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前往普鲁士
可乐不加冰块2025-09-01 21:203,003

  一番冗长的大道理发言过后,穆拉德回到实际。

  这份由帝国统计委员会统计的人口数据基本符合穆拉德对这个时代奥斯曼帝国人口的认识。

  在不计算埃及和附属国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内还拥有两千三百万人可以统计的人口属实是可以了。

  因为穆拉德知道这份人口数据肯定不是奥斯曼帝国真实的人口数量。

  以穆拉德对奥斯曼帝国的了解,肯定还有很大一部分女性人口和部落民并未被纳入人口统计当中。

  如果把这部分隐形人口加入其中,奥斯曼帝国的人口数量应该还会往上增长个两三百万。

  不过,穆拉德也并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毕竟这次人口统计只是穆拉德想要粗略的知道奥斯曼帝国的人口情况到底怎么样。

  等身份证制度彻底在奥斯曼帝国铺开以后,到时候得到的人口数据才是最精确的。

  因此,这次人口统计才会显得有些简陋,只统计了人口数量和宗教信仰,而性别和民族都不在统计的范围之内。

  当然,这份人口统计数据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完美的把多瑙河省等传统基督徒生活的省份的人口数据展现了出来。

  由于巴尔干战争主要发生在基督徒生活的省份上,这就导致多瑙河省、尼什省等传统意义上的基督徒省份人口锐减。

  但是即使经历了这次巴尔干战争,生活在尼什、多瑙河省(行政区划图已发群内)的基督徒人口依旧有一百五十余万人。

  这一百五十余万人口主要由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构成,同时他们的信仰几乎都是东正教。

  奥斯曼帝国想要同化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同化,那就只能往别的地方迁徙了。

  至于迁徙的目的地是哪里?

  自然是穆拉德早就预设好的波黑地区。

  知道了尼什和多瑙河这两个省份的人口数量,将来穆拉德迁徙这两个省份上的人口也算是有个准备。

  只要不闹出太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在普奥战争的背景下,奥斯曼帝国想要迁徙这两个省份的东正教徒还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到时候免不了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但是只要能够把这些不安定因素送走,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穆拉德了解完这次人口统计的数据,让埃德姆继续介绍伊兹米特钢铁厂的情况。

  埃德姆:“伊兹米特钢铁厂总投资为110.5万英镑,建设完成后最高产量可以达到年产55万吨钢铁。”

  “不过,目前伊兹米特钢铁厂的产能只能达到最高产能的百分之五十。”埃德姆没有报喜不报忧,伊兹米特钢铁厂的问题也被埃德姆说了出来。

  穆拉德问道:“原因是什么?”

  埃德姆见穆拉德发问,果断说道:“陛下,让伊兹米特钢铁厂产能达不到预期的原因有很多,不过,主要的原因还是以下几点:

  一,伊兹米特钢铁厂内的工人技术不够熟练,钢铁厂工人低下的文化程度让他们难以掌握新机器的操作方式。

  二,伊兹米特钢铁厂缺少熟练的工程师。

  三,交通运输问题,靠近海岸港口的伊兹米特钢铁厂可以依靠海运获得原材料,但是原材料想要从矿场里面运出来却非常麻烦。”

  埃德姆向穆拉德细数伊兹米特钢铁厂的困难,但是穆拉德却看出来了埃德姆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直接说道:“埃德姆,直接说吧,你需要我为你提供哪些帮助?”

  埃德姆见自己的小心思被穆拉德看穿了,索性也直接向穆拉德提出自己的要求:

  “陛下,我希望您能够命令教育部在帝国内建立一座培养工人的技工大学。”

  “同时,修建伊兹米特到卡斯塔莫努省的铁路,把伊兹米特钢铁厂和卡斯塔莫努省的原材料矿场连接起来。”

  穆拉德思索片刻后,同意道:“埃德姆,你的两个要求我都答应你,不过帝国政府拿不出多余的钱去支持你的想法。”

  “成立技工大学的事情,我会让教育部和纳菲亚部对接,但是成立技工大学涉及到的资金全部由纳菲亚部承担。”

  埃德姆满心欢喜的点头道:“陛下,这些项目需要花费的资金全部由纳菲亚部承担,帝国政府不用为此多出那怕一枚库鲁斯!”

  埃德姆要的就是穆拉德的授权,只有有了穆拉德的授权,埃德姆才敢带着纳菲亚部越权行事。

  至于钱的问题,埃德姆毫不担心,纳菲亚部最不缺的就是钱!

  ......

  时间流逝,转眼间伊斯坦布尔便进入了冬季。

  一场小雪过后,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纳菲亚部的五年计划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经济活力,趁着英国和法国的纺织产业因为棉花荒危机,伊斯坦布尔的纺织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别的不说,曾经伊斯坦布尔的布料市场又重新被奥斯曼的本土纺织厂占了回来,甚至伊斯坦布尔的纺织厂开始向埃及和阿拉伯半岛倾销。

  曾经属于英法的市场份额,现在逐渐被奥斯曼帝国的本土企业侵蚀。

  这一切对奥斯曼帝国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当然,工业的发展也必不可少的带来了悲剧。

  任何国家的工业发展都是需要建立在对另一个群体进行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英国和法国靠着对殖民地的剥削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

  奥斯曼帝国不像英法一样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可以在殖民地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

  所以奥斯曼帝国工业化剥削的对象就只能是内部的了。

  帝国境内的附庸国、埃及人、劳工、以及最重要的农民,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进行工业化剥削的对象。

  附庸国和埃及行省被当做奥斯曼工业品的倾销地,劳工和农民则用来控制奥斯曼商品成本的调节器。

  以目前奥斯曼帝国的产业来说,降低产品价格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少人力成本。

  而奥斯曼帝国政府减少人力成本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控制粮食的价格。

  粮食的价格低了,这就意味着工人可以花更少的钱养活一家人,工人养活家庭的花费变低,那工厂就可以给工人发更少的工资。

  如此一来,奥斯曼就可以生产出廉价的商品。

  当然,这个廉价的商品是建立在对帝国内农民和工人的剥削之上的。

  工人拿最低的工资,农民卖最低的价格。

  不过,这些在穆拉德看来都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奥斯曼帝国前进的道路上总是要有人牺牲的,但是牺牲的人总不能是苏丹和帕夏吧!

  既然牺牲的人不能是苏丹和帕夏,那就只能牺牲工人和农民了。

  ......

  苏丹宫殿。

  穆拉德正拿着一份伊斯坦布尔市政府统计的物价清单查看。

  其中小麦价格在每公斤3-5库鲁斯(里拉的辅助货币单位)之间,根据伊斯坦布尔的区域不同,价格有所变动。

  市中心的区域,小麦的价格最高,而在郊区和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区域,小麦的价格则接近奥斯曼帝国农村地区的价格。

  这份物价清单上,除了小麦等粮食价格外,布匹等生活必须物资的价格也标注在其中。

  看完这份物价清单,总的来说带给穆拉德的感受就是:伊斯坦布尔的物价控制很不错。

  市政府尽可能的压低了生活必须品的价格,这让伊斯坦布尔的市民可以享受到廉价的粮食和工业品。

  “咚咚咚。”

  在穆拉德感叹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工作认真的时候,穆拉德办公室的房门被敲响。

  心情愉悦的穆拉德随口说道:“进来。”

  奥马尔推门而入。

  “苏丹陛下。”奥马尔走到穆拉德身前躬身行礼。

  眼看来人是奥马尔,穆拉德放下了手中拿着的伊斯坦布尔物价清单,热情的说道:“奥马尔帕夏,陆军改革一切都顺利吧?”

  “苏丹陛下,承蒙您的信任,一切顺利。”奥马尔回答。

  “嗯。”穆拉德点点头:“你来到我这里是有什么事情吗?”

  奥马尔没有隐瞒的说道:“苏丹陛下,我打算亲自前往普鲁士进行考察。”

  穆拉德诧异的看着奥马尔:“奥马尔帕夏,如果你亲自前往普鲁士考察,那帝国内陆军的改革由谁来主持呢?”

  “苏丹陛下,您不必担忧,我前往普鲁士考察的时间不会超过五个月。在此期间,我已经安排好了陆军改革的一应事务,即使没有我在,也不会对帝国陆军的改革造成影响。”奥马尔自信满满的回答。

  “而且我对普鲁士的了解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知识,想要真正的深入了解普鲁士陆军,我必须前往普鲁士实地考察。”

  “另外,普鲁士人正在与丹麦人进行战争,这是一个检验普鲁士陆军战斗力的机会,我也必须前往亲自查看。”

  奥马尔的态度和理由都让穆拉德找不到反驳的借口,无奈穆拉德只能批准了奥马尔前往普鲁士进行考察的请求。

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七章:土耳其语教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61拯救奥斯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