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简雍的奋斗(下)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212,763

  简雍见事不妙,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

  当然了,简雍对此,是丝毫不惧的。

  其人只见,贾诩呵呵一笑。

  “宪和不必紧张,汝南郡已有公仁,而今刘镇南承诺之粮草、辎重,亦已运至宛城。章陵郡不日便亦将由张将军镇守。然则……

  宪和以为,仅凭某等区区数人,便当真可顺利攻下阳安、汝南二郡不成?”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但问题是,贾诩真敢在此时攻打阳安、汝南二郡?

  曹操、袁绍可还没打起来呢!

  简雍正欲开口辩驳,便被抢先一步开口的刘封打断。

  “宪和叔父,虽说某等暂时不可能攻打阳安、汝南二郡。然则……

  曹贼如此丧心病狂、毫无人性,某等何不趁此时,向其人讨回些许公道?”

  简雍闻言,不由自主地紧紧蹙起眉头。

  他看向刘封,只见后者神色哀戚、愁苦至极。

  于是简雍也叹了口气,他那张其貌不扬的脸上,露出浓重的哀色。

  “君子请节哀!简某无时无刻不想向曹贼复仇!既如此,简某但听君子吩咐便是!”

  仍然一脸哀戚之色的刘封,重重颔首。

  “甚善!宪和叔父,便有劳你先赴许都一行,提前为元直先生、小子寻一落脚之处。”

  简雍闻言,大惊失色道:“君子竟欲返回许都?”

  刘封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既然曹贼如此丧心病狂,小子为何不能返回许都、为其捣捣乱?

  更何况,董承老贼如此坑害家父大人,小子为何不能向其人讨回公道?

  此外,宪和叔父应当知道,许都之中,能人贤士众多,某等亦可借此机会,招揽一些志同道合之士,一同对抗曹贼。”

  简雍听懂了。

  自家君子,这是要去许都给曹阿瞒拱拱火、找董承算算账、捎带脚再挖挖墙脚。

  那么问题来了……

  刘封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简雍在问出心中疑惑之后,只见刘封长叹一声。

  这时,贾诩正色道。

  “宪和有所不知,阿封之所以坚持如此做,并非仅是为了招揽贤士、报复曹孟德……

  阿封此举,主要是为避免无辜之人、忠汉之士,受“衣带诏”之牵连也。

  宪和或许对董承老贼不甚了解,然则,老夫因在关中多年,故而对其人知之甚详。

  董承老贼野心甚大,然则,其人无论才能、胸襟、容人之量,皆远不及董仲颖。关于其人其事……你且听老夫细细道来。”

  在贾诩看来,即使董卓老贼有千般过错,其也算是贾诩的故主。

  所以,别人可以谩骂、侮辱、甚至是诋毁董卓,但贾诩却不能这么做。

  更何况,贾诩始终认为,董卓虽然野心勃勃、且犯下了弥天大错,但终归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最起码,董卓老贼不可能像东汉朝廷那样,试图放弃凉州、任凉州数十万生民自生自灭。

  旁人或许不知凉州的发展潜力如何,但身为凉州武威郡人氏的贾诩,又怎么可能不知情?

  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之一,不就是为了攻下陇右(陇西,即凉州)、徐图关中吗?

  此刻,简雍闻言,便神色肃然地向贾诩行礼。

  “如此,便有劳文和公为简某解惑。”

  一想到董承,贾诩便情难自禁地蹙起眉头。

  “哼!董承老贼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依老夫看来,老贼取死有道、命不久矣!”

  其人在鄙夷、谩骂董承一番之后,便抚须为众人介绍起来董承的所作所为、以及其背后的行为逻辑。

  不同于文学演绎作品中的忠良形象,历史上真实的“帝舅”董承,是个罕见的“权奸”。

  甚至可以说,董承是董卓之后、曹操之前的汉廷头号奸贼;

  关中凉州霸府的恶枭李傕、郭汜、樊稠等大奸大恶之徒,在董承面前,统统都要黯然失色。

  在董承有限的人生履历中,充斥着“欺诈”、“控制”与“背叛”等等字眼;

  与此同时,董承又不具备驾驭其野心的能力。

  也就是说,董承反复无常、野心勃勃;然而……识人不明、志大才疏。

  简言之,他虽然有与董卓相同的病,却没有董卓“矫情忍性,拔擢名士”、“明辨形势,乘势而起”的才能。

  董承一直想承继董卓的衣钵;

  不料,其最终没当成董卓,却成了“何进第二”,如此,可谓贻笑天下。

  说其是个跳梁小丑,毫不为过。

  董承是冀州河间国人,天杀的汉灵帝刘宏之生母、董太后之亲侄。

  董承的同辈兄弟(或叔伯兄弟,即从弟)董重,在灵帝崩后、摄领骠骑将军(两汉八重号之二,仅次于大将军),与大将军何进分庭抗礼。

  论血缘关系,董太后是少帝亲奶奶,何皇后是少帝亲妈;

  董重是少帝表叔,何进是少帝的舅舅(虽然不是亲舅舅)。这些人其实均为至亲。

  但权力可以异化人性。

  西汉汉景帝时,田蚡党人可以谗死窦婴;

  那么,何进党人当然也可以杀掉董重。

  何进兄妹杀董重、又鸩杀董太后,独擅朝政。

  董承作为董太后亲侄、董重从兄弟,家族一朝失势,命在旦夕。

  然而……

  何氏好景不长。

  同年(189年)十常侍宫变,何进、何苗惨死。

  董卓上洛,废少立献,又杀何后。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于是,董承投靠了董卓,而且,前者居然与后者攀上了“亲戚关系”。

  这事儿,当真匪夷所思!

  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临洮人,董承是冀州河间国人。

  别说八竿子,就算是十八竿子都打不着!

  这……也能攀上亲戚?

  这事儿与董卓废少立献有关。

  同姓缘故,是董卓废少立献的托辞之一。

  刘协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鸩杀,刘协自幼被奶奶董太后抚养,号曰“董侯”。

  然而……

  在秦始皇大一统之前,姓氏并未分离,先秦男子只讲氏不论姓。

  比如董承户籍所在的赵国,赵王看似姓赵,但实际上是嬴姓赵氏。

  所以,就算往前倒推五百年,董卓的“董”和董承的“董”,都不可能是一家。

  但无论如何,董承都算是抱紧了董卓这个大粗腿,从此与董卓一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董卓焚烧洛阳、荼毒长安,董承多有参与。

  董承从贼附逆,自甘堕落。

  这竟导致当时的人混淆了董承的出身,还以为董承是董卓的亲戚。

  董公之强,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董)承、(董)璜以为鲠毒。

  摘自《献帝起居注》

  董旻是董卓同母弟,也就是胞弟;

  董璜是董擢之子,董擢是董卓异母兄。

  董承和董旻、董璜并称……

  可见其形象之败坏。

  这还不算太离谱。

  离了个大谱的是:

  董承在长安,身为关中军阀,却勾结白波贼帅,意图颠覆政权。

  董承在关中军幕府时,与凉州系诸将均不睦。

  董承很有野心,希望能取代董卓之前的地位。

  所以其积极联络与李傕不睦的杨定、杨奉叔侄。

  二杨本是白波贼帅,与李郭互相看不顺眼。

  董承一方面勾结白波军、图谋军权;

  另一方面,董承把自己女儿塞给献帝,控制后宫。

  曹操后来把三女塞给献帝,应该就是师从的董承。

  这种“强行做外戚”的下流手段,读之令人忍不住发笑。

  甚至于,南北朝霸府的权奸们,也有样学样,纷纷效法董承、曹操。

  比如尔朱荣、高欢等人。

  总之,长安擅权时,后宫的董贵人;

  杨奉的白波贼……

  这就是董承埋下的两张牌。

  时间来到兴平二年(195年),这一年,天下饥荒,关中尤甚,人民相食,朝廷大乱。

  董承的机会,来了。

  李傕欲囚天子,郭汜大掠公卿。

  董承借此机会,利用杨奉这条暗线,劫走天子,一路东奔。

  史书记载:天子奔(杨)奉营。

  天子尚幼(时年14岁),到底是主动投奔,还是被动架走,语焉不详。

  这也是史官们惯用的笔法。

  总之天子被董承、杨奉等人劫走。

  为壮大实力,董承、杨奉又在路上招募了白波故帅韩暹、李乐、胡才以壮大实力。

  这一时期,杨奉的队伍中,还有个叫徐晃的猛人。

  董承在东奔途中,为了维持自己“权力不坠”,屡兴冤狱,自相残杀。

继续阅读:第七十九章 偏向虎山行(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