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一场大雪】
天启战士2025-07-28 18:151,989

  "不要你管!"

  镜儿嘟起小嘴,开始撒娇了。

  尹随玉摆出一副尊长的模样,训斥道:"你别以为三代弟子都打不过你,你就总是去欺负他们,我告诉你,他们都是在让着你,知道了吗?"

  "你都走了,那我跟谁玩儿去?"

  "去找外公玩儿。"

  "我才懒得去找外公,他最近总是和什么少林方丈,武当掌门等在一起,一个个都苦着脸,一点都不好玩!"

  "那就陪你尹伯父,或者是伯母,还有你白姐姐……"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

  镜儿已经不耐其烦地开始嚷嚷。

  次日一早,尹随玉穿上了父亲珍藏的白银战甲,身披红袍,手提点钢枪,跨上赤焰,带领着二十八宿悍将,威风凛凛地奔赴京城。

  朱棣见到精神抖擞的尹随玉后,十分高兴,连声称赞道:"不错不错,像个挂帅的样子!一看到你,朕就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圣上此言就不中听了,您让天下人评评理,就您现在这气质,身材,精神,不知道羡慕死多少年轻人!"

  尹随玉这溜须拍马的功夫,也是跟着侠王的时候练出来的,一番话下来,乐得朱棣合不拢嘴。

  "好了,不跟你小子磨嘴皮子了!"

  朱棣脸上的神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朕命你领兵二十万,挂帅北征,全力以赴,剿灭入境的鞑靼军队。"

  "圣上,据我所知,入境的敌军大约十万左右,我们何必弄这么大的阵仗!"

  "你的意思是……"

  被尹随玉这么一说,反而把朱棣弄得有些迷糊了。

  "我只要八万精兵足矣!"

  尹随玉想起了父亲说的话,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你虽然是奇才,但是却不可自大自负!鞑靼骑兵悍勇非常,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朱棣担心尹随玉如果出师不利,自己想提拔他,让他建功立业的良苦用心就白费了。

  "历经数年内战,如今国家不富裕,大军一动,钱粮如流水……"

  尹随玉敬重父亲,是将中之王,你坚信父亲的话绝对是金玉良言,所以把父亲的话一字不漏地说了出来,听得朱棣频频点头认同。

  "所以我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我只需要八万精兵!"

  朱棣从尹随玉的话语之中,感受到了尹随玉忧国忧民的情怀,心中十分欣慰。再从尹随玉自信而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这一战的结果。

  "既然如此,五军之中的将士,随便你点!"

  朱棣隐藏许久的豪情,又被释放了出来。

  尹随玉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只需要从骁骑营七万兵马,神机营调一万兵马,加上我行的二十八宿悍将足矣!"

  "准了!"

  朱棣一口答应下来,随后又说道:"朕再派出一员大将给你,不准推辞!"

  尹随玉一脸好奇地问道:"不知道是哪一位将军?"

  "天威,帝武,神机,悍虎,四大护国将军中的帝武……"

  "二皇子!"

  尹随玉立即醒悟过来,朱棣是想让朱高熙也跟着出去历练一下。当初父亲尹天豪挂帅北征的时候,朱元璋也派出四皇子朱棣随军历练。

  "当初朕跟随你父亲北征,现在高熙又跟随你北征,看来一切都是天意!"

  朱棣似乎十分满意自己的这个安排,却没有注意到尹随玉的表情发生了微弱的变化。

  "带着皇子出征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圣上金口已开,我也不敢推辞,幸好二殿下英勇善战!"

  "哈哈……"

  尹随玉话音刚落,不料朱棣却放声大笑。

  "你小子还敢跟朕演戏!你小子和高熙恐怕早就约定好了吧!朕如果不派他出征,你小子现在恐怕正在跟朕要人,对吧?"

  尹随玉笑而不答,心里却十分佩服朱棣的精明。

  半个月之后,北征军八万精骑,接受王天子的审阅后,浩浩荡荡地出了南京城,一路向北开去。

  北征军出了山海关,经野马川,到了鲁伦河流域。这里水草肥美,是游牧民族最喜欢的天堂。但是,现在是秋天,野花早已经不见了踪影,野草也开始渐渐地枯黄。

  尹随玉带领着队伍,在方圆一千多里的大草原上,不慌不忙地散着步。三个多月下来,每天都是日出拔寨,日落安营,把将士们搞得是一头雾水。

  "这是打的什么仗,一个敌人见不着,整天跟着敌人的马粪蛋子跑,丢人都丢到家了!你看看这天,马上就快下大雪了,不如趁早收兵回去算了,免得挨冻!"

  忍无可忍的朱高熙,终于开始发牢骚了,可是尹随玉却依然面带笑容,悠然自得地望着前方。

  "二皇子稍安勿躁!你要知道,这些游牧民族只要一到冬天,就会找地方停下来过冬。只需要等他们安定下来之后,前方的探马就会通知我们,到时候就得看你的手段了!"

  朱高熙扭头看着胸有成竹的尹随玉,释怀大笑道:"原来你是早有打算!怪不得出关的时候,你让将士们必须配备白袍白袄,当时我还以为你要给谁去奔丧呢!"

  尹随玉笑眯眯的接过话说道:"还真让你说对了,我们就是要去奔丧!"

  朱高熙已经明白了尹随玉的用意,感叹道:"在这三个多月里,你把将士们养得是膘肥肉壮,最终的目的,却只是致命一击,有意思,的确有点意思!"

  尹随玉扭头望着朱高熙,谨慎地叮嘱道:"这件事暂时不要让将士们知道,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吧!"

  朱高熙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清楚,作为冲锋陷阵的将士,根本不需要知道,指挥官下一步要做什么。作为指挥官,更不会轻易把自己的作战部署,告诉下面的将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整个消息。

  三天后,北征军到达距离庆州八十余里处,尹随玉知道这里就是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因为,在现代的时候,他跟着一位内蒙古的同学到过这里。

  当天夜里,草原上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尹随玉的思绪却飞回了杭州……

继续阅读:第60章【杀子之仇岂能不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出生在明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