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拉德没听到米德哈特前半句的‘需要盟友的帮助’,只听到了米德哈特后半句的‘并非难事’。
“既然不是难事,那帝国政府想想办法,准备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桥,下次再进行巡视,我要让我的专列通过跨海大桥从欧洲去到亚洲!”穆拉德不容置疑的吩咐道。
米德哈特突然感觉自己刚刚说的太绝对了,但是海口已经夸下,米德哈特只得低头回道:“是,陛下。”
“不过...”米德哈特想到了一个搪塞穆拉德的理由:“帝国政府的财政尚不富裕,建造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跨海大桥恐怕暂时无能为力。”
“嗯,帝国政府的财政确实是一个大难题。”穆拉德点点头,但话说回来,穆拉德又道:“不过,帝国政府可以先设计出跨海大桥的建造方案。至于建造跨海大桥需要的资金...,想想办法,让伊斯坦布尔的商人募捐建造!”
博斯普鲁斯跨海大桥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奥斯曼东西领土的交流,对于伊斯坦布尔的商人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建造跨海大桥有利于商贸,再加上帝国政府的威权,穆拉德心想不会有商人不肯出钱出力。
米德哈特点了点头:“陛下,我会仔细考虑您的建议,如果没有问题,帝国政府会立即采取行动。”
“嗯嗯。”
穆拉德和米德哈特的交流至此,两人乘坐的渡轮也靠岸伊斯坦布尔亚洲一侧的码头。
穆拉德走出渡轮船舱,外面的码头上已经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们控制。
侍从在渡轮甲板和码头中间铺上一层铁质的横板,然后小心翼翼的扶着穆拉德走上码头。
米德哈特欲跟着穆拉德一起走上码头,不过被转头的穆拉德喝令停下:“好了,我的首相,你把我送到这里就足够了。帝国政府的事务还需要麻烦你,你就先回去吧。对了,不要忘记跨海大桥的事情,帝国政府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我希望能够在我巡视结束以后,我回到伊斯坦布尔就能够看到帝国政府建造跨海大桥的计划。”
“是,陛下。”米德哈特站在渡轮甲板上弯腰朝穆拉德行了一礼,直到穆拉德的人影消失,米德哈特的身子才直立起来,对一旁的其他官员命令道:“开船回去。”
......
穆拉德的巡视车队从伊斯坦布尔的亚洲一侧重新开始启程,在前往伊兹密尔的途中,途径了马尔马拉海亚洲沿岸的繁华地区,如布尔萨等地。
这里虽然与伊斯坦布尔隔了一个海峡,但是也享受到了马尔马拉海繁荣的海上贸易带来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由于布尔萨与奥斯曼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半岛的铁矿区较近,靠着距离原材料地近的优势,布尔萨大力发展钢铁冶炼产业,吸引了大量不愿意渡海前往伊斯坦布尔的进城农民。
布尔萨蓬勃发展的钢铁冶炼产业又进一步刺激了布尔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至于整个布尔萨就像是马尔马拉海对面的一个低配版的伊斯坦布尔。
这座城市足够穆拉德为它停留一天,在短暂的停歇后,穆拉德的巡视车队直奔爱琴海沿岸的奥斯曼帝国第二大城市——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位于安纳托利亚半岛最西部的伊兹密尔省的伊兹密尔中央桑贾克,与伊兹密尔同属伊兹密尔省的还有三个桑贾克——艾登桑贾克和马尼萨桑贾克以及门特谢桑贾克。
伊兹密尔省自古以来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富庶领土,这里的农业冠绝整个帝国,伊兹密尔省生产了奥斯曼最多的葡萄、无花果等经济作物。
同时在奥斯曼改革之前,伊兹密尔省也是奥斯曼传统手工业第二强大的省份。
而作为伊兹密尔省的中心城市,毗邻爱琴海,地理位置优越的伊兹密尔自然在奥斯曼帝国宏伟的工业化进程中脱颖而出,继续保留了自己身为奥斯曼第二大城市的地位。
如今的伊兹密尔有着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纺织业和造船业,同时由于伊兹密尔省以及周围安纳托利亚其他农业省份对化肥的需求,伊兹密尔还有着整个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化工产业。
在人口上,伊兹密尔早在1876年就突破了一百万,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继伊斯坦布尔之后,第二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
不管从人口规模,还是工业规模上来说,伊兹密尔都是毫无争议的帝国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