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孟尼利克二世做好了和奥斯曼帝国死磕的准备后,在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英国和奥斯曼帝国正进行第一次外交接触。
奥斯曼帝国政府在奥属东非冲突上的态度是明确的,对于敢挑衅的埃塞俄比亚人,不仅要在边境反击,更是要把战线推到埃塞俄比亚的首都。
而对于英国人,奥斯曼帝国政府的态度就开放多了,战争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奥斯曼帝国不断向奥属东非南部边境调兵的同时,帝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以塞维尔为代表的外交团访问英国。
塞维尔的外交团抵达伦敦时,与预想的情况不一样,塞维尔一行人受到了伦敦政府的热情欢迎。
虽然此刻土军和英军在奥属东非还存在着军事摩擦,但是那点薄弱的战斗还不值得拿上台面。
时任英国内阁外交大臣的格兰维尔接待了从伊斯坦布尔到来的塞维尔一行人。
在英国外交部的接待厅内,格兰维尔和塞维尔分坐在桌子的两侧。
塞维尔观察着这位陌生的英国外交大臣,同时在心里回忆起帝国外交部对格兰维尔的情报。
格兰维尔和这个时期大部分的英国政治家一样,虽然格兰维尔是自由党,但是依旧是贵族出身,这点塞维尔从格兰维尔那一头精心打理的金色卷发就可以看出来。
自由党出身的格兰维尔是由现任英国内阁首相威廉·格莱斯顿选出来的,相较于保守党,自由党有着更进步的思想,在治理英国内政问题上,以威廉·格莱斯顿为首的自由派非常在行。
但是英国的对外外交上,自由派的进步主义精英们总有一个弊端:容易对外妥协,哪怕是强大的大英帝国也不例外。
塞维尔观察格兰维尔时,格兰维尔也在观察这位统治了奥斯曼帝国外交部长达二十年的帕夏。
也许是双方都观察到了自己想要的,格兰维尔率先打破场面的沉默:
“塞维尔大臣,伦敦政府非常欢迎您再次来到大英帝国的首都,希望您的到来能够让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冲突能够有所缓解。”
塞维尔回了一句场面话:“格兰维尔大臣,我的来意正是如此,奥斯曼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恐怕存在着一些误会。”
“您是说在东非的误会吗?”格兰维尔秒懂塞维尔的意思。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聪明人,目前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正面交锋的地方只有东非,其他地区或是利益不够,或是中间隔着缓冲区,奥斯曼和英国之间尚未发生直接的冲突。
“是的,因为一些小误会,让奥斯曼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边境一直不安分,细微的摩擦虽然并不算什么事情,但是难免会让奥斯曼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塞维尔顺着格兰维尔的话说下去。
格兰维尔认可的点头,然后抽空对侍从挥了挥手,让侍从把两杯红茶递上来。
“塞维尔大臣,您说的事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东非的边境冲突我也是知道些的,最近这个问题都被放到了国会上面争论。”格兰维尔说道:“首相先生也对东非的边境冲突非常重视。”
“但。”格兰维尔话音变调,突然语气坚决道:“维护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重要,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也同样重要,大英帝国是不会在领土和尊严问题上让步的。”
塞维尔笑了一笑,淡定的回答:“格兰维尔大臣,奥斯曼帝国当然懂得尊重其他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所以我们非常乐于遵守《伊斯坦布尔条约》划分的非洲边境线。”
《伊斯坦布尔条约》即七十年代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列强瓜分非洲会议后签订的条约,这份条约严格划分了非洲大部分土地的势力归属。
虽然还有小部分争议地区的势力归属没有被划分,但是这与奥斯曼帝国没有关系,因为东非地区的势力划分非常清楚。
英国和奥斯曼帝国在东非地区的边境线与今天肯尼亚北方的边境线几乎无二,而奥属东非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格兰维尔暗道不好,差点忘记这次主动挑事的是英国自己,想要平事的也是英国自己。
格兰维尔讪讪一笑,又说道:“奥斯曼帝国愿意遵守《伊斯坦布尔条约》是一件好事。不过,除了领土问题,大英帝国还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