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瑶回到家,阮棉和苏小弟都凑了过来。
“瑶瑶,生意怎么样?”
“姐姐!”
苏玉瑶一把搂住扑上来的弟弟,满脸笑容的点了点头:“都卖完了,妈,钱我放在了车子下面的盒子里,你帮我拿出来,咱们数一数。”
随后,一家人进了屋,把门关上。
“50、100、180、183。”
把一大堆钱放在一起,阮棉的脸越来越红。
苏小弟也眼睛发亮:“姐姐,好多钱啊!”
苏玉瑶拿起了1块钱,放到了他手里:“给你的零花钱,开心不?”
苏小弟睁大了眼睛,下一刻,死死握住了手,愣愣的点了头。
接着,用眼神瞄向阿妈,发现没有拒绝,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给了苏玉瑶一个吻:“谢谢姐姐,姐姐最棒!”
接着,像是一直偷了花生的老鼠一样,揣着贵重的1块钱,想要藏好。
阮棉被这么多钱震住了:“瑶瑶,一天挣了183块钱,这一个月不就是要挣几千块钱了?我脑子有点晕了。”
苏玉瑶摇了摇头,解释道:“妈,不能这么算,咱们这些调料不要钱吗?我做这些东西都是下足了料,至少花了5块钱吧?”
接着道:“这些虾蟹之类,都是因为自己抓的不要钱,但是也是一笔成本啊!最后,我们一家为了这个,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这也是成本啊!所以,最后算下来,还没有我抓螃蟹赚的多,赚的轻松呢!”
她的话刚一说完,立刻被阮棉敲打了一下。
“你这个孩子,这帐可不能这么算,你抓螃蟹可不是长久的生意,也就只能那段时间买的上价,后面不就不行了,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一年四季都可以。”
接着,又语重心长:“你不要说累,那些每天出海去拉网的才累,又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咱们家挣的钱,要是让别人知道,一定会眼红的,知道不?傻丫头。”
苏玉瑶听完后,也认同了,点了点头。
阿妈说的现实,要是苏玉瑶没有金手指,钱不会这么好挣。
但是,她实在不想把一家人搞得这么累。
于是,她想了想,提出建议:“阿妈,咱们现在一天至少需要300斤的海鲜,今天这些,都是提前养了好久的,每天要这么多的量,还真的是有些困难,要不,我们找人帮我们干这个活吧?”
阮棉闻言,思考了一番,道:“你想要找谁?”
阮棉脱口而出:“王婶家,他们家有4个儿子,年纪半大不小,王婶子一个认实在困难,我们本来也搞不赢,这样一举两得。”
说完,她看着阮棉。
阮棉笑了笑,又添了人:“你1天就需要300斤,他们4个搞不定的,再加上你二堂叔,还有陈念弟家的几个孩子就差不多了。”
苏玉瑶拍了拍头:“阿妈说的对,我脑子抽了。”
自己是因为有金手指,这些人就靠经验和劳动,那里能和自己比。
就算是自己,要抓300斤小海鲜也是不容易。
毕竟,这些螺和贝壳都分散开的。
随后,苏玉瑶直接让小弟把王海月家的4个孩子、二堂叔家*、老三、小妹和陈念弟家4个孩子喊了过来。
最大的孙超伟有些忐忑:“玉瑶姐姐,你喊我们过来有啥事?”
二堂叔家的妹妹苏玉涵和苏玉瑶关系还可以,态度比较放松:“玉瑶姐姐,快点说吧,我都好奇死了。”
苏玉瑶笑了笑:“姐姐想要请你们帮个忙。”
孙超伟4兄弟连忙点头:“好啊。”
其他几个都一头雾水,暂时保持了沉默。
苏玉瑶也不介意,说起了自己的目的:“是这样的,我最近在做小生意,每天要300斤的小海鲜,比如说虾姑、青口、蛤蜊那些,想要你们帮我捡,1斤给你们2角钱,你们愿意不?”
孩子们听到这个话,满燕的意外,尤其是王海月和陈念弟家的孩子。
孙超伟一直痛恨自己年纪太小,因为吃得不好,长得也不强壮,村里人不愿意带他出海。
家里条件不好,他一直想要帮忙却有心无力,现在,听到苏玉瑶这么说,想着自己水性还可以,和弟弟们一起,一天至少可以抓100斤,那不就是20块钱了!
他最先表态,激动道:“玉瑶姐姐,我愿意,什么时候开始收呢?”
苏玉瑶笑着开口:“今天就可以。”
剩下的孩子门也纷纷表示愿意,就算是苏玉涵兄妹3人也是一脸激动。
他们家虽然不穷,但是自己也是没有什么零花钱的,现在可以挣钱,真的是太好了。
事情就这么愉快的解决了,虽然,每天额外支出多了60块钱,但是实际上,自己一天夜至少挣100块,足够了。
孩子们的兴致十分高涨,苏玉瑶去敲了生蚝,抓了螃蟹回来,院子里就等着一群人了。
一一给他们结算,他们拿到钱,又继续去抓海鲜了。
大体给他们限制了种类,其他的苏玉瑶就没有管这么多了,反正,这些东西都需要吐沙。
明天的量,做生意当然要有准备,苏玉瑶早就抓了几天的量,全部养起来吐沙了。
晚上,所有人结完账,孩子们拿着钱,脸上都带着笑容离开。
苏玉瑶算了一下,孙家兄弟最离开,4个人抓了120斤,赚了24块钱。
陈家兄妹6人抓了100斤,赚了20块钱。
而苏家堂弟和堂妹也不差,80斤,赚了16块钱。
总体老说,大家都对自己的收获很满意。
苏玉瑶也很开心。
阮棉有些苦恼了:“这么多,咱们家里都没有家什放了,而且,收拾起来,也不知道瑶多久。”
苏玉瑶看着堆成一座小山的海鲜,也发愁了。
“妈,要不咱们还是请人帮忙吧?这么多,咱们也弄不完啊!”
阮棉最后也点头:“好,我想一想,请谁帮忙。”
“嗯,我明天回来再买一些大盆回来。”
第二天,苏玉瑶照例11点左右到,还是老位置。
卖茶的邻居笑着打招呼:“来了。”
苏玉瑶点头:“嗯,还是邻居,有缘。”
妇人吐露:“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我就是在这里,也不好占了别人的位置,闹得不好看。”
苏玉瑶一惊:“什么?还有潜规则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