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东涌暗流(下)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242,381

  要知道,彼时的周鲂,不过是区区一介郡守而已。

  由此侧面可见,三国时代的军职,猥滥糜烂到何种地步。

  在此背景下,“都督”本应起到区分职位高低的功能;

  但“左右督”制度,相当于在前线重新放置了两个位阶相等的长官……

  如此一来,就把原本就混乱的军制,搞得更加混乱,完全违背了设立的初衷。

  这与孙权本人的处境有关。

  富春孙氏“孤微发迹”,本就极受轻视,偏偏他们还是以“袁术部将”以及外来之人身份、侵略江东。

  此事也已经无需赘述……

  总而言之,在江东本土士人,大多数都不服江东孙氏统治之时……

  偏偏孙权初领江东时尚不满二十。

  因此,“诸将宾客为礼尚简”,根本不拿孙权当回事儿。

  在此背景下,孙权为了抓紧手中的权柄,不得不刻意挑拨臣下的矛盾,使之相互制衡。

  也只有这样,孙权才能坐稳吴侯的椅子。

  以周瑜为例……

  此事也不再赘述。

  总之一句话:

  周瑜颇受孙权猜忌。

  那么同理,孙坚、孙策时代的老将、中生代武将,实际上也都在孙权的猜忌范围之中。

  前文所讲述过的“授兵制”、“奉邑制”及“复客制”,皆属于孙权的制衡手段。

  左右督制度,同理!

  周瑜与程普是《吴书》中的首任左右督,该职位的设置背景一目了然。

  之后东吴的历任左右督,也均贯彻了孙权“制衡”的重要理念。

  该说不说,《三国杀》是懂孙权的。

  东吴有记载的大都督,始自陆逊;

  之后,又有全琮(吴郡人全柔之子)、施绩(丹阳郡人、本姓施的朱然之子)、朱异(吴郡朱桓之子)等人。

  以上四位大都督,无一例外,皆为江东本土士人子弟。

  陆逊出任大都督,事在吴黄武元年(222年),即刘备伐吴的同年。

  该年(222年)的年号极端紊乱!

  在曹魏为黄初三年;

  在季汉为章武二年;

  在东吴为黄武元年。

  彼时的孙权虽然尚未称帝,但已经自置年号,显而易见,孙权试图与曹魏、季汉分庭抗礼。

  总而言之,东吴首任大都督的出现,是在孙权“根基已固”的背景下。

  因为自设年号的行为,相当于自立正朔,距离僭号不过一步之遥。

  “黄武”年号也有深刻的政治隐喻。

  汉为火德,五行相生,火可生土。

  因此,以土代火、以黄代赤是五德始终的规律,曹丕的“黄初”与孙权的“黄武”,均取土德之意。

  由此可见,彼时(222年)的孙权,已经以汉祚的承继者自居。

  刘备的汉(季汉一方自称仍为“汉”,而史书对其正统称呼为季汉,蜀汉其实是曹魏、西晋对其之蔑称),是以东汉的继承者自居。

  因此,在汉魏嬗代的同年(220年),刘备沿用了“建安”的年号,而且……

  直至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称帝之后,才改元为章武元年。

  《赤兔之死》文中的“建安二十六年”,实际上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这个年号,刘备确实曾经用过。

  这就好比,中平元年、光和六年(184年)都是黄巾之乱那一年一样。

  但其文中,关二爷离世的时间,是不对的。

  言归正传。

  大都督一职,出现于孙权威望最盛的历史背景下。

  其可以视作,东吴专制巅峰的附属产物。

  历史的发展也确实如此。

  周瑜、程普虽然仅是左右督,但两家私蓄奴客,拒服徭役时,孙权不仅不敢过问,还得主动替周、程两家辩解。

  而陆逊虽然贵为大都督、可谓是一人之下……

  但生杀予夺,俱由他人,孙权一纸手诏便能直接将其赐死。

  彼时陆逊不肯自杀,孙权便“累遣中使责让”,最终陆逊“愤恚致卒”。

  注意:“遣中使”是两汉时期常见的赐死手段。

  此等手段,可见于《汉书之张汤传》与宋杰《汉代的秘密处决与政治暗杀》。

  至于全琮、施绩、朱异等大都督,则纯粹是孙氏的附庸。

  全琮是孙权的女婿(尚步夫人之长女、全公主孙鲁班);

  施绩(即朱绩)是朱然的养子,朱异是朱桓的儿子。

  这些二代贵戚的仕途荣辱,全赖孙权恩威,因此能量也相对有限……

  他们甚至需要,通过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以维持自身地位不坠。

  比如全琮、施绩等人,在二宫之争中,便积极参与孙和与孙霸的政治集团……

  这就是历史上的“南鲁之争”,也被称为“二宫案”。

  当然了,在裴松之看来,“吕岱、全琮之徒,盖不足论也”。

  比对来看,周瑜、鲁肃、吕蒙在世时,虽然仅仅是左右督,但一言九鼎,功高震主;

  至于陆逊之后的诸多贵戚,虽然官拜大都督,其实不过是孙氏的鹰犬爪牙罢了。

  一言蔽之,东吴大都督的出现,并不代表东吴臣子地位的上升……

  恰恰相反,这说明,东吴君主专制达到了巅峰。

  而反观此时……

  由于江东内患严重,导致孙权不得不采取制衡手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周瑜所忧虑之事,正在于此。

  他已经亲眼目睹,刘备麾下一众精兵强将,是何等的英勇善战;

  刘备麾下诸多文臣谋士,又是如何运筹帷幄。

  一方正处于内外交困的虚弱期;

  而另一方,则是挟新收荆州、交趾之威,而且是顺流而下……

  因此,周瑜心中绝望至极。

  如果刘备坚定不移地、要攻打江东的话……

  那么,一切都药丸!

  而此刻……

  在刘备说出:“诸君暂且不必考虑北方如何,只需考虑,如今攻打江东,时机是否成熟即可。”这番话之后……

  现场登时陷入沉默之中。

  俄而……

  刘晔上前、向刘备行礼。

  “主公,愚以为,攻打江东,正当时也!只是,主公仍应考虑,先前某等曾与江东结盟,故而,主公不能不先礼后兵!”

  刘备含笑颔首。

  “子扬先生所言极是!备先在庐江郡皖城、九江郡历阳、广陵郡江都三县集结兵力,并遣使臣向吴侯劝降。

  如若吴侯不识时务,则备只好抛弃同盟之义,分兵三路攻打豫章郡、丹阳郡及吴郡。”

  这时,诸葛亮开口道。

  “主公,某等须当心,袁绍趁此时与关中诸将合谋、暗中夺取关中,并威胁益州!”

  诸葛亮得庆幸,刘封此时不在场。

  否则的话,刘封绝对不介意,上演一出后世网文中、狗血而又烂俗的打脸场面。

  显而易见,诸葛亮还不清楚,刘封的本事究竟如何。

  诸葛亮更不知道,袁绍图谋关中?

  呵呵!

  那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恰恰相反……

  只待河西四郡拿下、丝绸之路重开……

  刘封便准备从关中打出去,将司隶河内、河南,以及兖州陈留这三郡一举夺回。

  而彼时,刘封相信,刘备早已夺回豫州陈郡、梁国。

  如此一来,曹操在四面皆敌之下,将不得不向刘备投降。

  忽略偏安到韩国、而且命不久矣的公孙度不计,北方届时,将仅剩袁绍一个强敌……

  好吧,刘封还不清楚,此时袁绍已经……

继续阅读:第四章 壮士出阳关(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