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世间又哪里有着绝对的平静呢?
京中很快就出事了。
烟华听着传信回来的石跃细细地说着,三皇子因病高热薨逝,皇后因为爱子伤逝,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也随着一起去了。皇上丧子又丧妻,接踵而来的打击之下,皇上就此颓唐,不理朝事。
方太后传信请长公主回朝主理政事。
烟华知道悦兮的性子,京中如此情形,公主定然是会回朝的。果不其然,悦兮放下书信,便立刻打算回朝主理政事。
烟华其实私心地希望,悦兮能够不要理京中之事。这世上没有谁应该一生下来就背负着这样泼天的责任,若是能放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她看得出来,公主这段日子在草原上过得很平静,或许没有京中的万般奢华,但毕竟是堂堂王妃之尊,自然也不会简陋。于京中而言,便是一片又一片的腥风血雨,搅得人不得安生。
“恐怕公主又是要回京中了。”烟华不无担忧地轻声说道,紧紧蹙着双眉。
良秀从后而来,轻轻地拥住烟华,“公主心系朝堂,更何况与皇上还是骨肉血亲,又让太后亲自传信,定是会回去的。”
“我自然是要跟着公主一同回去的。只是京中,难免公主又会万分疲惫了。”
“京中事情繁杂,很多事情都是避无可避的。”良秀轻声安慰道。
很快,烟华便随着悦兮一同回了京中,让她颇为庆幸的是,韩川王也随着悦兮一同回了京,让她心里十分安心。在她眼中,永远不展欢颜的公主,终于得到了一人的真心相爱。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在漫天的尘土飞扬中踏上了回京的路。
一别许久,烟华心中也有着不小的感慨,想当初初来此地,还是那般的不适应,现下却不舍得回去了。
不出众人所料,京中果然一团乱麻,群臣群龙无首之中难免极为放肆散漫,后宫之中幸得湘妃的料理,才不至于一团乱麻。
烟华就这样看着、陪着公主,看她在朝堂之上毅然震慑群臣,压下那些心中怀有异动的臣心,批阅没完没了的奏折,以及永远不会消失的所有琐碎事务,她很心疼,倒着茶水的功夫,轻声说道:“公主歇歇吧,回来这几日,公主恨不得长在这养心殿中。”
悦兮接过茶水,轻声一叹,“没办法啊。”
没过了多久,宫中就都传开了。那么多人劝都无可奈何的依旧颓废酗酒的皇帝,却让长公主三两下就给劝慰好了。皇帝振作起来了,这宫中的人心也都踏实了。
烟华犹为放心。尽管公主到哪里她都会跟着去的,但似乎她更喜欢韩川六部中草原的广阔和繁茂,那里是一片自由自在的天地,她希望她心中珍之重之的公主能够得到片刻的喘息和自由。
她以为,京中的事情自此风平浪静之后,她也会随着公主再一次回到韩川,一切还如往常一样,不会有着一丝一毫的变化。
可那天,她忽然听到消息,说是公主在太后的慈宁宫中昏倒了。她看着公主被抬回时的苍白脸色,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万分忧心。却也是以为公主是太累,或是体虚的缘故,只要休养一番便会好起来。
“长公主殿下长期忧思,寒气侵入五脏六腑,时日无多,微臣拼尽一身医术,也不过能多延几日长公主的性命。”
烟华听完后,一时间竟是呆愣在当场,直到看清众人严肃而又悲戚的面容之时,才蓦然回神,知道太医所言并非虚假。她忍不住倚在门框之上,泪如雨下,紧紧地捂住嘴唇,“怎么会!?怎么会如此!?”
她忍不住斥责老天的不公,那么善良的公主,为何要经受这般的命运。年少之时为了家国和亲,遇上真爱,却又因为流言蜚语而阴阳永隔。为国为民付出了那么多的苦心,却并没有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而今,竟是时日无多了。
何其无辜!
为了留下公主的性命,她每天守在悦兮的身边,和连姑姑一起替悦兮熬药,并看着她亲口喝下去,众人都期望着,悦兮能够一天天好起来。
看见韩川王一介王上,每日红着双眼站在炉子前面亲手替悦兮熬药,她都忍不住心中发酸。一向不信阴司鬼神的她,每日潜心祈祷,跪在佛前,诚恳祝愿,“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求求您,您能不能留下公主的性命,烟华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换,求求您了,公主是个极好的人。”
说着,眼泪却忍不住滑落了。身后良秀见此,也是红了眼眶,二话不说地将烟华拥入了自己怀中,轻声劝慰,“放心吧,放心,公主福大命大,必不会有事的。”
烟华点点头,此后,她日日守在悦兮窗前,看着悦兮日渐消瘦的面容。
奇迹并没有发生,或者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奇迹的存在。在日复一日的精心诊治之下,悦兮依然毫无保留地衰弱下去,脸色更加苍白,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带走一样。
终于,那一天终于还是来临了。
悦兮临终之际,依然在为他们这些人打算,将公主府中的所有积蓄,都分给了他们。
烟华握着沉甸甸的珠宝和金子,并没有一丝丝喜气,甚至依然忍不住地在哭泣,她只想公主回来。这个世界上,曾经真心实意地待她好的恩人,将她从深渊中拉出来的人,给了她如此完满幸福的人生的人。
所以她毅然选择了依然和连姑姑他们住在一起,遥遥对着公主府,和悦兮的墓,能够给她带一些东西,整理一下墓前。
如此,甚好。
这样的平静日子,也是公主所一直期盼的。
公主放心,您对烟华的好,这辈子都不曾忘怀。
低下头,看着身旁熟睡着的良秀,烟华忍不住轻轻泛起一丝甜蜜的微笑,躺在一旁,清清静静地睡去了。
这是她的一生,不悔,也不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