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拉德把自己想要迁都的三个理由说出来,但是并未说服里法特。
“陛下,您说的这三个理由确实有道理,但迁都对帝国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伊斯坦布尔在帝国国民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伊斯坦布尔便是帝国的首都,国民心中只会承认伊斯坦布尔是帝国的首都!”
“况且帝国现在一片繁荣,贸然迁都一定会在帝国内部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反对声。迁都还会影响外国资本对伊斯坦布尔的信任,这对伊斯坦布尔的经济繁荣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帝国政府近年来在伊斯坦布尔公共建设上的投资也相当巨大,迁都以后,帝国政府需要重新对安卡拉进行建设,这又会对帝国政府的财政造成二次浪费。”
“最后,伊斯坦布尔是帝国体量最大的城市,把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出,我担心伊斯坦布尔会出现独立倾向。”
“所以陛下,我不是很赞成您迁都的想法。”
“但...”里法特停顿了片刻,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如果这是您的命令,那我会积极的执行,向您效忠是我的使命!”
里法特内心是相当不赞成迁都的,毕竟迁都对于穆拉德来说只是一句命令的事情,而帝国政府就要考虑的多了。
像帝国政府机构的搬迁、如何向国民解释、迁都后如何处理伊斯坦布尔的位置,还有里法特该怎么向保守党党内的人士解释等等。
但作为一名一向以苏丹陛下忠犬自居的首相而言,这些难题在自己的人设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里法特很清楚自己权力的来源,表面上来源于帝国议会的选举,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穆拉德的信任。
穆拉德信任里法特,所以里法特能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相。
“好了,里法特,不用这么严肃,这只是我们的一次私下里的讨论。”穆拉德满意的打断了里法特的表忠心。
“是,陛下!”
里法特依旧严肃的回道。
里法特很清楚穆拉德只是这么说一句,要是自己真的当真了,那就是真的蠢。
接着,里法特就听到穆拉德继续说道:“迁都的事情,你说的这些问题我都有考虑到,伊斯坦布尔作为帝国首都的历史确实悠久,放眼整个帝国也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比拟伊斯坦布尔的地位。”
“我非常清楚放弃伊斯坦布尔作为首都时会遭遇到的反对压力,所以我在想,可不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迁都方式。”
“伊斯坦布尔依旧作为帝国法理上的首都,把象征帝国最高权力的苏丹皇宫——耶尔德兹城留在伊斯坦布尔,其余的政府机构:帝国政府、帝国议会、最高法院等一律迁移至距离伊斯坦布尔四百五十公里的安卡拉。”
穆拉德这一想法参考的就是后世韩国的办法,把政府机构从拥挤的首尔迁到一座新城,只把总统府、国会等少数几座最高权力机构象征性的留在首尔。
而穆拉德比韩国人要做的更加决绝一些,只在伊斯坦布尔象征性的保留一座皇宫来证明伊斯坦布尔的首都地位,其他的政府机构全部搬迁至安卡拉。
“陛下,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需要的只是迁移伊斯坦布尔的行政职能,伊斯坦布尔依旧是帝国的首都对吗?”里法特恍然大悟:“如果是这样,那迁都的反对阻力就非常小了。”
穆拉德点了点头:“我打算在安卡拉设立一个新的和伊斯坦布尔并列的特别市来作为帝国新的行政中心,然后再在伊斯坦布尔特别市和安卡拉特别市之间另修建一条快速铁路。”
“以现在列车的运行速度,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只需要五个小时,这比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端到伊斯坦布尔的亚洲端的速度还要快。”
“帝国政府也不用因此担心迁都以后,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之间出现政令不达的情况。”
穆拉德的最后一句话给里法特吃了一颗定心丸。
伊斯坦布尔出现独立倾向是里法特在迁都可能出现的问题中最担心的事情,但按照穆拉德的说法,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的速度比伊斯坦布尔欧洲端到亚洲端的速度还快,那这个担心就有些多余了。
只要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土地都处在帝国政府的眼皮子底下,那独立的事情自然是无从说起。
“迁都的事情,里法特你拿到内阁和议会上讨论讨论,尽快给我一个答复。”穆拉德毫不留情的给里法特下达了指示。
说是讨论,但实际上就是命令。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