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突破了第一道暗哨后,奇袭阿尔巴门奇的土军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阿尔巴门奇第二道防线上的埃军士兵,也就是守在街道上的埃军发现了进入城内的土军,双方立即在街道上展开激战。
埃军和土军在街道上交火的声音迅速传递到孟尼利克二世的行宫,正在行宫内准备远程微操博勒达前线的孟尼利克二世被枪声惊到。
“怎么回事!为什么外面有枪声传来?去个人看看。”孟尼利克二世急忙派出行宫内的埃军军官去查看情况。
大约过了半刻钟,那名被孟尼利克二世派出去的埃军军官急匆匆的跑了回来,神色慌张的走到孟尼利克二世身边附耳说道:“陛下,奥斯曼人的军队打进阿尔巴门奇了,我们的士兵正在拼死抵抗。”
“什么?!”孟尼利克二世乱了阵脚,随即又问道:“搞清楚奥斯曼人的军队人数有多少吗?”
那名埃军军官难为的摇了摇头:“陛下,外面的秩序太混乱了,我们根本搞不清奥斯曼人有多少军队打到了阿尔巴门奇。”
“不应该啊。”孟尼利克二世还在努力消化这个消息:“不应该啊!博勒达前线还没有失守,奥斯曼人是从哪里来的?”
孟尼利克二世和那名埃军军官的对话被行宫内其他埃军将军们听去。
得知土军打进了阿尔巴门奇,这里的埃军将领们众说纷纭。
“陛下,博勒达没有失守,这伙土军可能是从阿拜亚湖来的,他们的数量不会太多,凭我们在阿尔巴门奇的军队肯定能够守住!”
“陛下,还是先撤退吧!这伙土军可能是从阿拜亚湖来的,也有可能是博勒达失守了,但是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
众多埃军将领中,有劝孟尼利克二世继续坚守的,也有劝孟尼利克二世投降的,在两波人的游说下,孟尼利克二世本来就乱了的阵脚更加混乱。
在艰难的抉择过程中,孟尼利克二世想到了自己在大湖地区的退路,于是咬牙道:“博勒达前线的战况我们不清楚,我不能用所罗门王朝的传承去赌博勒达前线没失守,收拾东西准备撤退吧。”
眼看孟尼利克二世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那些早就想离开埃塞俄比亚的将领和大臣们一个个的高呼:陛下英明。
随后,从亚的斯亚贝巴逃到阿尔巴门奇的埃塞俄比亚的王公贵族们,又从阿尔巴门奇开始逃跑了。
孟尼利克二世这些王公贵族们带头一跑,原本还在阿尔巴门奇抵抗的埃军士兵们,看到孟尼利克二世带头跑路,顿时也没有在阿尔巴门奇抵抗奥斯曼军队的意志了。
阿尔巴门奇的战线一触即溃,奇袭的土军部队就像冲入斑马群的狮子,肆意的攻击着逃亡的埃塞俄比亚人。
而阿尔巴门奇溃散造成的影响迅速向博勒达前线蔓延,博勒达的埃军得知自己守卫的阿尔巴门奇已经被土军攻占,国王孟尼利克二世也已经向边境逃亡,博勒达埃军士兵的士气瞬间崩溃。
萨德廷率领的第611旅主力趁机对博勒达的埃军发起了最后的猛攻。
在最后硬撑了土军半个小时的强攻后,博勒达剩下的埃军在总指挥阿兹克的带领下,正式向萨德廷的第611旅投降。
拿下博勒达和阿尔巴门奇,接着萨德廷指挥第611旅继续沿着孟尼利克二世撤离的方向追击,准备一举把孟尼利克二世和他的残党彻底驱逐出到奥斯曼帝国的边境线外。
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两个,孟尼利克二世在几次试图重返埃塞俄比亚的计划失败后,最终在英国人的斡旋之下,在英国和奥斯曼的边境一座名为伊莱特雷的小镇上签订了停战协议。
根据《奥斯曼-埃塞俄比亚停战和约》的规定:
1.孟尼利克二世放弃自己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头衔,将其转交给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陛下。
2.所罗门王朝放弃所以埃塞俄比亚领土的主权。
3.英国允许所罗门王朝进入图尔卡纳湖和维多利亚湖地区,所罗门王朝成为大英帝国的附庸国。
4.奥斯曼帝国不得阻止所罗门王朝在埃塞俄比亚境内招募移民的活动,同时所罗门王朝每年从奥斯曼帝国境内招募移民的数量不得超过五万人。
签订完这份停战和约,埃塞俄比亚的土地正式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主权之下,持续了接近半年的土埃战争也迎来了最后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