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华沙之围
可乐不加冰块2025-09-01 20:561,522

  奥斯曼·努里的高加索集团军在得到外高加索地区的兵员补充后,军队人数迅速膨胀。

  负责阿塞拜疆防线的第五军在北阿塞拜疆征召了大约两万青壮年,北阿塞拜疆的部落酋长们对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非常支持。

  一方面是出于信仰原因,伊斯坦布尔的哈里发冕下发布了‘sheng战’的教令,正是因为穆拉德发布的‘sheng战’教令,奥斯曼帝国才能堂而皇之的把埃及人、阿拉伯人、苏门答腊土著等信仰伊斯兰教的非土耳其人送上战场。

  当然,埃塞俄比亚人不算,谁叫他们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呢?把附庸国的士兵送上战场根本不需要什么借口!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奥斯曼老爷们给的太多、画的饼实在太大了!

  按照伊斯坦布尔方面的指示,阿塞拜疆人是被单方面纳入土耳其族的。伊斯坦布尔不承认阿塞拜疆人的独立的民族,而是把阿塞拜疆人视为土耳其族下的一个分支。

  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的语言相似大部分词汇都可以互通,且双方都认为自己是突厥人的后裔。

  不仅如此,俄国境内的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连信仰都一样,都是伊斯兰教的逊尼派。

  如此多有利的条件摆在面前,伊斯坦布尔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扩大帝国境内主体民族人口的机会。

  于是,阿塞拜疆人就这样被成为了土耳其人。

  只是不知道阿塞拜疆人在知道自己被成为土耳其人后会是什么反应,很大可能他们会默默接受。

  毕竟,土耳其人在奥斯曼帝国可是人上人的待遇,不仅能够享受到各种政府给予的补贴,还能优先被选为移民获得一大块土地。

  北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人被成为了土耳其人,他们参军的待遇自然也是向土耳其人看齐。

  在战场上死了有抚恤金和土地,立下战功也能够军功授田。

  这些待遇阿塞拜疆人以前可没有遇到过,不管是给酋长老爷打仗,还是给俄国人打仗,能发工资就不错了!

  现在奥斯曼老爷们不仅愿意给钱,还愿意给土地,阿塞拜疆人哪里有不上的道理。

  北阿塞拜疆把两万多人送进了高加索集团军,南面一点的亚美尼亚也不遑多让,派出了一万八千人进入高加索集团军。

  亚美尼亚的独立和王位彻底迷惑住了拉扎里安,靠着让亚美尼亚独立的由头和亚美尼亚独立后的利益分配,拉扎里安说服了亚美尼亚的地方豪强们去支持奥斯曼帝国。

  那些曾经在土军入侵中不抵抗的亚美尼亚地方武装就这样被送入了高加索集团军。

  有了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的加入,高加索集团军的兵力荒终于得到缓解。

  在得到兵力补充的第一时间,奥斯曼·努里就把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的军队投入了几个快要崩溃的战场。

  虽然这些补充的兵力不足以支持高加索集团军进行反攻,但是至少可以稳住目前的战线,不至于让高加索集团军丢掉前期占领的外高加索的土地。

  高加索战线的困局暂时解决,穆拉德便可以把目光死死的放在欧洲战场。

  自从奥斯曼帝国联合奥地利帝国发动冬季攻势后,奥地利战线和多瑙河战线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在多瑙河战线发动进攻奥斯曼军队推进缓慢,并且每往前推进一步都必定付出大量伤亡。

  多瑙河战线的俄军在阵地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而且还抄袭奥斯曼军队用机枪和铁丝网来增强阵地的正面防御。

  俄军装备的机枪是圣彼得堡千里迢迢从美国购买的,铁丝网则是俄国国内在开战后抓紧制造的。

  正是靠着对奥斯曼军队的模仿和抄袭,多瑙河战线的俄军让奥斯曼军队体会到了曾经他们面对土军阵地上铁丝网和机枪的无能为力。

  唯一让多瑙河战线土军庆幸的是俄军没有把他们的火炮学过去,靠着火炮技术的优势,多瑙河战线的土军尚且能够向前推进。

  反观奥地利军队,克拉科夫方向和利沃夫方向的奥地利军队打出了难以置信的战绩。

  利沃夫方向的奥地利军队向**进快一百公里,打到了俄罗斯帝国乌克兰地区的罗夫诺。

  克拉科夫方向的奥地利军队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从克拉科夫一路北上打到了波兰首府华沙。

  此时的华沙不仅是波兰的首府,同时也是俄国的第三大城市。

  包围这样一座城市,足以可见奥地利是真的在战争中动真格了!

继续阅读:第四百三十三章:土军司令部哈索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61拯救奥斯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