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愉快。”
“友谊万岁!”
米德哈特和安德拉斯达成一致,前不久还是奥斯曼帝国盟友的塞尔维亚就这样被米德哈特卖了个精光。
在出卖完塞尔维亚人后,米德哈特突然想起曾经对塞尔维亚人的许诺——只要塞尔维亚参战,奥斯曼帝国就把一部分波黑地区交给塞尔维亚。
当初奥斯曼帝国把波黑地区一物两卖,现在到了要兑现承诺的时候,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米德哈特很快就释然了。
塞尔维亚马上都要被打包卖给奥地利人了,那还管他干什么?
于是,米德哈特招来帝国外交部负责管理和谈会议参会名单的官员,对其吩咐道:“明天的和谈会议,禁止塞尔维亚代表进入谈判会场。”
前面不是刚把塞尔维亚代表纳入和谈会议名单中吗?怎么突然又把塞尔维亚代表去除出了和谈会议名单?
帝国外交部的官员虽然对米德哈特的这项命令感到疑惑,但是大维齐尔亲自下达的命令,他没有质疑或者拒绝执行的权利。
“是!帕夏。”
...
次日一大早,欧洲各国的媒体记者们早早的就聚集在了和谈会场的门外。
和谈会场的大门紧闭,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宪兵和警察们牢牢的把守着大门及其周围的围墙,防止那些胆大包天的记者翻墙进入会场。
荷枪实弹的军警们威慑住了这群心怀不轨的记者,看着杀气腾腾的帝国宪兵,他们生不出翻墙进入会场的想法。
毕竟,这里是十九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韩国,能够发生六十岁老人翻越围墙突破军警封锁的奇闻怪事。
这群记者要是敢翻墙,墙内的宪兵就敢把枪口对准他们。
所以,各大媒体的记者们只能等候在门口,以期望谈判会场内的奥斯曼官员能够给出一定进入会场的名额。
再不济,等候在门口也能够蹲到第一手新闻。
俄土和谈会场外的记者们没有白等待,他们想要的新闻马上就赶来了。
时间离谈判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战争双方的代表陆续进入和谈会场。
每当有国家代表乘坐的马车经过大门时,等候在门口的记者们就会一拥而上,期望能够从代表们的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新闻,然后联系国内的报社发表出去。
而作为这次俄土战争中的三巨头,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的代表尤其受到记者们的追捧。
身为战败国的俄国代表戈尔恰科夫乘坐的马车途径大门时,戈尔恰科夫强硬的让随从驱逐了堵门的记者。
俄国战败本就让戈尔恰科夫脸面无光,这群堵在门口的记者们又刀口上撒盐,一遍遍的大声质问俄国是不是要承认战败,戈尔恰科夫自然是不想在此处停留。
而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代表就不一样了。
奥地利帝国的首相安德拉斯亲自担任和谈代表,面对围上来的记者们,安德拉斯站在马车上放出胜利宣言:
“奥地利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组建的坚不可摧的联盟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我们再次保护了东欧、巴尔干乃至高加索的和平!”
在安德拉斯之后,奥斯曼帝国的代表也出现在了谈判会场的门口。
米德哈特作为奥斯曼帝国的代表以及伊斯坦布尔的东道主,他的出场方式更是高调无比,一辆奥斯曼汽车载着米德哈特缓缓行驶到会场门口。
米德哈特的出现立即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是因为米德哈特是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其地位超然;二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了公开了政治场合。
记者们的好奇心即是出自于对米德哈特的,又是出自于对米德哈特身下汽车的。
在米德哈特出现后,记者们抛下了安德拉斯,立刻朝米德哈特围了过来。
“大维齐尔,奥斯曼帝国侥幸再一次战胜了俄国,这次奥斯曼帝国的和谈条件还会向上次一次宽松吗?”
提问的人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从他的口中,米德哈特感觉到独属于大英帝国的骄傲。
什么叫侥幸再一次战胜了俄国人?难道奥斯曼帝国离开了英国就是侥幸吗?
米德哈特对这名英国记者非常不满,所以直接略过他,回答了他后面的一家比利时报社的记者的问题。
“米德哈特首相,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同时对俄国宣战,你们之间是达成了某种交易,还是像安德拉斯首相说的那样,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帝国结成了同盟?”
米德哈特肯定的点头说道:“安德拉斯首相说的没错,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结成了坚不可摧的联盟!”
“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帝国的同盟将竭尽全力维护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和平,在两国同盟的领导之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破坏巴尔干和东欧地区的和平!和平万岁!”
安德拉斯和米德哈特先后承认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的同盟,这让在场的记者们心涌澎湃。
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这两个强大的列强公开同盟关系,这足以称得上是政治上的大新闻。
听到这里的记者们无一不庆幸还好自己今天来了。
回答完比利时记者的问题,接着又有记者问道:“大维齐尔帕夏,奥斯曼帝国对俄国有领土要求吗?奥斯曼帝国会在这次谈判中要求俄国归还以往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抢走的领土吗?”
问出这个问题的记者显然对奥斯曼帝国和俄国的恩怨相当了解,不然不会说出俄国归还奥斯曼领土这句话的。
米德哈特在心里默默回答:早在前面的谈判中,俄国就要归还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了。
不过,想是这样想,话到嘴边又变了一副模样:“关于领土问题,奥斯曼帝国政府已经和俄国政府达成一致,我们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让奥斯曼与俄国之间能够存在一段长久的和平时间!”
虽说胜利者拥有羞辱战败者的权利,但是米德哈特选择收敛一些。
在与戈尔恰科夫的谈判中,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目的基本已经达到,现在奥斯曼帝国上下都希望快点结束和俄国的战争,然后消化战争的胜利果实,把帝国的精力再次全部投入到建设中。
因此,为了避免刺激到俄国,准确的来说是俄国国内的主战派,米德哈特零模两可的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奥斯曼帝国要不要收回曾经被俄国占领的领土,仅从米德哈特的回答,在场的记者们难以判断。
没有得到米德哈特肯定的回答,那名记者还想追问,但是米德哈特丝毫不给他这个机会,马上又点了另外一名记者来回答。
这是一名来自德国的记者,按道理来说,德国作为奥地利帝国的邻国,德国记者应该更在意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的联盟。
但是这名德国记者偏偏向米德哈特身下的汽车提问:“帕夏,我想知道您今天乘坐的这个...”
德国记者还不知道这东西叫汽车,米德哈特笑着对他提示道:“汽车。”
“哦!对,汽车,您今天为什么会选择乘坐汽车来到参加谈判?”德国记者问道。
“因为它比马车方便。”米德哈特如是答道:“经过帝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的完善,汽车已经是一项成熟的交通工具。”
“它的速度和稳定性都不弱于马车,而且还不需要像那些娇生惯养的马儿一样需要细致的保养,也不需要吃草,加入一桶汽油就足够它围绕着伊斯坦布尔城逛好几圈了。更重要的是,乘坐它不用闻那马粪的味道。因此帝国政府已经在考虑在伊斯坦布尔范围内,政府部门全面用汽车代替马车!”
米德哈特的回答纯属是在为奥斯曼帝国生产的汽车打开市场。
从第一辆汽车在实验室中组装出来,到如今量产的奥斯曼汽车,虽然帝国的工程师们对汽车的缺点进行了完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汽车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谁叫米德哈特今天坐汽车来是带着任务来的,自然要点奥斯曼汽车的优点说。
至于故障率高、浓郁的尾气等缺点,米德哈特闭口不谈。
在米德哈特说完帝国政府会用汽车全面代表伊斯坦布尔范围内为政府服务的汽车时,人群又爆发出一阵惊呼声。
自从马车成为人类的交通工具以后,还没有哪一项交通工具能够取代它,哪怕是蒸汽火车也不行。
而如今米德哈特的一番发言,让在场的记者们意识到,比起俄土战争的和谈,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出现了——交通界的革新!
在场的记者们已经开始在满腹草稿,计较起该如何向国内的报社汇报今天得到的众多震撼消息。
有了今天的这些新闻,记者们感觉未来一个月都不用再为在报纸上写什么而发愁了!
这次的伊斯坦布尔没有来错,每一条新闻都是足以作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