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西班牙人在菲律宾还打得难舍难分,随着日本人把英国人引下场,这场日西战争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战争不再是和日本和西班牙之间的殖民战争,而是奥斯曼帝国及其盟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霸权战争。
就像现在中东正在进行的法尔斯-波斯战争一样,日西战争的双方也分别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和大英帝国的代理人。
今天奥斯曼帝国向菲律宾输送一船武器,明天英国就给日本提供一支印度雇佣军。
1903年12月9日,奥属东印度首府班达亚齐。
班达亚齐这座城市原本是亚齐苏丹国的首都,但是伴随着奥属东印度在东南亚不断的殖民扩张行动,亚齐苏丹国正式并入奥属东印度。
亚齐苏丹本人也成为了穆拉德正式分封的贵族,贵族等级为第二级的伯爵,领地面积不变但是要把班达亚齐贡献给奥属东印度作为首府。
不过,附属国和殖民地共用一座城市作为首府的时间已经持续不了多久了。
奥属东印度和英属印度都存在着一样的困境,两个殖民地都把政府核心放在了最先登陆的地方,但是随着两座殖民地的不断扩张,无论是奥属东印度首府班达亚齐还是英属印度首府加尔各答都面临着统治重心偏移的问题。
奥属东印度的范围包括苏门答腊岛、三分之一的加里曼丹岛,以及即将到手的棉兰老岛。
班达亚齐的城建虽然通过数十年的建设已经达到了欧洲国家的水平,但是班达亚齐的地理位置相较于奥属东印度的统治范围而言,实在是过于偏僻。
所以奥属东印度殖民政府才有了在迁都的想法,把统治重心南移到苏门答腊岛的南端的占埤附近,那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相当于奥属东印度的中心,而且周围的居民也都是穆斯林,同时距离荷属东印度的爪哇岛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不管从那个方面来看,新占埤都比班达亚齐更适合作为奥属东印度的新首府。
但考虑到城建的速度问题,奥属东印度把首府搬迁至新占埤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首府搬迁到新占埤之前,班达亚齐还是奥属东印度最为核心的城市。
奥属东印度的重要设施都放在班达亚齐,包括奥属东印度唯一的军工厂——亚齐兵器制造厂。
奥斯曼帝国的武器厂全部是国有或者国家和皇室贵族财团合资的,而奥属东印度的亚齐兵器制造厂就是一座合资武器厂。
虽说是合资,但是主要的出资人其实只有一个——托卡特公爵。
亚齐兵器制造厂由托卡特公爵全资建造,但是股份两成归帝国政府、一成归奥属东印度殖民政府,剩下七成,四成归皇室资本,三成归出资的托卡特公爵。
虽然全资出资建成亚齐兵器制造局只能够拿三成的股份,但是托卡特公爵并不觉得自己的是亏的。
军火贸易的暴利不用多说,亚齐兵器制造厂又是唯一一个准许在奥属东印度建造的武器厂。
不说远东地区的武器市场,就垄断奥属东印度武器市场这一条就足够亚齐兵器制造厂赚的盆满钵满了。
而能够吃下这么一块肥肉,托卡特公爵的背景也绝对不会低。
前任托卡特公爵的名字叫做奥斯曼·努里,托卡特就是奥斯曼·努里出生的地方,现任托卡特公爵正是奥斯曼·努里的儿子。
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现任托卡特公爵都显得很平庸,四十岁时因为疾病从军队退役,从政又因为政治丑闻断掉了政治生命。
好在穆拉德是一个念旧的人,对于奥斯曼·努里这个潜邸之臣不成器的儿子还算照顾,特地把亚齐兵器制造厂这块肥肉留给了现任托卡特公爵。
平日里,亚齐兵器制造厂就负责供应奥属东印度自行组建的殖民地军队和本土在奥属东印度驻军的采购,然后再就是向远东兜售武器。
其中采购武器最多的当属淸国的两广地区,亚齐兵器制造厂生产的奥斯曼制式武器在淸国的两广地区相当畅销。
而在日西战争开打后,亚齐兵器制造厂的产品又多了一条销路。
帝国政府向亚齐兵器制造厂下达了三万支亚齐1898式步枪以及一百万发子弹的订单,用于支持西班牙人对抗日本人。
亚齐1898式步枪属于奥属东印度殖民地军队和本土驻军的制式武器,是亚齐兵器制造厂的工程师根据热带雨林的作战需求,从帝国本土装备的班德尔马1890式步枪改装而来的,主要是缩短了枪支的长度,以及采用了更耐腐蚀的枪管。
在帝国政府之后,西班牙政府又额外向亚齐兵器制造厂订购了一万支步枪和三百万发子弹。
即使国内的财政相当紧张,但是西班牙政府依旧爽快的提前支付了全款二十六万里拉,而西班牙政府如此爽快的付款自然是有条件的。
西班牙政府要求亚齐兵器制造厂承担把武器和弹药运送进菲律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