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那木族(求打赏)
一段民族史,充满了血与泪,爱与恨。往日的辉煌已然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只有经验与教训,那些血一般的经验和教训时刻警示着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那木族,中原大地上一支古老的部落,七百年前便已经存在。起初,他们的祖先隐居在深山和洞穴之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后来,在一位部落首领的带领下,那木族不断兴旺和壮大。他们开始走出山洞和深山,走进平原并开拓了一大片领地。
在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那木族的人口已经开始超过十万,他们通过与外族通婚,实力逐渐大增,一时间统治了不少部落。
自从那木族人骨子里的血腥和杀戮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不断吞并弱小,四处扩张,势力发展极快。不少部落听说那木族人来攻,人马未到就先行缴械投降了。
四百年前,南方有一股势力极度膨胀,几次想要吞并那木族。他们凭借手中的神器不断的攻城掠地,那木族人命运及及可危。
危难之中他们的首领向朝庭上奏,表示愿意归顺尚国。尚国皇帝为了拉拢各方势力便派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前来帮助他们抵御外敌。战争持续了很久,双方各有胜负,僵持不下。就在此时,尚国皇帝为了尽快平息战争,派出了当时最厉害的大将。
那位大将果然精明能干,在地龙珠的帮助下,他们很快便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了不给敌人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那位将军命令那木族人全力进攻。战争进行的十分惨烈,那木族人受到重创,损失惨重。
最后,那木族人还是战胜了对手,自己的人却也所剩不多。那位大将为了邀功便在庆功会上向那木族人的酒水中投下了避日散,那木族首领得到消息后,趁乱偷走地龙珠,带领族人乘夜逃走。
逃走的人是幸运的,没有逃走的人被冠以通敌重罪全部处斩,他们的尸体被挂在各大交通要道的出入口。死尸绵延数里,无人敢来收尸。每逢夜里,有人总会看到有影影绰绰的身影在那些飘荡的死尸周围晃动。那些死尸风干之后随风飘荡,他们的尸体无法下葬,灵魂得不到安息。
这时,那木族人开始产生分歧,他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退居深山,安享晚年,不再过问事世;另一派则坚决表示:宁可身死也要出去为冤死的族人报仇。最后,保守派取得了胜利,他们来到牛肠山,找到了这个风水宝地定居了下来。
族长为防止族人出洞报仇,设置了三大机关阵:阴阳路,黄泉,冥河。
打开阴阳门,一半是生一半是死,生死只能取其一。一旦做出选择,别无退路。
冥河依据原有地势开凿而出,宽约十三丈,深八丈,两边通向石壁。为防止有人攀岩而过,石壁被人为凿平。黄泉之水本来平常无奇,只不过水中添加了大量酸石,这些酸石溶于水后产生极强的腐蚀性,能吞噬万物,就连金属也能被轻易溶化掉。
冥河更为神奇,族长动用族人开山引水,山外之水源源不断的填充进来,形成一个极大的水域。他们在这片水域中引进了大量的食枭和魔佛,靠着这两种动物便可以轻松抵御水面上的一切活物,是一道很好的天然屏障。
食枭,一种大型鸟类,由于长期生活在阴暗湿寒之地,眼睛严重退化,只能靠嗅觉和听觉来判断猎物的方位。平时,它们盘踞在石壁之上,一旦有声音惊扰到它们,它们便会发出似蛙鸣又似母鸡抱窝时发出的声音来相互传递消息。等到时机成熟,它们便会成群结队的跳入水中,向猎物发起攻击。
魔佛,水生动物,面似婴儿,身上长有脑袋和四肢。它们没有眼睛,脑袋很小,尖嘴上面长有两排长长的须须。嘴巴里面长着两排细长锋利的尖牙,齿间常存残物,很容易感染。它们的四肢被蹼连接,易于水中滑行和漂浮。
食枭和魔佛喜寒,怕热,惧光,天生残忍,繁殖力大的惊人。它们都是肉食动物,几乎所有活物都能成为它们口中的食物,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们不惜自相残杀,用同伴的尸体来充饥。
那木族人为警示世人,所以在入口处建立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写着:天下英雄到此止步,世间万物入内升天。怎耐还是有人不断闯入,他们便理所当然的丧命于冥河之中。
幸亏韩遂误服凤凰散才得以幸免,要不然,纵使他有百条性命也难逃一死。凤凰散是一种奇药,服下之后人体迅速僵化,处于假死状态。此时人体犹如死尸,不仅心跳全无,而且浑身冰凉。它能持续的时间根据服药多少来定,药效散去之后,人体便又恢复如初。
那木族人启动地龙珠,在牛肠山前五里的地方布下结界。所以那里终年飞沙走石,气势磅礴,十分吓人。此结界威力极大,却不能伤人,只能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因此也成功吓退了不少江湖人士。
后来,那木族人中间出现了一位叛徒,有人许给他高官厚禄和避日散的解药,他便心动了。他偷走地龙珠时,三大机关阵尚未成熟,所以顺利离开了牛肠山。为防止族人追赶和清算后账,他在那木族人的饮水中下了一种奇怪的毒药。后来,一部分人难忍痛苦,想方设法想逃出去寻找解药,最终还是被射杀在阴阳路上。那木族人从此便被自己设计的机关囚禁在山洞之中,最后全族人都死在山洞里面。
韩遂读罢石壁上的文字,心中无限感慨,他同情那木族人的遭遇,痛恨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和叛徒。如果没有他们,那木族人也不至于全族灭亡,那木族人的历史还将继续。也许便不会有这山洞,不会有阿吉木,不会有山前的结界,不会有那么多枉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