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纵死亦何惧(上)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8:042,997

  在原本的历史上……

  原属于袁术麾下的刘勋,如今已经在庐江郡站稳脚跟。

  然而……

  “仲家”伪帝袁术是篡汉之贼,刘勋则是汉室宗亲。

  宗室效力于篡贼,无疑令人迷惑。

  但在看过《魏书之臧洪传》与鱼豢的《典略》之后,便可知刘勋与袁绍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还存在宿怨。

  根据《臧洪传》记载,刘子璜曾经奉袁绍之命出使,最终却被袁绍所害。

  刘子璜奉使踰时(超时),辞不获命,畏威怀亲,以计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者也;然辄僵毙麾下(算是被袁绍害死的),不蒙亏除。

  摘自《魏书之臧洪传》

  琅琊国刘勋,表字子台。

  “子璜”与“子台”的表字结构完全相同。

  同时“璜”与“台”也有典故联系。

  《楚辞之天问》中,曾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的词句,可知刘子璜与刘子台,很可能存在亲属关系。

  照此而论,刘子璜很有可能是刘勋(刘子台)的平辈亲属。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刘勋弃袁绍而投袁术的动机,便很好理解。

  毕竟刘子璜是被袁绍害死的,于情于理,刘勋会尽量远离袁绍集团,并对袁绍怀恨在心。

  刘勋委质袁术的时间很早,在孙策攻陷庐江时(195年),刘勋便被称作“袁术故吏”。

  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勋,宁可服侍篡贼袁术,也不肯跟随盟主袁绍,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袁术死后(199年),刘勋与孙策为了争夺其政治遗产而大打出手。

  孙策在攻伐庐江前夜(199年),曾致信刘勋,称海昏县有“宗民万余家”,劝刘勋自取。

  刘勋出兵之后,孙策奇袭庐江、攻陷庐江郡治皖城。

  刘勋战败后,先求助于江夏太守黄祖,后求助于荆州牧刘表,直到彻底山穷水尽,才被迫归顺曹操。

  因为刘勋清楚,曹操是袁绍的麾下之臣。

  所以,在官渡之战爆发(建安四年八月)之后的四个月(建安四年腊月),刘勋方才归顺曹操。

  海昏县,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关键线索。

  海昏县属豫章郡,豫章太守是华歆。

  华歆与刘勋,又曾共事袁术。

  青州平原国人华歆,在初平年间(190至193年)曾一度流寓南阳,做过南阳太守袁术的幕僚。

  按《魏书之华歆传》的记载,至晚在初平三年(192)之前,华歆一直都在袁术麾下,。

  这样一来,华歆与“袁术故吏”刘勋必有旧交。

  由此可知,刘勋之所以被孙策轻易煽动,出兵讨伐海昏县民,其实不止是贪图土地人口,也是为了帮助老朋友华歆。

  因为海昏县虽然隶属豫章郡,却不受华歆控制。

  按照《江表传》记载,该县的强宗大族,不仅不肯承认华歆的太守地位,还自筑坞堡,与华歆做对。

  甚至于,“太守(指的就是华歆)发召一人遂不可得”。

  刘勋曾遣从弟刘偕赴豫章向华歆求米,结果华歆与刘偕下基层,做工作,在海昏县忙活了一个多月,“才得数千斛(糙米)”。

  因此刘勋出兵海昏,一方面是帮助华歆,另一方面是报复海昏豪强。

  也因此,刘勋才被孙策“黄雀在后,坐收渔利”,偷了水晶。

  以上,便是在历史上,刘勋、华歆、孙策等人奉上的精彩演出。

  这不比演义精彩一百倍?

  但时间回到,刘备即将诛除逆贼袁术的现在。

  兵败陈国的袁术大势已去,已经无力控制九江郡;

  而如今,孙策撵走华歆、攻占豫章郡之事又尚未发生,孙策、周瑜正对扬州豫章郡虎视眈眈。

  换句话说,如今的九江郡,恰好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特殊时期。

  袁绍、曹操皆对此一无所知,后者误以为刘备屯兵于彭城国,正准备分兵两路夹击、围堵刘备。

  综上所述,当前豫州东南、徐州西南、扬州江北这一带……好吧,实际就是沛国、彭城国及下邳国南部。以及整个九江郡的局势,可谓是非常微妙!

  与此同时,屯驻于小沛的关羽,也即将迎来巨大考验。

  话说回来……

  虽然如今局势愈发紧张,但囿于汉末糟糕的交通情况、物资(主要指鞋袜)的匮乏程度,步兵们行军赶路的速度,每日很难超过四十里。

  这子弹啊,它还得再飞上好几天。

  所以,如今正逐渐变得紧张起来的,还得是许都。

  ……

  其实,做梦都没想到简雍居然还敢回许都之人,不只是曹操、荀彧等人,还有董承老贼。

  因此,当两鬓颇为斑驳、须髯业已花白、双眸却仍锐利如鹰隼的董承,骤然听到仆客禀报……

  “主君,左将军、豫州牧刘使君麾下简宪和求见”之时,其人震惊到久久不能言。

  片刻之后,董承方才回过神来。

  其人紧紧蹙起眉头,凝视着那前来禀报之仆客的双眸。

  “是否已确认来者之身份?有无外人尾随其人?曹贼之觇候是否仍监视某等?”

  那仆客的身份,显然非比寻常。

  其人从容答道。

  “回主君,曹贼之觇候已清理完毕,来者确为简宪和无疑,且并无人尾随。

  为避免暴露,仆已放其人进府,此刻其人正在门房等候。”

  董承闻言,立即松了口气。

  其人抚须笑着颔首。

  “甚善!你速速带简宪和至老夫之书房,务必把守妥当门户!”

  那仆客躬身行礼后、匆匆而去。

  董承缓缓站起身,抚须向自己的书房走去。

  其人双眸一眯,露出一丝摄人心魄的厉芒。

  简宪和为何去而复返?

  老夫听闻,刘玄德抵达徐州之后已叛,莫非,刘玄德已再次与袁绍合作?

  董承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能。

  其人不禁喃喃道:“由此看来,袁绍确实要向曹贼开战!哼哼!曹贼啊曹贼!逆贼袁术便是你将来之下场!”

  喃喃自语之后,董承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少顷……

  简雍便在董承的书房之中,见到了后者。

  董承眸光只是略略一凝,便已确认了,自己眼前之人,确系简雍本人无疑。

  原因很简单……

  不只是因为董承见过简雍;更因为,一般人绝对模仿不来,简雍那癫狂不羁的独特气质。

  于是董承彻底放下心来。

  但是,出于谨慎考虑,董承还是试探性地对简雍道。

  “宪和啊,你应当知道,老夫与曹孟德素来不睦,是以,对其人之恶行,老夫虽义愤填膺,却无力制止,唉!”

  简雍心中冷笑不已。

  你这老贼当真可恶!若非某家使君为你所算计,使曹贼生疑,又焉有这些惨事发生?

  哼!老子今日,便是向你复仇而来!你且等着瞧!

  简雍扬起袍袖,打断了董承的话,并对其人冷冷道。

  “车骑将军不必废话!简某今日冒死前来,乃是告知于你,某家使君已然在徐州叛曹而自立矣!”

  董承神色一喜,正欲开口,却再次被已处于“癫狂时刻”的简雍,毫不客气地打断。

  “车骑将军有所不知,某家使君而今,非但已占据徐州七郡(原有五郡,曹老板又从琅琊、东海二郡国分割出来东莞郡、历城郡);

  尚有沛国九县、豫州鲁国,以及兖州济阴郡、山阳郡,而今亦归属于某家使君。

  此外,臧宣高已然投靠于某家使君,是故,其麾下所据之兖州泰山郡,以及青州北海、城阳二郡国,皆归属于某家使君焉!

  另有一事,尚须告知于车骑将军:孙公祐已与大将军(指的是袁绍)接洽,大将军已遣河间张儁乂(张郃)亲率一军(万人)精锐,赶赴小沛相助!

  而今,东南多叛,曹贼气数将尽矣!由是故,某家使君特遣简某急至许都,问明车骑将军,欲于何时起兵诛杀曹贼?”

  【作者题外话】:…………我是咄咄相逼的分割线…………

  建安二年(197)袁术在淮南寿春僭号,人所共知。

  僭号是“冒用帝王之名”。袁术改九江太守(治寿春)为“淮南尹”,无疑是效法西汉的“京兆尹”(治长安)与东汉的“河南尹”(治洛阳)。

  (术)遂僣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魏书六袁术传》

  术又自置百官、郊祀天地,行使帝王特权。

  置公卿,祠南北郊。--《魏书六袁术传》

  孙权称帝后,祀南郊而不祀北郊,理由是“中土未一”(天下分裂)。

  而刘表牧荆州时亦曾郊祀,引来孔融愤怒、汉廷谴责。

  注:此二事见《江表传》与《后汉书孔融传》,不再赘述。

  可见袁术确系称帝。

  但特殊之处,是诸书记载止用“僭号”,且袁术的头衔为“明上”,而不是“君上”或“陛下”。

  (许)汜、(王)楷曰:“明上今不救布,为自败耳!布破,明上亦破也。”术时僭号,故呼为明上。--《英雄记》

  总之,袁术僭号时,改元(仲家)、置公卿、郊祀天地、甚至“册立皇后”等僭逆行为一样不落。故谓其“称帝”,亦无不可。

继续阅读:第八十九章 纵死亦何惧(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