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东南皆多叛(中)
云垂赏竹涛2025-09-04 15:163,102

  其实……

  刘封若将“嘿嘿嘿”的笑声改成“桀桀桀”,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也显得其人更疯一些。

  而且,刘封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恐怕就连其本人都没想到……

  他居然真的成了乌鸦嘴!

  因为,就在简雍尚未抵达许都,而刘备自彭城国南下,将要抵达沛国龙亢县之时……

  孙乾遣心腹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风雨无阻送来的密信,终于送到了刘备手中。

  刘备验过封泥之后,匆匆将简册展开一览……

  然后,其人哑然失笑起来。

  臧霸好奇地向刘备行礼。

  “使君,此为何人之密信?”

  刘备笑着将密信递给臧霸……

  这份格局,正是刘备的一个过人之处。

  “此乃公祐传达袁绍之指示,具体内容如何,府君(臧霸是曹操讨天子诏任命的琅琊国相,府君是两汉对郡守的尊称)一看便知。”

  臧霸也不与刘备客气。

  其人接过密信、展开一览,同样哑然失笑起来。

  “使君,袁绍不过如此耳!”

  说着,臧霸又将密信丢给了随行的董访。

  “董将军请看一看!”

  毫无意外,董访看过之后同样哑然失笑。

  随后,朱灵、昌豨二人在看过密信之后皆如此。

  有“锦囊妙计”这个金手指的刘备,此刻优越感爆棚。

  “袁绍如今尚未看到九江郡之重要性,此事须怪不得其人。只是……臧府君以为,备是否应当遂袁绍所愿?”

  长期生存于大诸侯夹缝之间的小诸侯臧霸,闻言不假思索道。

  “使君,袁、曹大战一触即发,而今某等尚须仰仗袁绍、借势而为,是故愚以为,某等应依照袁绍指示而行事也!”

  这就是臧霸割据一方,近二十年而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弱者在夹缝之间生存的智慧……

  当然了,仍然可适用于如今的官场、职场。

  俄国文豪契诃夫曾言:

  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用上帝给它的声音。

  尽管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

  大狗一叫,小狗就哆嗦;大狗不叫,小狗就不敢出声。

  臧霸便是如此。

  臧霸在徐州侍奉陶谦、刘备、吕布三任大诸侯。

  他的人生履历表中,写满了“妥协”、“让步”、“忍一时风平浪静”、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是小军阀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但反过来考虑:

  即使是强如曹操,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始终使臧霸坐镇青、徐二州,甚至于,还需要向臧霸做出部分让步。

  当年吕布之乱时,兖州徐翕、毛晖叛曹,躲入臧霸地盘。

  后来平叛之后,曹老板派刘备去要人,臧霸不给,还胡说什么“出来混,义字当头”。

  曹操闻言,只能捏着鼻子夸奖臧霸“讲义气”,也跟着臧霸胡说起来“这也是我的愿望啊!”

  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叛将徐翕、毛晖没事儿人一般,回到曹营继续做郡守去了,呵呵,当真使人大跌眼镜。

  此事件当中,自然是有刘备居中斡旋、两头说好话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曹操毕竟还是做出了让步。

  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首级)。

  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

  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此事暴露出臧霸的豪横,但也侧面反映出,臧霸这个大佬,在九龙湾旺角街头的智慧……咳咳,生存的智慧。

  综上所述,刘备从善如流,看向董访。

  “有劳董将军为备修书一封,告知君之济阴族人归顺于备!”

  前文已多次提及,兖州实际上是袁绍的地盘。

  袁绍这个董事长,只是将其委任于分公司总裁曹老板打理而已。

  曹操的兖州牧,都还是袁绍借刘虞“录尚书事”之权限,为前者办下来的。

  在皇权(赐封列侯、爵位等,外戚侵占的便是皇权)、政权(政令出自尚书台,所以尚书台实际上是中枢)分离的东汉,所谓“录尚书事”,指的就是行使尚书台的相权。

  而录尚书事,是有权任免州牧、刺史的。

  更何况,兖州当年吕布作乱时,最终曹老板还是依靠袁董出兵,才能顺利平叛。

  因此,借袁绍之威的刘备,要想收下兖州济阴郡,还真不用费劲儿。

  简言之……

  先前,刘备之所以暂时不动兖州,其实只是担心,曹操会提前找他的麻烦罢了。

  其实,发愁麾下人才不够用的,又岂止是刘封?

  董访看过孙乾写给刘备的密信,此刻又听刘备如此说,当即笑着抱拳道。

  “主公尽管放心,某这便遣心腹返回济阴郡、与公祐接洽。”

  刘备满意颔首。

  “稍后,我亦将向曼成修书一封、请其人为备移交山阳郡。如此一来,某等亦算是对袁绍有所交代。”

  至此,孙乾那封密信的内容,便呼之欲出:

  袁绍对刘备不听指挥、私自做主攻打九江郡之行为极其不满。

  因此,袁绍令刘备及早攻下兖州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泰山郡,并与即将攻占兖州济北国、东郡、东平国的袁绍,会师于兖州任城国。

  为此,袁绍增援刘备三营(五六千)兵卒。

  其后,袁绍再指示刘备,下一步应当如何行动。

  不言而喻,这应该是孙乾在即将离去之时,袁绍改变了主意,又为刘备下达了最新指令。

  由此可见,袁绍袁董事长对高管、员工的控制欲,简直不要太强!

  但怎奈何刘备如今仰袁绍鼻息而存,不得不乖乖听话。

  所以,曹操、刘备都不愿寄人篱下。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刘备所占据各郡国的地理位置。

  徐州西部,自东向西是下邳国、彭城国,彭城国北边是豫州鲁国,正西是兖州济阴郡,西北则是小沛(沛国沛县)、兖州山阳郡,东北方向是臧霸的徐州琅琊国。

  彭城国的正南,就是豫州沛国。

  而徐州下邳国的南部,刚刚好,正是扬州九江郡!

  当然了,在逆贼袁术看来,是他的“仲家”淮南尹。

  嗯……

  不得不说,曹老板下得一手好棋。

  曹老板这是赐予刘备,一个得天独厚的割据王国。

  臧霸见刘备如此听劝,甚感欣慰。

  “既如此,臧某亦将兖州泰山郡献于袁绍袁公!哈哈!”

  臧霸这显然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就算泰山郡名义上归属于袁绍,实际上不也还是由臧霸自行割据?

  于是乎,众人各自忙碌起来。

  少顷……

  刘备、臧霸、董访派出的信使,便各自匆匆离去。

  经过这个小插曲之后,刘备等人继续行军赶路。

  半日之后,当大军刚刚进入沛国龙亢县之时……

  行在队列最前面的刘备,便赫然发现,一名青年文士,率着一众骑兵,向自己的军阵疾驰而来。

  臧霸眉头紧紧蹙起,正欲下令拦阻,便被刘备扬起手制止。

  隔着老远,刘备便对疾驰而来的那名青年文士高呼。

  “来者,可是陈郡袁曜卿乎?”

  对面那青年文士当即应答道:“正是袁某!使君别来无恙否?”

  臧霸瞬间恍然大悟。

  “使君,来者莫非是……陈郡袁涣?”

  刘备笑着颔首。

  “然也!府君,曜卿素来有情有义,其人此来必有喜讯!”

  臧霸将信将疑。

  “使君,袁涣先降吕布、后降曹操,此人当真可靠?”

  刘备笑了。

  “府君尽管放心!备虽乏善可陈,识人勉强亦算略明。”

  刘备太谦虚了。

  在三国君主之中,刘备的眼光,一向都是最准的。

  二人说话间,那青年文士便已疾驰至刘备马前。

  刘备哈哈一笑……

  【作者题外话】:…………我是故人重逢的分割线…………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在汉末三国,刘备是个特殊存在。

  他早年转战中原,足迹遍布冀、青、幽、兖、豫、徐、司隶诸州,因此与各地士人均有往来。这也造成了日后仕宦曹魏的许多人物,均出自刘备集团。

  诸如下邳陈登、陈郡袁涣、渔阳田豫、安平牵招、颍川陈群、徐庶等人,均与刘备有旧,其中田豫、牵招与刘备关系还颇为亲近,曾有死生不易之交。

  袁涣是豫州陈郡人,门阀出身,其父袁滂官至司徒。

  袁涣本人是刘备在豫州刺史任上(194-199)举荐的茂才,即州一级的储备干部。

  茂才一岁一举,名额极少,可知袁涣颇受刘备重视。

  刘备之为豫州,举(袁)涣茂才。--《魏书袁涣传》

  在刘备战败逃亡之后,袁涣滞留曹营。

  他对刘备心存感激,在刘备死讯(谣言)传到魏国时,举朝皆贺,唯有袁涣不置一词。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袁)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魏书袁涣传》

  汉廷魏国肇始(213)之后,袁涣出任郎中令。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魏书袁涣传》

  “郎中令”即“光禄勋”,彼时(213-220)曹魏自置三公六卿,刻意效法古名,与两汉的三公九卿制度相区别。

  比如丞相被改为相国、太常被改为奉常、廷尉被改为大理。六卿之外,又有执金吾被改为中尉、大司农被改为大农,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继续阅读:第八十七章 东南皆多叛(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