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轰’
‘轰’
礼炮声为伊斯坦布尔的胜利狂欢掀开了帷幕,无数的市民像早就排练好的一样涌上街头,伊斯坦布尔的政府官吏们和涌上街道的市民们一起把七彩的绸缎挂满整片大街。
人们挥舞着帝国的国旗走上街头游行,游行的最终目的地就直指穆拉德的苏丹皇宫。
大人们在享受胜利的喜悦,这份喜悦的心情同时也被敏感的穆拉德带给了孩子们。
伊斯坦布尔的儿童救济处也倾巢而出,走上大街挨家挨户的为孩子们分发早已准备好的糖果和零食。
等这群拿了穆拉德糖果的孩子们长大,他们也会记起小时候有位苏丹一直记着他们在。
与外面的狂欢相比,谈判会场内的气氛就收敛多了。
戈尔恰科夫一直冷着脸,直到摄影师为所有参加谈判的代表们合照完,戈尔恰科夫就立马灰溜溜的退场了。
看着离去的戈尔恰科夫,会场内的欢快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作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胜利者,米德哈特的四周围满了前来祝贺的代表。
那些个新从俄国独立的中亚小国代表们更是觍着脸来奉承米德哈特这位帝国的大维齐尔,毕竟他们虽然从俄国的统治下独立,但是现在他们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
就中亚那个位置而言,中亚的小国没有独立的资格,除非是像阿富汗那样地形奇烂无比,才能够被当做两个帝国之间的缓冲地,获得名义上的独立。
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国显然不具备阿富汗那样的‘优势’,所以从俄国独立以后,他们还是需要找一位宗主国来保护自己。
而中亚国家能够选择的宗主国不多,也就英国和奥斯曼。
英国人是什么德行不必多说,哪怕是封闭的中亚三国也对印度的大饥荒事件有所耳闻,英国人在不当人这方面确实有点天赋。
不,不能说有一点,是非常有天赋。
德国人只是对屠杀犹太人有一点心得体会,而英国人是对屠杀所有人都有心得体会。
在英国人面前,德国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一个‘恩师英国’的后缀。
而奥斯曼帝国不仅是中亚三国独立的最大推手,同时和中亚三国在民族和信仰上都许多共同点,因此中亚三国死心塌地的选择奥斯曼不足为奇。
米德哈特上前与恭祝自己的代表们一一拥抱,胜利属于奥斯曼帝国,此刻米德哈特在享受胜利者的荣耀。
在不远处的苏丹皇宫,穆拉德也在享受独属于胜利者的喜悦。
漫长的游行队伍终于来到了苏丹皇宫,穆拉德在众多苏丹近卫的保护下,于皇宫的宫门城楼上接待了游行而来的市民们。
“苏丹陛下万岁!”
“胜利属于奥斯曼帝国!”
“向奥斯曼最伟大的苏丹陛下致敬!”
宫墙下放的市民们狂热的喊着各式各样的口号,无一都不在为穆拉德战胜俄国的功勋欢呼。
看着下放为自己欢呼的市民们,穆拉德内心的荣耀感得到莫大的满足。
穆拉德苦心经营奥斯曼帝国就是为了这一刻,奥斯曼帝国用战胜俄国证明了自己的列强地位,从今往后‘欧洲病夫’的称号要换一个国家了!
穆拉德站在宫墙上向下放支持自己的市民们挥手致敬。
本来穆拉德还想在宫墙上来一段即兴的胜利演讲,但是感受着下放民众声嘶力竭的呐喊声,穆拉德不自觉的断绝了这个想法。
既然市民们想要自己为这场胜利狂欢,那就任由他们去吧!
穆拉德如此大度的想道。
望着激动的人群,穆拉德甚至有了走下宫墙去和市民们狂欢的想法。
不过,穆拉德的这一想法一出来,便马上就被托波尔制止了:“陛下,下面的人群混乱,为了您的安全着想,我必须阻止您和人群近距离接触。”
如果可以托波尔甚至于不希望穆拉德出现在宫墙上,因为这次的游行人群太过于鱼龙混杂了。
虽然此次游行的背后有帝国情报局和伊斯坦布尔的策划,但是他们低估了伊斯坦布尔市民对胜利的激动情绪。
超过策划游行人数五倍数量的市民涌进了游行的队伍,游行的人群中混入了大量不清白的人。
要是其中混进去了一个反帝国分子来刺杀穆拉德,那托波尔就有得苦头吃了。
别看奥斯曼帝国表面光鲜亮丽,而帝国背后的丑陋只有托波尔知道。
飘荡在帝国境内的阿齐兹派的亡魂把穆拉德视为篡位者,时刻想要推翻穆拉德的统治拥立新帝。
而这群亡魂之所以要推翻穆拉德的统治,并不是因为穆拉德对他们的迫害,也不是因为穆拉德的统治有多么残酷,纯粹是出自于他们对阿齐兹的愚忠。
除非把他们赶尽杀绝,否则这群幽灵会一直飘荡在帝国的头上。
但赶紧杀绝是最难的,即使帝国情报局在奥斯曼帝国精耕细作十几年,托波尔也不能保证奥斯曼帝国境内已经彻底消除了这群幽灵。
其次就是奥斯曼各地的分离主义分子,如库尔德人、埃及人、希腊人等等。
帝国政府通过同化、镇压等软硬手段能够保证大部分人安分的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的治下,但是依旧有少部分人坚持从奥斯曼帝国独立。
帝国情报局对着这类人的处理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杀!
只是杀的人越多,反抗伊斯坦布尔的人也就越多。
帝国情报局只能持续对着少数人采取高压政策,以此来维护奥斯曼帝国表明的稳定。
穆拉德见托波尔态度坚决,那份刚刚燃起来的火热立马消失。
托波尔在意穆拉德的安全,穆拉德更在意自己的安全。
“那好吧,我就站在宫墙上和外面的市民们打打招呼。”穆拉德听从托波尔的建议,没有冒险的走下宫墙去和市民近距离接触。
穆拉德继续留在宫墙上与民同乐,这一幕被赶来的里斯蒂奇看到。
见到穆拉德站在宫墙上,里斯蒂奇连忙带着随从走下马车,挤开围堵在前方的人群,奋力朝穆拉德所在的位置挤过去。
“苏丹陛下!苏丹陛下!”
里斯蒂奇在人群中大声呼喊宫墙上的穆拉德,希望能够引起穆拉德的注意。
不过,由于为穆拉德欢呼的人群实在是太多了,里斯蒂奇的喊声就像雨滴落入了海洋,没有在狂浪中溅起半分波澜。
里斯蒂奇见呼喊穆拉德无用,于是牙齿用力一咬,决定做出一些冒险的举动来吸引穆拉德的注意。
念及如此,里斯蒂奇心一狠,带着随从就朝苏丹近卫士兵组成的人墙冲去。
苏丹皇宫门前的环境虽然混乱,但是在漫无边际的人群中,密布着帝国情报局的便衣特务时刻盯着人群中的可疑分子。
在里斯蒂奇带着随从朝人群前面挤过去的时候,人群中的特务们就注意到了里斯蒂奇的行踪。
而当里斯蒂奇和随从们准备冲击近卫士兵们组成的人墙时,特务们自然的把里斯蒂奇一行人当成了要刺杀穆拉德的反贼。
“有刺客!保护苏丹陛下!”
不知是那个便衣特务喊了一声,挤在宫墙门口的人群瞬间乱了阵脚,从原来的混乱变成了彻底的无序。
周围的便衣特务们听到这声喊声,立马把周围的人群压下,然后掏出手枪瞄准准备冲击里斯蒂奇一行人。
宫墙上的托波尔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下放的异常,马上用身子压下穆拉德的身体:“陛下,小心刺客!”
等托波尔喊完这句话,宫墙上的近卫们警惕心大作,纷纷抬枪瞄准下放的市民们。
只要有人有异动,这群忠于穆拉德的近卫士兵们会毫无顾忌的开枪。
苏丹陛下已经用金钱、地位以及无上的恩情买下了近卫士兵们的忠诚和人性,任何对穆拉德不利的人或者群体都是苏丹近卫士兵们的敌人。
保护穆拉德就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哪怕下放还有许多无辜的伊斯坦布尔市民,但是只要下达开枪的命令,宫墙上的近卫士兵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开枪。
“什么情况?”
被压在身下的穆拉德刚问出这句话。
宫腔下方立马响起一连串枪声。
‘砰砰砰’
隐藏在人群中的便衣特务们开枪了,冲在最前面的里斯蒂奇成为了集火的目标。
十几发子弹打在了里斯蒂奇的身上,这位塞尔维亚的外长瞬间命丧苏丹皇宫的门口。
随后,周围的特务们一拥而上,里斯蒂奇一行人不管死没死的都被特务们控制起来。
附近的伊斯坦布尔市民见有人开枪,恐惧的向后面退去,后面的市民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依旧拼命的往前面挤。
如果不是苏丹皇宫大门前的广场足够宽阔,恐怕就这一连串枪声而言,一起浩大的踩踏事件绝对逃不了。
要是真的让踩踏事件发生,那穆拉德也就没有心思再去筹备什么胜利庆典了。
等特务们把人都控制起来后,收到汇报的托波尔才从穆拉德身上爬起来,然后护送着穆拉德离开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