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穿越男频:给龙王们亿点点女频震撼>目录
第244章 虽然是个只会砸钱的蠢货,但砸钱的效率还挺“性能好点的电脑?”
李子逸的声音猛地插了进来。
他总算找到了一个自己能听懂的词。
在前面那段关于“数据流劫持”和“物理层涟漪”的天书里,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被格式化了。
但“电脑”这个词,像是一把钥匙,瞬间重启了他那属于富家少爷的操作系统。
他一把将面前的空盆推开,身体前倾,那股子独属于他的,张扬又带着点别扭的劲儿又回来了。
“不就是电脑吗?”他看着许梦儿,下巴微微抬起,“说,要什么样的,我给你弄来。”
那语气,就像在问“晚饭想吃法餐还是日料”一样轻松。
许梦儿从南宫烨的手机屏幕上抬起头,用那双亮得吓人的眼睛上下扫了他一眼,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怀疑。
“你?”她扯了扯嘴角,那表情明明白白地写着“你懂个屁”。
“我要的是专业工作站,不是你玩游戏的玩具。”她语速飞快,带着明显的不屑,“CPU得是双路顶级服务器款,192核起步;内存直接上64TB超大容量,再加高速缓存;显卡要四张最顶级的专业卡连起来用;硬盘全用最快的闪存,读写速度得破50G/s。对了,主板电源都要军工级的,散热得上顶级水冷加液氮,保证稳定运行。”
她每说一项,李子逸的瞳孔就地震一次。
当她说完,李子逸脸上的表情,已经从自信满满,变成了被高数老师连讲三章的灵魂出窍。
192核是能同时开一百多个游戏挂机吗?
64TB内存?
他那台限量版游戏本才64GB,这得是把整个网吧的内存都堆上去了吧?
存小电影能存到下辈子?
还有,四卡连起来是要发射火箭吗?
液氮散热是什么黑科技,不怕把电脑冻炸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本章最好笑的桥段!】
【学妹用专业知识对小李子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
【李子逸:她说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组合起来我一个都听不懂。】
【瑶瑶在旁边憋笑憋得好辛苦,肩膀都在抖了哈哈哈哈!】
许梦儿看着他那副傻掉的样子,眼里的轻蔑更浓了,她不耐烦地摆摆手:“跟你说不明白,算了,我自己想办法。”
“等等!”
李子逸涨红了脸,梗着脖子,一把掏出自己的手机。
“你一会儿再说一遍,慢点说!”
他直接按下了免提,拨通了一个电话。
许梦儿狐疑地看着他。
电话响了两声就接通了,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传了出来:“喂,小李总?”
“王叔,”李子逸的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急切,“我需要一台电脑,马上就要。”
他把手机凑到许梦儿嘴边,命令道:“跟他说!”
许梦儿翻了个白眼,但还是对着手机,用一种毫无感情的语调,再次清晰地复述了一遍那串堪称恐怖的配置清单。
电话那头的王叔沉默了足足五秒。
“小李总,”他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困惑,“您这是……要买个小型服务器吗?我们公司数据中心用的差不多也就是这个级别了。”
“你别管我用来干嘛!”李子逸的烦躁已经快要溢出屏幕,“你就说,能不能弄到?要现货!现在!立刻!马上!”
“这个……”王叔沉吟了一下,“大部分配件仓库里都有,但是处理器和专业级的显卡需要从特殊渠道调货,最快也要……”
“没有但是!”李子逸粗暴地打断他,“用你们能找到的最好的!钱不是问题!我给你一个小时,把这堆东西给我送到江城大学来!”
电话那头的王叔似乎被自家少爷这股疯劲儿给镇住了,沉默片刻后,只回了两个字:“好的。”
李子逸“啪”地一下挂了电话,将手机往桌上一拍。
他抬起头,迎上桌上另外三人的目光,尤其是林诗瑶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他感觉自己憋在胸口的那股气,总算是顺了。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许梦儿,故作随意地一扬眉:“搞定。还有什么问题?”
【我焯!钞能力!这就是朴实无华的钞能力吗?!】
【小李子:技术我不懂,但我有爷爷。】
【王叔:小少爷今天不买超跑,改买服务器了?稀奇。】
【虽然很败家,但不得不说,这一刻的小李子帅爆了!】
许梦儿看着李子逸那副“快夸我”的得意样子,总算把视线从南宫烨的手机上移开,落到了他身上。
她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那眼神就像在评估一台配置过时但还能用的旧电脑。
“还行。”她懒洋洋地开口,语气里听不出什么赞赏,“虽然是个只会砸钱的蠢货,但砸钱的效率还挺高。”
李子逸:?
【哈哈哈哈!学妹的嘴,杀人的刀!】
【李子逸:我刚花了可能几百万,就换来一句“效率还行”的蠢货?】
【扎心了小李子,在学霸的世界里,钱真的只是个工具。】
林诗瑶伸出手,轻轻按住了他快要弹起来的手臂。
“别跟她计较,”她声音放得很柔,像是安抚炸毛的猫,“我就知道你最厉害了,没有你,我们现在还对着一堆数据发愁呢。”
许梦儿也难得地没再还嘴,只是撇了撇嘴,算是接受了林诗瑶的调停。
她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正事上,手指在南宫烨的手机屏幕上划拉着,眉头却越皱越紧。
“电脑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个新问题。”她头也不抬地说。
李子逸刚顺下去的气又提了起来:“又有什么问题?一次性说完行不行?”
“这个工作量,我一个人完不成。”许梦儿终于抬起头,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还是落在了林诗瑶身上,“你给我的这个‘死局’,破解思路是成立的。但要从庞大的底层数据里捞出那一丝‘涟漪’,需要进行海量的数据筛选和实时监控,这不仅仅是算力的问题,更是人力的无底洞。”
她解释道:“我需要至少三个人,配合我二十四小时轮班倒,盯着数据流的变化。而且不能是普通人,必须是对数据结构和网络协议有深刻理解的专业人士。不然,就算‘涟漪’出现了,他们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