。
那一老一小,正是贾诩、刘封师徒二人。
如刘封一样、对江东投降而无动于衷的贾诩,却在听到典农校尉杜琼的回报之后,第一时间便赶到了打谷场的九尊铜斛之旁。
这九尊铜斛,是于建安五年,也就是去岁由刘封督造、汉中郡作坊铸造的官方标准量器。
这九尊铜斛,皆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
斛顶有盖,盖中央饰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其内圈宽带纹上饰有三只鸟。
斛身饰四周宽带纹,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
斛和承盘下各具三熊足,上嵌杂色宝石。
承盘口沿下铸铭文:
“建安五年,汉中郡沔阳城铜器西工造九斛,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
铜承旋,径二尺二寸。铜涂工资、雕工佑、涷工敏、造工业造,护工卒(此处省略上百字人名)。”
每一尊铜斛的内壁上,都铭刻有、最小测量单位为升的刻度线。
因此,刘封打造这九尊铜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精准测量亩产量;
次要目的,则是为了方便收税、并且避免奸滑官吏坑害百姓。
刘封最后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则是打算试铸一批五铢钱……
这批铜斛,实际上是刘封为了摸底,铜器作坊铸铜手艺高低、制模精细程度的试验品。
结果证明……
益州不愧是巨富邓通的聚宝盆、两汉铸币的滥觞地!
益州的铸铜工艺,完全值得刘封信赖!
且不提铸币之事,只看此刻的这九尊铜斛。
虽然是官府标准量器,其做工却精细到、堪比尚方器物(宫廷御用工艺品)。
当然了,量器就算做得再如何精细,甚至是量器中的王者,那也始终是量器。
所以,这九尊足以在后世、被考古专家奉为国之重宝的铜斛,此刻唯一的作用,就是精准测量、汉中郡今年的糙米亩产量。
而这个数据是……
八斛三斗六升!
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二百四十八市斤。
这个亩产量,若是放到糙米亩产上千斤、甚至达到近三千斤的西元二十一世纪,那是妥妥的欠收!
但若放到西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华夏,那就是平均线水准。
问题是……
这是西元二世纪、三世纪的过渡时期……
距新华夏一千八百年前的汉末时期。
而在这个时期,即便是汉中郡的肥沃土地,糙米亩产量也超不过九十市斤。
简而言之:
贾诩不敢幻想的亩产量翻倍……
被刘封轻而易举突破,甚至直逼翻两番大关!
而且,别忘了,刘备已经瞄上了广袤无垠的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在那里,有一种生长周期极短的水稻,在后世被称为占城稻。
八百年后的北宋真宗朝,通过占城稻、晚稻轮作,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川峡四路(四川之名来源于此)率先实现了水稻的一年两熟。
如若刘备提前发现占城稻,那么在此刻的汉末……
水稻一年两熟,还遥远吗?
此时此地,贾诩、刘封师徒二人,在亲自见证了亩产量断崖式提升的这一幕之后,心中感慨万千。
刘封当场对杜琼道。
“伯瑜先生,汉中郡今年自春耕至秋收之经验,先生想必已谙熟于心,然否?”
杜琼闻言大喜过望,当即向刘封深施一礼。
“君子尽管放心,某必召集家中宾客,将汉中郡今年之成果,推广至益州全境!”
刘封含笑颔首。
“甚善!若来年益州全境丰收,小子必向家父大人请求,任伯瑜先生为大司农!”
大司农是九卿,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
由隋朝杨坚正式创建的三省六部制,其实肇始于曹魏。
中书省,前身是曹操创立的秘书监;
在孝子丕时期,其更名为“中书”。
由当时两位得宠的秘书郎刘放、孙资,分别出任秘书监、秘书令,后改名为中书监、中书令。
在秘书(中书)系统出现之后,曹魏尚书令的重要性便呈现出下降趋势。
曹叡“一时明主”,却因托孤不慎、而致使国祚倾覆。
满清著名考据学家、王鸣盛先生曾有言:“翦汉之迹,肇自董昭;倾魏之端,启于(孙)资、(刘)放。”
这段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董昭一手策划、导演的曹操“东迎天子都于许”,这才有了后来的汉魏嬗代;
而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二人出于私欲,篡改了魏明帝的遗诏,导致司马老贼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
这以后之事,恐怕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一言蔽之,曹魏时期的中书监、中书令,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尚书令的权力,成为制衡尚书台的组织。
在两晋南北朝,其被改为中书省;
门下省,前身是曹魏的侍中寺,在西晋初期,地位尊崇的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皆隶属于西晋的门下省,散骑常侍后来,才被划分至散骑省;
尚书省的雏形,是西汉武帝时设置的“侍曹”、“二千石”、“户曹”、“主客”等四种不同前缀的尚书;
但其正式创立,是因为东汉“政权分离”的“事归台阁”机制。
没错,其前身正是尚书台。
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在东汉因为陆续失去盐铁(归郡国)、征税、度支(皆归尚书台)等实权,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但其功能却变得更加专一,主掌田亩及农耕。
关键是……
人家还是中两千石,仅次于三公,属于妥妥的副国级。
综上所述,刘封画出……咳咳,丢出的这张大饼,让杜琼惊喜交加。
杜琼忙不迭接下这个重任。
然而……
贾诩却不干了。
“阿封岂可厚此而薄彼?凉州又应当如何?”
当着打谷场上众人的面儿,刘封虽然有心对贾诩毒舌……
但他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先生应当知道,凉州大部分郡县,至今仍在火耕水耨,先生以为,此事是否可一蹴而就?”
所谓“火耕水耨”……
其实就是:
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具体做法是先烧去杂草,然后灌水种稻或者粟、麦等作物。
如此一来,杂草便可被淹死,草木灰则充当了肥料。
这种原始到令人发指的耕种方式……
说出来或许不信,但事实如此。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巴西……注意,不是益州巴西郡,而是南美洲那个足球王国,仍在使用这种耕种方式!
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就这么被野蛮、粗暴地破坏掉!
简直令人痛心疾首!
那么……
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末年,大华夏采用这种原始方式进行耕种,就很合理了吧?
贾诩这个凉州人,当然比刘封更加清楚,他们老家究竟是如何耕种的。
因此,老头儿并未在这个问题上,与刘封继续纠缠下去。
老头儿果断选择甩锅。
“阿封!你若早日制出如轮式三铧犁、腐植酸肥等等农具、肥料,凉州又岂能火耕水耨?”
刘封心中大怒。
你这糟老头子居然敢给老子甩锅?
你给老子等着!
将来有你哭着、喊着求老子的时候!
当然了,表面上,刘封不动声色。
“先生勿急,待来年益州普及新农具、肥料之后,小子便着手解决凉州之事。”
然而……
贾诩从来不吃、刘封画的大饼。
他正要发作……
刘封却有样学样、果断转移了话题。
“先生以为,袁绍死后,某等应当如何攻下河北?”
贾诩成功地被刘封、转移了注意力。
他抚须陷入了沉思之中。
……
刘备押送……咳咳,从表面看来,是笑容可掬地、亲自护送孙家众人返回许都,是在七月初九。
当日……
孙权亲自向汉帝刘协献上江东地图后,当场向刘协请罪、并请求刘协褫夺自己“吴侯”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