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出征
萧珩昶2021-05-06 21:053,027

  这一边,谢凉珩在和李子苒唇枪舌战,殷暮云在一边看着她认真的模样,眼角眉梢带着淡淡的笑意。另外一边,殷暮雨醉生梦死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天亮之前睁开朦胧的眼睛。

  “这是哪里?”殷暮雨看着身边灯红酒绿的台子揉揉惺忪的眼睛。

  身边的美人悠悠的坐起身来。“二皇子忘记了?这里是醉春楼。”女子娇笑着靠在了殷暮雨的身上。

  “醉春楼?”殷暮雨的意识终于恢复了,他不可思议的坐起来。“我竟然在这种地方?”

  “怎么啦,二皇子也是还没有醒?”女子笑着缠上来。

  “滚。”殷暮雨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女子,愤怒的叫出声来。

  “二皇子,你怎么······”女子震惊的看着他。这个翻脸不认人的男人。

  殷暮雨没有理会她,只是自顾自的穿好衣服,晃晃悠悠的离开了这个花天酒地的地方。

  老鸨见殷暮雨离开,急急忙忙的跑到女子的房间,“怎么样,如风?二皇子可有宠幸你?”老鸨问道。

  “妈妈,这个自然。”如风笑了起来,“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吩咐,喝了药,想来不出意外,一定会留下二皇子的种子。”如风自信的说。是啊,只要可以怀上二皇子的骨肉,那她一定就可以平步青云了,整个醉春楼说不定都可以沾光。这个如风又怎么可能放弃这样好的机会,自然是相当的谨慎小心,她按照医生说的话,吃了不少滋补身体的坐胎药,期待着一击制胜,一步登天。

  殷暮雨来道宫中,急急忙忙的穿好军装。殷暮云此时带着谢凉珩和一种妃子走了过来。

  殷暮雨看到谢凉珩,淡粉色华衣裹身,外披白色纱衣,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清晰可见的锁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轻泻于地,挽迤三尺有余,使得步态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颜色,双颊边若隐若现的红扉感营造出一种纯肌如花瓣般的娇嫩可爱,整个人好似随风纷飞的蝴蝶,又似清灵透彻的冰雪……激动的挪不开眼睛。

  “凉珩,你·····一定要等我回来。”殷暮雨看着她,小声的说。

  但是此时的谢凉珩,眼中只有殷暮云一人,她轻轻的为殷暮云梳理衣服,“太子殿下,一定要小心,保重自己。”谢凉珩的眼眶微红。

  “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回来,你一定要好好等我。”殷暮云紧紧的抱住谢凉珩。

  “这个贱人,又在这里装可怜。”李子苒看着谢凉珩,拳头紧紧的攥起来。

  “太子妃,谢凉珩就交给你照顾了,你一定要好好待她,切不要为难。”殷暮云对一边的李子苒说道。

  “太子这是说哪里的话?”李子苒急忙笑着说,“应该是谢凉珩妹妹照顾我才对。”

  “姐姐客气。”谢凉珩笑到。

  “吉时到,出征。”

  殷暮云和殷暮雨在万众瞩目下跨上了战马,锦旗挥舞,锣鼓喧天。

  “祭祀礼开始·······”

  “祭祀礼是什么?”孙羽研小声的说。

  “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战胜,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礼仪。这种庄重的礼仪同时也是用来坚定将士的必胜信念。 

  儒家经典称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土地与谷物神)。全体出征将士列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统帅亲自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奇怪的是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祭祀结束后的牛羊煮熟了,即“胙肉”,分给将士们享用。 

  从《左传》的记载来看,春秋时期仍然保留这样的传统。而且可以知道当时往往是将敌军的俘虏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号为“衅鼓”。 

  比如公元前627年崤山战役中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等3个将军被俘,后来晋国因国君夫人的请求释放了这3个将军,但又反悔,派兵追击未及。孟明视在船上高喊:“承蒙晋君恩惠,不以我们衅鼓,让我们回国接受本国死刑。如果万一不死的话,3年后再来拜访。” 

  公元前537年,吴国与楚国发生战争,吴王派了自己的弟弟蹶由去犒军,半路上被楚军俘虏。楚王要将蹶由“衅鼓”,还调侃地派人问他:“你来的时候是不是卜到了个吉卦?”蹶由回答说:“我是得了吉卦。我国国君得知大王可能要攻打我国,问卦说:‘要派人去犒军,并侦查情况可以早做准备。’结果得了吉兆。现在大王要拿我衅鼓,我国就知道要提防了,这不是大吉吗?”楚王听了不是滋味,就没有杀蹶由。 

  汉代每年立秋在祭祀上天的仪式“郊礼”结束后,皇帝坐红鬃白马拉的车,在东门外的大路上亲自射杀一只麋鹿,谒者用车将麋鹿送到太庙祭祀。皇帝以束帛赐武官,武官主持大规模会*,练习“孙吴兵法**阵”,皇帝率百官到场观看。当委派大将出征时,由符节郎代表皇帝向大将授予“节”、“钺”。西晋改为皇帝亲自到场,由尚书授予大将节、钺。出征时仍然要举行上述的出征礼。 

  这些礼仪长期沿袭。北朝略有修改,北齐在出征礼上增加了祭祀的神灵,包括了后土、神州、岳镇、海渎、源川之类的行军将要经过的方位和山川神。并且专门举行单独的祭祀军旗的礼仪,要卜得吉日,以太牢(全牛、羊、猪)祭祀军旗。到了战场后要举行祭祀当地土地神的礼仪,准备黑色的牲,排列队伍,在辰位上设置祭坛,堆起柴堆,宰牲献祭,乐队奏《大护》曲。礼毕,撤牲后将柴堆点燃。战前一日,举行祈祷祖先、土地仪式。如果得胜,就以太牢祭祀报答,胙肉赏用命战士。并在社坛处死不用命者。 

  北齐的礼仪后来被唐宋等朝代沿袭。军队的前导大旗被称为“牙旗”,师出必祭,祭祀的礼仪也被定名为“祃”(ma),有专门的“祃仪”。军营驻扎地必须建立祭坛,绕以青绳,张有幕帐,置军牙及军旗的牌位。祭祀要用全套祭品,牲用太牢。如果没有牛可以羊猪代。统帅以全副军服献祭,将校陪位。宰牲的血仍然要“衅鼓”。 

  明朝专门在京师以及各地卫所建立“旗纛庙”,进行日常祭祀。每年仲秋,皇帝祭祀山川之日,同时去祭京师的“旗纛庙”。祭祀的神也扩大到“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只五昌等众”,共7位神祉,祭以太牢。各地卫所在公署后立庙,以指挥使为主祭官。出征前仍然举行祃仪。明朝还恢复了遣将礼,皇帝服武弁服,御奉天殿,大将军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承制官宣制,以节、钺授大将军。大将军出至午门外勒所部将士,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奏乐前导,百官以次送出。 ”谢凉珩说道。

  果不其然,五方神旗升起,牛羊屠宰祭祖,几个巫师围着祭祀坛转着圈,跳着舞,好不热闹。殷暮云拿鲜血祭奠了自己爹刀剑,又爽快的喝下一壶酒壮胆。

  “殷国的男儿,应该为国为民,保卫祖国,保卫自己的妻子儿女。如今,敌人无辜来犯,你我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杀退敌人,还我们的妻儿一个平安健康的生活。”殷暮云说的慷慨激昂。

  “太子殿下,也太帅了吧。”连秋月在一边看的都呆住了。

  殷暮云此时一身黑衣也掩不住他卓尔不群英姿。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王者气势,英俊无匹五官仿佛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棱角分明线条,锐利深邃目光,不自觉得给人一种压迫感。他慷慨激昂,流露出一种男性的荷尔蒙。

  “是我的男人啊。”谢凉珩笑了笑。

  “真不害臊。”李子苒听到谢凉珩说的话,冷哼一声。

  “怎么,姐姐不喜欢看太子殿下这个样子?”谢凉珩看了她一眼。

  “我······你管不着。”李子苒说道。

  “殷国的男儿们,现在,我,殷国太子殷暮云,作为你们的统帅,卫国大将军,问你们,你们有没有信心。”殷暮云看着底下万千的殷国男儿,大声说道。

  “有!!!”震天动地的气势。

  “很好,出发!”殷暮云大手一挥,十万军队浩浩荡荡的出了城。谢凉珩站在城楼上,看则他的背影越发的小了,直到看不到为止。

  “殷暮云,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谢凉珩闭上眼睛,在心中为他祈祷,一滴泪水顺着眼角滑落了下来。

继续阅读:174.危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谢氏嫡女是学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