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元青坚定的眼神,苏晋东淡然一笑,“皇上既然决定了改善下人的凄苦处境,我会帮忙想办法。这件事很难办到,咱们一点点的改变局势,总会有所收获。”
感觉到苏晋东无条件的维护,元青咧嘴笑的开心,“苏丞相你真是太好了,红玉她们夸我是善人,不知道你也是善人。我的好多政令,在你的支持下才能得到推广。”
苏晋东微微一笑,不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人,善良的官员不可能一步步高升成为当朝丞相。他支持元青仅仅是因为元青愿意为百姓谋福利,只要元青不做暴君,他会一直支持元青。
做事周全的苏晋东,看待局势的眼光比元青长远,告诉元青改变下人的处境可以从京城开始。
“京城是南齐国的都城,京城流行什么事物,很容易在外地形成风气。只要京城的贵人开始善待下人形成风气,会影响到外地。”
苏丞相的话很有道理,元青琢磨如何让京城的贵人善待下人。
“这个好像有点难办,富贵子弟鼻孔朝天看人,根本不把下人当做人看待。还有卖身契,我觉得卖身契的存在不合理,凭什么父母把孩子当做牛羊一样做交易,既然养不起孩子为什么还要生呢。”
不孝顺的子女让人唾弃,狠心无情的父母也该遭到指责。遗憾的是在南齐国,元青看不到某些父母的良知,也许孩子去大户人家当下人是一条活路。
看出元青的愤愤不平,苏晋东有时不明白,元青为什么厌恶南齐国的一些现状。历朝历代问题存在很多,很少有帝王真心为子民着想,元青应该是第一个。
“新的律法修改以后,抛弃女婴的情况改善很多,那些无情的父母官府也管不住他们。有些人的心肠就是如此冷漠,只在乎自己。”
苏晋东说的是实情,封建时代孝道大于天,投胎时运气不好的人碰到无良父母,一生毫无幸福可言。
元青抱着胳膊琢磨半天,认为子女的孝顺不应该是愚孝,“有没有这种糟心的情况,父母把子女卖到大户人家当下人,看着孩子过的不错,端着长辈的身份跑去打秋风。”
这种情况想想让人窒息,某些父母不配为人,根本不在乎子女的死活。
苏晋东收起脸上的笑容,语气感慨的说道:“我的生父便是这样无情的人,早年心思不在家中,后来见我有出息,便想着用孝道让我赡养他。苍天有眼他去的早,若不然留这样的人在相府让人不悦。”
拍拍苏晋东的肩膀,元青觉得苏丞相的父亲有眼无珠,“你爹走的时候肯定后悔死了,儿子有出息有能耐,可惜早被他的做法伤透了心。不过也得感谢他的无情,你才会事事依靠自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和依靠,只能一直往前走。”
本是伤心的往事,被元青一开导,苏晋东的心情好多了,“你说得对,我得感谢他的无情,让我知道唯有出人头地,才能被人看得起。”
门外是缓缓飘落的雪花,元青和苏丞相坐在书房内,一边烤火一边闲聊。寒冷的严冬挡在门外,书房内的气氛温馨平淡。
让元青感到惊喜的是,不愿意提起往事的苏丞相,愿意对她说起童年时期的不易。元青这才知道苏晋东吃了多少苦,才能和林青柏等人一样进入太学读书。
遗憾的是元青不能提起她的童年,她的童年过的很开心,家人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忽视她。
“系统你说我是不是一个骗子,隐瞒了我的秘密,对苏丞相有所保留。”
系统提醒元青不要犯傻,自古犯傻的女子没有好下场,“宿主你不要忘了,苏晋东就算心胸再宽广,也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他怎么能理解穿越时空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知道你不是小皇帝本人,也许会把你抓起来审问。你所在的新时代,在古代人眼中跟仙境没有区别。”
系统的提醒让元青冷静下来,决定还是继续隐藏她的秘密。
跟苏丞相的商讨有收获,元青有了新思路,决定去拜访计谋多的李策,向便宜姥爷请教。
第二天元青从相府出发,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上马车,按理说她作为晚辈,成亲后也该去看看李策。
李策进入腊月以后很少出门走动,年纪大的人怕冷,温暖的火炕是他们最喜欢待的地方。
自认为自己是李策半个徒弟的大汗,跟李策一样喜欢盘腿坐在火炕上。看书无聊的时候逗逗炕头的几只小猫,悠哉的冬日让人觉得惬意。
老奴欢喜的走进偏房,告诉主子皇上来了,还带了很多礼物。
李策有些惊讶,没想到元青主动来看望他,乐呵的下炕去迎接元青。
看见裹着在披风里的元青,李策笑着招呼元青进屋,态度跟寻常人家的长辈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人知道李策是向往家人陪伴的人,元青是他唯一的亲人,自然对元青很看重。
随李策到安静的书房说话,元青倒了两杯茶,递一杯茶给李策,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不是我为了博得好名声,装作仁慈的帝王,提高百姓的地位。我一直看不惯某些旧规矩,不觉得自己比贫寒百姓更高贵。”
身为元青的长辈,李策为小辈的仁爱思想感到高兴,“皇上能有这种觉悟,已经走在仁君的正路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皇上只要得到万万民的拥戴,南齐的江山永远属于你。”
元青没想过得到百姓的欢呼和热爱,只想不忘初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的她和刚穿越时期的状态不一样,她可以改变南齐国的国运。
“江山谁做管都可以,我只希望当政的帝王,懂得怜惜穷苦百姓。穷苦百姓的一生太苦了,苦的他们下一世不愿为人。”
李策不知道元青为何对穷苦百姓抱有深深的同情,夸奖元青有圣人的同理心,“同理心十分的难得,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才能体会对方的不易。”
元青见李策通情达理,话锋一转说起下人的事,对他们十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