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明刚下了课就急忙往药膳馆奔去,今天啥事都挺不凑巧,又是满课又要找席秋谈新菜单的事儿,偏巧这会儿奶奶又是夺命连环call地喊他回去,说是要让他招待客人。
招待个毛线客人,谁不知道他的事业心有限,最大的希望就是守好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暂时没有往外扩张的想法。就是不知怎的,二老在这些方面还挺上心,总希望给他贡献出一份力量,他不动也要推着他动。
因着他们前一段时间动作太积极,乐明想当然地将之理解为带有‘商业目的’的见面会,说高兴肯定谈不上,反而隐隐有些排斥。
在餐馆待到晚上七八点,奶奶的电话再度打来,他才不情不愿地准备回去。席秋打量他一眼,说:“你这是……被逼着相亲?”
乐明瞬间就跟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相你妹的亲!我这叫被逼着和成功人士社交,好像多接触他们,就能让我变得更成功似的,难道我现在还不够成功?”
席秋的回应是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每一根头发丝都透露着嫌弃。“你叫成功?世界上就没有所谓的成功人士了!快滚去跟成功人士交流吧,求他们教给你一些成功人士的技巧。”
乐明被噎地不轻,在心里腹诽道:敢跟老板呛声的员工胆子太肥,总有一天,他要扣席秋的奖金,看他还怎么得瑟!
自然,狠话也就在心里说说而已,席秋是他最重要的员工,没有之一。人家拿那点工资给他把大半个药膳馆给撑了起来,他脑抽才会对席秋动手,捧还来不及嘞。
大事上,他从不脑抽,勉强可算是个靠谱的人。
没等他在路上琢磨出个消极应对的法子,打开门看到的画面就着实让他愣了几秒。如果真要用问文字来形容屋内场景的话,那应该是百花齐放,绚丽夺目,闪地他眼睛都要瞎了。
普一进门他就后悔极了,恨不得立即缩回脑袋,假装他没回来,然后落荒而逃。
然而他那颗英俊的脑袋很不幸地让奶奶捕捉到了,老太太兴冲冲地叫住他,让他别害羞,过来陪客人说说话。看着笑地花枝乱颤的客人,他的小心脏抖了抖。
奶奶还在热情地给他介绍几个客人,啥张家太太,李家太太等等。当然重点不在于这些贵妇,而在于他们带来的闺女身上。
乐明既感觉‘受宠若惊’,又觉十分荒谬。在他眼中,自己就是一条件再普通不过的人,没家产没房没车,一张脸也就顶多算是搭上帅气的边缘而已。就他这种条件,难为奶奶给他特地弄出个小‘相亲宴’。
他也非常纳闷,这些人跑过来到底是图啥,真觉得他条件好?恐怕不尽然。一想到这些举动背后缠绕的关系网,他就一阵头疼。
头疼之余,也是头回对奶奶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反感。
他认为,这么做往情感上说是既不尊重他,也没尊重那些女孩,把婚姻变成两家人的生意在谈。往情感之外来看,奶奶举措背后的深意他能猜个大概,不就是想彻底断了他和乐熹和好的可能么?
哎,哪怕是主动找他谈,用亲情一次次要挟他,也比来这么一出要好。
不用说,今晚他状态肯定不好,表现地有些心不在焉,也对那些女孩过于漠然。他想,这么一来,应该能让他们相看不上自己了。再怎么把婚姻当生意或者合作来谈,也该考察下对方的品性吧?似他这样的人,就该给个‘差’字。
闹了这么一出,他心情非常不美好。晚上等人都走了,他主动找到奶奶,决定跟人实话实说。
“奶奶,我真的很不喜欢今天的场面,我也希望以后别再让我参加,类似的都不要找我。我也不打算谈恋爱,无论男女,最近都没打算,你们真不必给我牵线搭桥。”
奶奶愣了愣,说:“好吧,也许是我考虑不周。你们年轻人是不是不喜欢这种认识方式?那也可以一家家单独接触,像李阿姨家的闺女就很不错……”
“奶奶,您还没懂我的意思!我不想谈恋爱,无论以什么形式。”
“不肯谈恋爱?难道你还没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
乐明不愿撒谎,也不愿坦白承认伤到奶奶,因此他的答案是沉默,但也足够让奶奶领悟他的意思了。
奶奶肃然道:“明明,年轻时纵情声色可以理解,但你渐渐大了,是时候知道哪些选择是对是错。比如你跟他,就是错误,你们两从性别到性格都不合适。”
乍然听到有些意料之外的话,乐明也挺吃惊。
“性格……你们对乐熹的性格也不满意?为什么?从前你们是最喜欢乐熹的。”
奶奶没有明说,只道:“我从前也很喜欢沈洛言,后来我得知他既搞骗婚,又脚踏两条船,我就对他只有反感,而且反感远比知道一个陌生人做同样的事还要深。”
沈洛言是以前奶奶最喜欢的一个老演员,演技口碑都是顶好的人,堪称模范级别的艺人。
前不久他却爆出丑闻,说他一直是个同,为了遮掩性向骗了现任老婆跟他结婚。这么多年没生出孩子,他老婆顶了很大压力,终于忍无可忍跳出来曝、光了他。
如今他深陷丑闻当中,粉丝狂掉,据说都到无戏可拍即将面对雪藏的悲惨地步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正是因为有曾经的喜欢成分在,他犯错时你们才会更加不愿接受?”
奶奶既没点头也没摇头,但她的眼神分明就是在表示赞同,此外她还说:“乐熹的性格也有问题,他太偏执,很像当年的张文坤,不,应该说他比张文坤还要偏执。你跟他在一起,迟早会受到伤害。”
乐明罕见地沉默了,“难道说,你们觉得某一天乐熹也会突然发疯把我弄死?可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张文坤,也没有第二个乐昪。”
奶奶却是坚持道:“有一就有二。况且,还有一句话叫‘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有惨痛的前例在,我们不得不多些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