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是不是挑太子的刺,今天就让你们见识一下太子的伟大!”
农户说完,就指了指田间的两件农具,他继续说道:
“我在用的这个是曲辕犁,地上那个闲置的是直辕犁,你们谁懂耕地?若是不会我可以教。
你们可以亲自试一下曲辕犁和直辕犁的区别,我说曲辕犁的速度是直辕犁的一倍,都有些谦虚了!”
话落,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木沉,正常来说工部尚书应该懂得一些农具的用法。
“我试试看!”
木沉先来到直辕犁旁,一切准备就绪后费力地推动起来,他劳作了一炷香的功夫,便以累得气喘吁吁。
“不行了,老了,不中用了,但直辕犁不愧是先人智慧的总结,我短短一炷香的功夫,就帮老乡耕了两列田地!
太子未下过农田,我就不信太子发明的曲辕犁有这效率。”
木沉说完,有意无意地看向王元贞,随后他拿起曲辕犁继续劳作起来。
“我也不行,看这曲辕犁结构如此简单,一看就知道是相当不中用的东西。”
“是啊,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得越深,施工越麻烦,房子也就越稳,工具也应该是如此。”
“看太子的样子一点都不紧张,也罢,等木尚书亲自试验一下就知道。”
“……”
群臣议论着,他们将目光投到木沉身上,只是木沉此刻神情越来越怪异,又从怪异变得十分震撼!
妈妈哎,这曲辕犁推起来怎么这么轻啊???,而且速度还快上不少!!!
速度上确实是直辕犁的一倍,加上省力这一点,曲辕犁的性能比直辕犁优秀了不止一倍啊!
比如原先两个时辰能耕一亩地,现在一个时辰就可以耕一亩地了。同时原先劳作两个时辰就精疲力尽,现在因为曲辕犁省力,能让农夫多劳作半个时辰,这不仅仅是效率上的提升!
木沉越推越上瘾,越推来劲,一口气推了两柱香的时间,才停下来,他回头看去,发现自己居然怒耕了九列田地,速度和耐力都提升了一倍不止。
老皇帝见状沉默了,群臣也沉默了,有曲辕犁的农夫,在耕地的速度上能提升一倍不止!也就是说,有曲辕犁农户,能耕种比以前能多一倍的土地,而这样一来,那些因为募兵而荒废的农田,可以重新收拾起来耕种!
老皇帝先是双眼放光,后来眼中尽是幽怨和愤恨之色,他怒目看向王元贞,用着质问的语气说道:
“太子既然有如此神器,为何不早点拿出来造福我仁国百信?
他要是不荒废怎么多年,我仁国早就蒸蒸日上了!”
王元贞摇头,用着不确定地语气说道:“也许是因为自古无情帝王家,就像这次,仁国使臣之事,太子都有被罢黜偿命的危险,当年太子尚且年幼,他要是锋芒太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话落,老皇帝露出羞愧之色,在燕国使臣这件事上,确实是他对不起太子!
如果太子真的锋芒毕露,在皇宫中又受了什么不白之冤,他大概率不会站在太子这边。
宫中的规矩,本就是弱肉强食,这点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不会改变,这也是他亲身经历过的。
试问,一个争不过自己兄弟的君主,未来如何在群雄逐鹿的天下,护一方平安呢?
“太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皇上要是敢罢免太子,或者对太子怎么样,我们百姓一定会呈上万民血书,哪怕…”
农户的话没有说透,不过他的意思很明确,为了太子,哪怕是与朝廷为敌,也在所不惜。
皇上当政几十年,可从没像太子一样,真正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考虑过。
年年科举,榜上有名的人才,每年有一很大一部分是那几个姓氏。
谢、木、段、钱等…
任用的这些官员,更是一群草包,两国大比是,连一题都靠不住,所以在百姓心中,太子才是最适合坐到那个位置!
“皇上英明神武,肯定不会罢免太子,太子早晚会接过皇权。”
老皇帝语气虽然肯定,但是他心中有些沉重,还有些纠结,他要不要对太子出手?
逆子让百姓如此追随,这让他心生忌惮,就算他有想法今后传位给逆子,但是这个位置目前是他坐着的,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会允许自己在位期间,有个臣子的声望盖过自己,哪怕是父子,也不行!
唉——
最终他暗叹了一声,国将不存,他身体没在每况愈下,仁国是该有个新君了,这是历朝历代无法改变的事情。
“说得就和真的一样,我们这皇帝就像食子的老虎,他狠起心来,连他自己都怕。”
王元贞撇了撇嘴,他自然不信老爷子的场面话,他还是真的触到了老爷子的某个底线,老爷子也就会毫不留情地对他出手。
百官闻言,全都寒蝉若禁,不敢多语,放眼全国上下,也就太子敢当着皇帝的面,这样说话。
老皇帝嘴角苦涩,朕执掌一个国家容易吗?
朕要是知道你这逆子有全军披甲的能力,会向燕国妥协吗?
就在老皇帝正要解释之际,农户继续说道:“我们耕地速度因曲辕犁提升了一倍不止,但太子的另外两个设计,让我们多耕至少五六倍的田地!”
“原耕地的五六倍???”
老皇帝和文武百官,再次愣住了。
曲辕犁也就提升一倍啊,农户想要多耕五六倍的田地,起码得要有牛吧?
但是这年代家里有牛的,都算是大户人家,大多人都是人力耕种,太子不可能给他们发牛吧?
如果不是太子给他们发牛,耕地面积绝对不可能提升五六倍!
仔细思考后,老皇帝不确定地开口问道:“难道是风车和水车的功劳?”
农户拍了拍老皇帝的肩膀,他满脸狐疑地问道:“你们不是知道这个消息吗?还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对,就是风车和水车这两大发明,我是庄稼人,说五六倍是低估了,具体能让我们多耕多少农田,还需要时间去验证。”