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礼单
萧珩昶2021-02-22 23:023,012

  “那明日我和小姐一起回去。”秋月靠过来,笑嘻嘻的说。

  “你啊,真的是。”谢凉珩嬉笑着捏捏秋月的脸,“你既然懂的这么多,我迟早有一天得把你嫁出去才行。”

  “小姐········”秋月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秋月可不想离开小姐。”

  “好了,去准备一些礼物吧,明天总不能空这手回去吧。”谢凉珩说道。

  “好,小主,我这就去准备。”秋月笑着离开。谢凉珩看着她的背影,笑了笑。

  第二天,谢凉珩早早的便起来了。今天是她成婚之后第一次回府,她自然要认真打扮一番。

  双眸似水,却带着谈谈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似乎能拧出水来,一双朱唇,语笑若嫣然,一举一动都似在舞蹈,长发直垂脚踝,解下头发,青丝随风舞动,发出清香,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着一袭白衣委地,上锈蝴蝶暗纹,一头青丝用蝴蝶流苏浅浅倌起,额间一夜明珠雕成的蝴蝶,散出淡淡光芒,峨眉淡扫,面上不施粉黛,却仍然掩不住绝色容颜,颈间一水晶项链,愈发称得锁骨清冽,腕上白玉镯衬出如雪肌肤,脚上一双鎏金鞋用宝石装饰着,美目流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谢凉珩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小主越发清瘦了。”秋月走来,为谢凉珩整理了一下裙摆,将准备好的礼物交给了谢凉珩过目。谢凉珩看了一眼,已经觉得有点晕了,这都是什么东西: 错丝白锦香囊,绿釉狻猊香炉,溜金蜂赶菊别针,赤金合和如意簪,赤金缠珍珠坠子,九曲金环嵌宝甲套,金珐琅九桃小薰炉,双耳同心白玉莲花佩,羊脂白玉一笔寿字簪,枷楠香木嵌金福字数珠手串羊脂玉镯,蝴蝶鎏金耳环,银镀金嵌宝蝴蝶簪,姬柳然慧心累丝碧珠钗,金累丝嵌宝石双鸾点翠步摇缎锦秦花清色香囊,荷花莲子镂金手串,银白点珠流霞花盏,墨色翡翠荷花坠子,尚品樊鼎沉水香奁,玉浮雕荷花鳜鱼佩,薄胎铜海纹底青瓷,玛瑙银圆镯 ,银镀金嵌珠宝蜻蜓簪 ,纯银鎏金镂空累丝花卉 ,墨色翡翠荷花小提头坠 ,紫金釉洒蓝四系紫砂大壶 ,内外画回纹清花折口大碗 ,和田碧玉带沁巧雕镂空厚实大藕路路佩西域进贡上等丝绸十匹,勾彩缕金沉水香篝一座,上等北海黑墨珍珠两对,紫檀帛画镜锦妆匛一个,新疆和田玉掐金镯五队·······谢凉珩揉着脑袋,“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

  “有一些是昨天夜里太子殿下叫人拿来的,我自然也的加进去。”秋月看了一眼谢凉珩。

  “好吧,我对这种礼节不是特别熟悉,你看着办吧。”纵使谢凉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切切实实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生活,要融入这里,明白这里的礼节,确实也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好在秋月对这些还算是比较熟悉,她事无巨细的帮助谢凉珩安排。

  “小主,这些东西您是需要知道的,我现在在您的身边,但是万一有一天我不在了呢,这些东西您是不能不知道的。”秋月气鼓鼓的说。

  “好好好,我学习,那你倒是给我讲讲,这送礼,可有什么讲究?”谢凉珩叹了口气。

  “当然有了。中国人送礼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此处的礼是指馈赠物,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在远古的祭祀活动中,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奉献于神灵。从那时起,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另有人认为“礼”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庇护。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还有人认为,最初的礼就是一种商业性质的有来有往,原始的“礼尚往来”,实质上就是以礼物的赠送与酬报的方式进行的产品交换。”

  “嗯,这些我知道。”谢凉珩点点头,不得不收,秋月对这些东西,了解的还是相当的专业啊。

  送礼也有着自己的一些讲究,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礼物应当富于道德隐喻。先秦时期,人们彼此拜访时送的礼物不是黄金白银,而是富于道德含义的物品。《士相见礼》中说,士相见用的礼物是雉。原因是,雉一旦被人包围、无法逃脱时,既不会惧怕人的恐吓,也不吃诱饵,而是迅速自杀,所以人很难抓到活的野鸡。用雉作为见面礼,并非由于它的味道鲜美,而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守节死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

  古代的士派人到女方家提亲,带去的礼物是雁。古人认为大雁是候鸟,非常遵守时间,到了该飞走的时候就一定会飞走,秋天往南,春天往北,属于“随阳之鸟”。用雁作为议婚的礼物,含有不剥夺婚龄女子的出嫁机会,以及妻随夫行的意思。

  其次,大家还喜欢用玉器作为礼物,《诗经·卫风·木瓜》有几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与,永以为好也”,说的就是以玉为报偿之礼。”

  谢凉珩听的十分认真。

  “在孔子看来,玉具有许多与君子的道德追求完全吻合的品质,例如,玉的色泽温润而有光洁,很像是“仁”;纹理缜密而又坚硬,好比是“智”;棱角分明而不伤人,有如“义”;玉体悬垂之则下坠,像人的谦卑有礼;玉发出的声音,开始时清扬远播,结束时戛然而止,如同为乐之法;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有如人的“忠”;外表的色彩一览无遗,恰如人的诚信。古代君子喜欢佩玉,不是由于它有商品价值,而是“君子比德于玉”。

  其次是,轻财重礼 。先秦时期,如果长期没有盟会,诸侯之间就没有机会相见,久而久之,彼此的感情就会变得淡漠,因此要派使者互相聘问。作为国家礼的是圭、璋之类的玉器。圭、璋缠着彩色的丝带,盛放在特制的盒子里,使团成员一路上小心护持。到了聘往国,使者郑重地将圭璋交给东道国的国君,国君先要“辞玉”,也就是表示谦虚。接着举行“受玉”的仪式,郑重其事地收下圭璋。在使者即将归国的时候,东道国国君又要举行“还玉”的礼仪,将先前收下的圭璋,原封不动地归还使者。这其中也有着深刻寓意。

  如果东道国国君收下这份贵重的礼品,势必要再准备一份价值相当的礼品送给对方,这么一来一往,双方的关注点就会落到礼品的价值高低上,彼此为利而交,不仅会淹没聘礼的真正意义,而且会助长贿赂、贪财之风。因此,为了节省精力和财力,为天下垂范,人们又规定了“还玉”的礼节。

  《礼记·聘义》说:“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意思是说,以圭璋为国家礼品,是对聘礼的重视。而“还玉”的礼节,是要突出“轻财重礼”的意思,国君亲自做表率,谦让之风就会在民间兴起。

  最后呢,就是非常重要的礼尚往来。在平辈之间,礼是讲究对等的。《礼记·曲礼》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接受对方礼品而不回礼,有贪图对方财物之嫌。读《仪礼·士相见礼》可以知道,士甲拜见士乙,带去的礼物是一只雉。改日,士乙回访士甲,带去的礼物也是一只雉,就是士甲先前带去的那只雉。士乙很明白,他没有无缘无故接受士甲馈赠的理由。

  古代的士有知识、讲情操,并非势利小人。如果彼此把钱财放在首位,为利而交,则利尽交散;只有为义而交,才能有恒久的友谊。古人对于“还玉”、“还雉”礼节的设计非常高明,反映了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

  秋月喋喋不休的说完,兴致勃勃 的看着谢凉珩。

  “哇,没想到啊秋月,你竟然了解的这么详细。”谢凉珩惊讶的鼓掌,果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没想到秋月现在竟然已经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谢凉珩点点头,身边的人都有很多让自己学习的地方。

继续阅读:100.回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谢氏嫡女是学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