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宛城劝张绣(上)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222,835

  在刘封这个熟知历史真相的穿越客看来,曹操之所以能在短短两三年内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其人依靠了袁绍。

  初平元年(190年)荥阳之战后,曹操的谯县老家被朝廷抄家,所有亲友几乎同时遭逢大难。

  这些人不是在扬州做流氓(曹仁、曹纯);

  就是在老家忍饥挨饿(夏侯渊、夏侯尚);

  还有为了躲避仇家,隐姓埋名一晚上睡觉换仨地儿(曹休)。

  甚至连曹操他爹曹嵩,都逃到徐州琅琊国(今临沂、枣庄地区)去了。

  此时跟在曹操身边的宗室亲信,仅夏侯惇和曹洪。

  其三人赴淮南国(即数年后的九江郡)、丹阳郡募兵。

  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各赞助兵马二千,合计四千。

  还军至谯县隔壁的龙亢县附近之时,全军一夜之间哗变(疑似营啸),曹操被迫提剑奋起、亲自搏战。

  此战颇为惨烈,而且莫名其妙。

  总之,天亮之后,战斗结束。曹老板清点残军时,悲哀地发现,兵卒仅余五百。

  是战之后,曹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投奔奔绍,为其人打工还债。

  彼时,曹老板搜遍全身也找不出几个五铢钱,非但创业资本被消耗殆尽,而且为创业欠下一屁股债。

  万幸,袁董事长及时收留了曹老板。

  这也给了曹老板“看成败,英雄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机会。

  随后,曹休、曹真、曹仁、曹纯、夏侯渊等等幸存之亲友,陆续跑到河北冀州投奔曹操,准备从头再来。

  彼时,曹老板三十六岁,同辈儿中最年轻的曹仁、曹纯兄弟,则分别是三十三岁、三十一岁。

  小一辈儿的四人,都尚未及冠(不到二十岁)。

  万幸,这些人都还算是青年,充满无限可能、依然有无限希望的青年。

  从此,诸曹氏、夏侯氏,也就是“八虎骑”,追随曹老板开启了“英雄的黎明”。

  曹操交出的第一份投名状,便是与张超、张邈、臧洪等人一起,跟随袁绍、韩馥,共立新君:幽州牧刘虞。

  此后,袁绍授予曹操部曲,曹操狐假虎威,在陈留太守张邈、幕僚东郡人陈宫帮助下,代袁绍经营起了兖州。

  然而,陈宫并不满足于做曹操的幕僚,其人想实际掌控兖州。

  然而,老奸巨猾的曹操一边给陈宫画着诱人的大饼,一边将曹氏、夏侯氏一众亲信提拔为兖州诸郡国一把手。

  而且,由于有“三互法”的限制,无论是身为东郡人的陈宫,还是身为东平国人的张超、张邈,都是兖州本地人,不能做兖州牧。

  于是乎,曹操与一众兖州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这便是兖州之乱的背景。

  过程不再赘述,除了删除袁绍强势介入的相关历史,其余历史大致上与真相相符。

  一众曹魏、西晋史官,除删掉会掉脑袋、甚至是夷三族的历史之外,也只是篡改了朱灵的记载而已。

  若诸君在读《三国志》,尤其是在读魏书卷一、二,以及卷六、七、八九时,突然发现记载时间有断层的话,请不要慌乱、不要着急。

  那有九成九九的原因,是因为涉及到了,曹操给袁绍打工的黑历史。

  注意:曹操是袁绍麾下的分公司经理,兖州实际上是袁绍的产业,曹操只是代袁绍打理、经营而已。

  这就好比,后来臧霸等泰山诸将,代曹操打理徐州一样。

  所以,曹操在兖州,实际上只是在狐假虎威而已。

  总而言之,在袁绍遣朱灵为首的诸将,以奇兵的身份参与定陶之战后,吕布兵败而逃,兖州之乱就此终结。

  原本可以呼应吕布的臧洪,最终被袁军围困在彼时的东郡治所、东武阳城,未能形成有效战力。

  这就是兖州之乱的大致情况。

  此事若叙述得稍微详细一些,足足可以单独写成一部数万字的中篇小说。

  但概而论之,实际就是由于兖州东郡士人陈宫贪欲作祟。

  其人自恃功高、却囿于“三互法”不得出任兖州牧。

  因此,陈宫找来吕布这个边郡武夫做代言人,“连结海内名士”,也就是张超、张邈兄弟,最终发动了叛乱。

  最终,在袁绍派兵强势介入之下,以吕布被逐出兖州、投奔徐州刘备而告终。

  新的故事,便从此开始;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若彼时贾诩暗中联络刘备,那么刘备还会不会如此狼狈?

  刘封向贾诩补刀之事,正是此事。

  而上文所言“兖州之乱”,其实也正是刘封心中,刘备即将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是刘备继续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发展盟友;

  二是向当年兖州之乱时的曹操学习,要学会狐假虎威、善于空口白牙向袁绍讨要支持。

  这就是: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刘封坚信:

  在自己的暗中策划、甚至是推波助澜之下,这个时空中的刘备,大概率不会再像,其人历史上同时期那般狼狈。

  如是般,刘封将自己借鉴自“兖州之乱”的分析与总结,一五一十地讲述给了贾诩。

  为避免这个半老头儿继续骂自己为“逆徒”,刘封还颇为贴心地开解了一番其人。

  “先生,彼时家父一直在徐州颠沛流离,先生不了解家父之真实情况,不足为奇也。

  更何况,孔圣先师曾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先生何不助家父应对此困,再创一番基业?”

  贾诩闻言,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

  其人再看面前这个“逆徒”之时,也觉得其人更加顺眼。

  “阿封,你且详细为老夫说一说,徐州、小沛如今大体情况如何?”

  刘封心中大喜。

  不言而喻,贾诩这是准备要插上一手的节奏。

  有贾诩这个级别的高人暗中相助,刘备更稳了。

  于是乎,刘封事无巨细,将自己清楚的、以及从史籍中看到的(只要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鱼豢、陈寿、裴松之等史官还是相当给力的),皆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贾诩。

  刘封讲述的信息量虽然极其庞大,但贾诩很快便发现,刘备如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困境……

  诚如刘封所言,根本不算什么问题,甚至难以对刘备造成阻碍。

  因为,刘备的优点就是善于开展统战工作,俗称收买人心。

  当然了,用曹营这种敌对势力的话说,就是刘备善于祸乱天下。

  简而言之:刘备和贾诩,其实才是绝配。

  一个善于开展统战工作,一个善于纵横捭阖,这两人如果配合起来……

  别说区区兖州八郡国,恐怕整个关东十二州八十八郡国,包括交趾、辽东在内,都会被这二人组合,搅得风生水起。

  贾诩此时,已然悔恨万分。

  他若早知道刘备与自己的计谋如此契合,又岂会对刘备放任不管?

  怪只怪在袁术苦苦相逼之下,陶谦改换阵营的速度太快。

  快到贾诩还没有做出有效应对,原本属于袁术盟友的陶谦,便已经与袁绍结盟。

  刘备同样如此。

  兴平元年(194年)年初之时,时为平原国相的刘备,还跟随田楷与袁谭苦战不休……

  但很快,刘备便转投陶谦、并迅速改换了阵营。

  死敌袁绍成了刘备的带头大哥,故主公孙瓒反而成了其死敌。

  一念及此,贾诩只觉刘备真坑人!

  于是乎,不明其中内情的贾诩,便果断看向“逆徒”。

  “阿封,令尊…”

  【作者题外话】:……我是不怕神对手的分割线……

  (公孙瓒)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魏书公孙瓒传》

  公孙瓒)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袁)绍乃遣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战,败退还。--《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魏书武帝纪》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蜀书先主传》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蜀书先主传》

  (袁)绍复遣兵数万,与(田)楷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汉书公孙瓒传》

  是时,四方断绝,(陶)谦每遣使间行,奉贡西京。诏迁(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后汉书陶谦传》

  先主遂去(田)楷归(陶)谦。--《蜀书先主传》

继续阅读:第五十章 宛城劝张绣(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