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拉德进攻俄国的想法吓了奥马尔一跳,奥马尔的回答也让穆拉德吓了一跳。
30个常备军,奥斯曼帝国哪里养的起他们啊!
真要按奥马尔所说的规模打起来,那和打一次加强版的日俄战争有什么区别。
不过,穆拉德转念一想,如果只是局部进攻战争呢?
随后,穆拉德继续问道:“奥马尔,如果帝国只是在局部对俄国人发起进攻呢?”
看来穆拉德还没有断绝进攻俄国人的想法。
奥马尔:“苏丹陛下,您说的是从哪里进攻?”
“外高加索。”穆拉德说道:“帝国陆军在俄国控制的外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在占领俄国的外高加索地区后进入防守状态。如果是这样,帝国需要准备多少军队?”
奥马尔按照自己的认识回答道:“至少需要二十个常备军,其中五个常备军投入到对外高加索地区的进攻中,剩下的十五个常备军布置在多瑙河省防御俄国人的进攻。”
俄国布置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军队也就五六万人,而且还都是俄国军队中的末流部队。
并且奥斯曼军队在外高加索地区作战还能够得到当地穆斯林的支持,虽然俄国人把很多穆斯林遣返到奥斯曼,但是高加索地区除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外,其他地区的人口依旧是以穆斯林为主。
也就考虑到外高加索地区是山地地形,奥马尔才想着调动五个常备军十六万人去进攻外高加索地区,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迅速占领外高加索地区,然后借助高加索山脉防御俄国人的反扑。
至于多瑙河一线,那可就要面对数以百万俄军的进攻了。
奥马尔在说完二十个常备军后,突然觉得这个数字不太保守,至少还要再往上加五个常备军才行。
但话已经说出口了,奥马尔也不好为了一个假设去改口。
不过,在看到穆拉德一副皱眉思考的模样,奥马尔只觉得大事不妙,苏丹陛下不会真的在琢磨进攻俄国人的事情吧?
如果真的是那样,奥马尔那就要改口了。
好在穆拉德目前还没有进攻俄国的打算,奥斯曼帝国连第一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现在挑起俄土战争,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帝国陆军和俄国陆军的差距太大了。”穆拉德感慨了一句,然后对奥马尔说道:“奥马尔帕夏,改革帝国陆军就拜托你了!帝国陆军需要改变现状,至少要拥有单独抵御俄国人进攻的能力。”
“是,苏丹陛下。”奥马尔硬着头皮回道。
刚刚送走一个难题,现在穆拉德又给奥马尔送来了一个难题。
九个常备军足以保卫奥斯曼帝国领土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奥斯曼帝国拥有盟友——英国和法国。
奥斯曼帝国在拥有九个常备军的情况下,再配合英国和法国的支持,抵御奥地利和俄国人的入侵都不成问题。
但是如果是奥斯曼帝国单独抵御俄国,那九个常备军可就不够了。
奥马尔想着如何不失礼貌的向穆拉德提出这个问题,接过还未等奥马尔出口,穆拉德就贴心的为其送上了枕头。
“还有一个问题。”穆拉德说道:“奥马尔,你的计划中提出的建立九个常备军,这个数量太少了,把它提高到十二个。”
“是,陛下!”奥马尔内心窃喜。
不过,奥马尔马上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帝国政府有钱组建十二个常备军吗?组建完以后,帝国政府又养的起十二个常备军吗?
计划都是好的,但是到最后没有钱兑现,那受苦的还是奥马尔。
所以奥马尔问道:“苏丹陛下,组建常备军需要大量的经费,帝国政府能够承担陆军改革和后续的军费吗?”
对于帝国政府的财政问题,奥马尔非常担忧,最近几年奥斯曼政府到处都在花钱,奥马尔很担心帝国政府没有钱给自己去进行陆军改革。
穆拉德知道奥马尔的担忧没有错,因为奥马尔又不知道庞勒从英国骗来了一千万英镑,这一千万英镑中有将近一半被穆拉德当作低息贷款借给了奥斯曼政府,借款的抵押物依旧是奥斯曼五年计划中的国有资产股份。
而且穆拉德的反腐败运动还在进行中,反腐败运动每个月还可以为穆拉德带来一百多万英镑的收入。
从帝国情报局提交上来的数据而言,这笔收入还能持续一年的时间。
并且反腐败运动带来的收益,大部分都归于帝国政府。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贪官们贪污的是国库里面的钱,而不是皇室私人的钱,所以帝国政府拿大头很正常。
分出一笔钱给穆拉德单纯是帝国政府出于对穆拉德的尊重,毕竟反贪污运动是穆拉德发起的,穆拉德不拿钱,其他人哪里敢拿钱。
当然,这笔钱一到穆拉德手中,又马上被穆拉德以低息贷款的方式返回给了帝国政府,抵押物照旧是国有资产的股份。
因此,奥斯曼政府这几年是最富裕的时候,区区陆军改革需要的花费,奥斯曼政府负担的起。
穆拉德大方的说道:“国库里面还有一笔余钱,足够支撑陆军改革的支出。”
既然穆拉德都说钱够,那奥马尔也不好进行反驳,于是说道:“是,苏丹陛下。只要钱够,我就会完成陆军改革!”
随后,奥马尔从尤勒斯宫离开。
......
继伊尔马兹意图谋反的消息后,奥斯曼帝国的政界又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消息——前战争部长奥马尔重新出仕了,而且奥马尔一出仕就是负责帝国陆军的改革工作。
如此反常的行为几乎瞬间就引起了奥斯曼政界的反应,苏丹陛下居然会任命一位‘前朝大臣’担任如此重任,这不符合苏丹陛下的一贯作风啊!
不过,很快奥斯曼的官员和军官们就没有时间在意穆拉德为什么会任命奥马尔去负责陆军改革了。
因为奥马尔的陆军改革以迅雷不及掩耳开始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势力开始了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