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雨多是阵雨,雨势来的匆匆走的匆忙。雨停以后,太阳照耀大地,秋风一吹枝头的黄色树叶缓缓落下。
元青走在前面带路,身后跟着心情激动的小四儿。
小四儿脚步轻快,声音里带着高兴,“奴才做梦都不敢幻想能进太学,不敢肖想进太学转一转。太学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各地的学子都想进入太学读书呢。”
元青鼓励小四儿大胆想象,“你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做梦可以大胆一些。进太学溜达一圈没什么,咱俩现在是徐家的客人,一会儿去藏书阁看看。”
顺着小径来到太学门口,元青跟看门人打招呼,见对方记得她露出笑脸,“老人家你的记性真好,我来太学是好几天前的事情。我带朋友来太学参观,我们外地的学子,个个都想进太学。”
看门人鼓励年轻的学子好好读书,痛快的放行。
元青带着小四儿漫步在太学的院子里,元青没什么感触,上次来很激动,第二次走进太学可以平静心情。
小四儿眼睛不眨看着一草一木,很喜欢太学的环境,安静的学府是他心中的圣地。
胡安南抱着几本书路过,看见熟人停下脚步,“白兄弟下午好,这位是你的朋友吗,第一次来太学吧,瞧他激动的模样。熊学子怎么没来,我对熊学子印象深刻,荷花会上熊学子太出彩。”
元青跟胡安南打招呼,让胡安南带着他们溜达,“我朋友小四第一次来,心情激动很正常。你们这些进入太学读书的幸运儿,不知道太学很难进。熊学子有事忙,没空找我叙旧。”
爱八卦的胡安南,低声说起京城的流言蜚语,“我听说皇上胡写一本杂书,把李御史气的卧床不起。李御史真爱较真,皇上写什么书,做臣子的违心的夸几句大家都好。”
看看胡安南圆鼓鼓的肚子,元青感慨不愧是商家子弟,比同龄的读书人圆滑多了。就是说话不中听,什么胡写书,每一个字都是她绞尽脑汁的成果。
“胡学子没有看过皇上的书,为何认定是无用的书籍呢,凡事讲究眼见为实。胡学子想不想看皇上的大作,我这里有书。”
胡安南心里一喜,夸白兄弟有能耐,皇上的书都能拿到手,“多少钱我跟你买,听说第一批书被百官买走,有人说是皇上强迫官员买书,价钱不便宜吧。”
掏出几本书递给胡安南,元青纠正他的错误,“三文钱一本书,你瞧瞧这么多页呢,三文钱的价格最低价。皇上不是不讲理的人,三文钱的书百官谁买不起,出几文钱给皇上捧场怎么了。”
胡安南一脸惊讶,第一次见三文钱的书,还是皇上写的书,“白兄弟你说得对,三文钱一碗馄饨都买不起。百官买书得了实惠,背后嘀嘀咕咕真不应该。”
胡安南收好几本书,递给元青碎银子,大方的不要找钱,“我带你们去学堂看看,月底功课不紧。”
元青站在学堂门口,看见一排排木桌,怀念她的读书生涯。读书的时候女同学不比男同学笨,可惜在封建时代,学堂没有女同学。
看过学堂胡安南带路去藏书阁,自夸太学的藏书数不清,没人说得清具体有多少本。
想到活字印刷术带来的便利,让读书人有书读,元青心情大好。希望寒门子弟有学习的机会,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参观完太学,元青告别好心肠的胡安南,带着小四儿回徐家。
提着一篮子鱼干,元青带着一行人下山。不知道护短的苏丞相,得到了第一批新书。
书坊做书的速度快,帮忙做活的太监宫女多。印刷关键的步骤宋培元交给心腹做,其余的杂活欢迎宫人帮忙。
苏晋东用车载着书来到书坊,吩咐掌柜把书放在显眼的位置。
掌柜扫一眼书的封面,作者是元青,这个名字眼熟。
苏丞相叮嘱书坊好好卖书,“本相花大价钱买的书,皇上高兴本相高兴。书价三文钱不要抬价,这是皇上订下的价格。”
掌柜吩咐伙计搬书,发愁书卖不出去怎么办。皇上写的书读书人不爱看,普通百姓不会买书吧。
苏丞相看出掌柜的为难,“消息传出去,告诉京城的人书坊有书。木架上摆不完的书,让伙计去乡下卖书,三文钱一本书庄稼汉舍得买。”
掌柜苦哈哈的点头,纳闷相爷怎么了,怎么帮皇上推销新书。
元青路过赵家庄,生出卖书的心思,空间里放着许多书,等着到需要的人手中。吩咐王泉停下,元青打算在赵家庄歇歇脚。
下了马车,元青在村头农家买了一个箩筐,用箩筐来装书。
热情的农妇给客人倒水,听说客人是江南学子,很羡慕江南读书人多。
元青看见蹲在院里玩石头的小娃,笑着说读书认字不难,“我进了一批新书,准备回江南推广,让乡亲们能认字。我这书不一般,是皇上写的书,大白话认字的人能看懂。”
农妇心里一喜,她未出嫁前给商家大小姐当丫鬟,运气好跟随小姐认字,“这位公子你说的是真的,我也能看皇上写的书吗。”
二话不说塞给农妇一本书,元青鼓励女子不断学习,“你看看内容,看得懂可以买一本书,三文钱一点儿也不贵。”
农妇翻翻看书,上面的字都认识,真是一本好书,“三文钱真便宜,这书摸着手感好,皇上真是实在人。公子稍等片刻,我去跟家里人说一声。”
不一会儿赵村长大步走来,欢迎江南学子到家中,看过书让孙子去喊人,“这书不错,还写了怎么做肥料,这些谚语挺有意思,得让小娃知道。这就是皇上写的书吗,不愧是龙子龙孙,皇上懂得真多。”
赵家庄的人生活安定,农人对书很珍视,三文钱一本书,这么低的价钱不买书肯定会后悔。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农人,掏钱的时候很大方。
元青帮赵村长出主意,“距离秋收有些距离,赵村长不如教村民简单的认字,教化百姓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